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德育工作应该从德育课程教育、社团活动、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等各个方面着手,各个教育方面只有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德育教学 素质教育 隐性课程 理论知识 现实生活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将全民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高潮。在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在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适应社会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促进作用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给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术。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2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应该说,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思想、品德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
然而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自特殊的群体,因此他们在学习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人际心理、择业心理等反面有着各种问题,表现出了很多不同于同龄人的特征。
1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心理上的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1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1.2 学习动机层次不高
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没有足够的重视;
1.3 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1.4 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
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1.5 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
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是职校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自控能力差表现在深知做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是错误的,但是还会找机会逃课、上网等等。由于他们多次遭受挫折,所以对社会对他人怀有戒备心理和敌意;他们很少接受到关爱,因此对别人也缺少爱心。
3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的歧视和有的家长的冷漠使得他们很自卑,认为自己无所作为,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长辈的过分溺爱或者单亲生活等等原因使得他们的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同时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等不良性格存在于相当一部分职教生中间.
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他们情感、个性心理的特征决定了在人际心理方面存在缺乏信任感、逆反心理强烈等特征。首先,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其次,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不少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再次,在与同学或者朋友交往的时候反映出强烈的自私和心胸狭窄,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真诚和宽容。最后,由于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和关爱,他们就将希望寄托于虚幻的网络,在网络中寻求他们所谓的“成就感”和“友谊”。
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许多职校生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踏入职业技术学校的那一刻起家长就已经替他们找好了出路,而且对于这一点家长毫不隐瞒的告诉了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的甚至以此为荣,导致在学校得过且过荒废时光。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如独生子女、特困生或孤儿),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尽如人意,都使得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多样,更加普遍。这也说明职业学校的相关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还是实行从课堂到课堂、从教材到教材、从理论到理论的德育教育模式,其结果,或者教育对象不适应我们的教育,或者接受了我们教育的对象不适应社会,无法接受21世纪的挑战。两个结果,殊途同归,都无法成为21世纪的有用人才。
6 对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多方面展开,其中德育课程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将课本知识回归到社会和生活当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 以更好地完成德育教学的任务: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德育课的理论知识再次回归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完成现实生活----理论知识----现实生活的转变。
德育教学应该完成下面几个方面的任务:
6.1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中突出人生观教育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追求目标,做一个于国于家于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于国,应该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于家,应该做一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孝顺子孙;于自己,应该做一个能自主择业、适应就业、独立创业的劳动者。
6.2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其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敬业爱岗意识、质量效益意识、诚信公平意识、社交公关意识等等,初步形成一定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为将来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6.3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其中突出团队精神教育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鲜明的爱国精神、团队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首先从热爱自己的学校做起;热爱自己的学校,首先从热爱自己的班级做起;热爱自己的班级,首先从团结身边的同学做起。懂得只有好合作的人,才是真正受社会欢迎的人,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人。
6.4 行为规范和法纪教育,其中行为规范教育是基础,法纪教育是较高要求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法纪观念和文明意识,做一个遵法守纪和行为文明的人。包括严守法纪、友善待人、讲究卫生、注意安全、爱护公物、节约钱物等等。
6.5 心理健康教育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做一个从是、从真、从善、从美的人。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决心,懂得进得职校来,同样能成才;但是,我才并非天生,全在自身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脆弱心理,锤炼坚忍不拔的意志毅力,做一个同时能承受成功和挫折压力的心理能力的人。
6.6 就业与创业教育
劳动与实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其中以就业与创业教育为主导,以劳动与实践教育为主体,以艰苦奋斗教育为灵魂。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和独立创业的意识,通过艰苦劳动成就事业的意识,如帮助他们树立20岁立学、25岁立身、30岁立业的理想。
当然,单单依靠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学校管理制度措施以及社团活动都对德育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德育工作要有适当的载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这种良好的载体,校团委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青年志愿行动,结合学校和青年学生的实际,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演讲、书法、绘画、征文等活动,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又激活可以德育教育载体,同时也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在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科和班主任加强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克服学生自制能力差的有效措施。从纪律上约束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性的缺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巩固德育效果的目的。
有专家提出隐性课程形式的德育方式,其作用特点在于“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影响力。这又分为两种: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自身的师德形象,思想品德、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穿着打扮,无不影响着学生,所谓教师无小节,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品德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真诚、热爱、接受、理解。德育能否取得成效,教师的影响力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形式。第二是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影响力,主要是靠丰富的校园文化来完成的。学校教育的灵魂是要有一种精神,这就是先进的校园文化。因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它成为精神的载体,能使德育工作达到更高的层次。建立富于教育性、富于生命气息,生动活泼、朝气蓬勃,校园设施布局得体、合理、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学生在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感受到进取、爱心、团结和对未来的希望。例如,教室等各种室内教育性场所,应该营造整体进取向上的氛围;宿舍、餐厅等生活性场所,应该营造(干)净、(宁)静、(意)境的气氛;外部环境,要做到每一面墙壁、每一条道路、每一片草地、每一株花木都向学生暗示点什么,而人们又应该为它们奉献点什么,人在自然中,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要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7 结语
综上,德育课程教育、社团活动、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等组成了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各个教育方面只有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也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德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无论是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还是对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言,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不断的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袁玉荣,张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考核初探.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
[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4] 路军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化的理论与实践.江苏省武进西林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德育教学 素质教育 隐性课程 理论知识 现实生活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将全民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高潮。在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在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适应社会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促进作用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给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术。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2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应该说,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思想、品德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
然而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自特殊的群体,因此他们在学习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人际心理、择业心理等反面有着各种问题,表现出了很多不同于同龄人的特征。
1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心理上的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1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1.2 学习动机层次不高
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没有足够的重视;
1.3 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1.4 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
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1.5 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
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是职校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自控能力差表现在深知做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是错误的,但是还会找机会逃课、上网等等。由于他们多次遭受挫折,所以对社会对他人怀有戒备心理和敌意;他们很少接受到关爱,因此对别人也缺少爱心。
3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的歧视和有的家长的冷漠使得他们很自卑,认为自己无所作为,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长辈的过分溺爱或者单亲生活等等原因使得他们的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同时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等不良性格存在于相当一部分职教生中间.
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他们情感、个性心理的特征决定了在人际心理方面存在缺乏信任感、逆反心理强烈等特征。首先,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其次,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不少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再次,在与同学或者朋友交往的时候反映出强烈的自私和心胸狭窄,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真诚和宽容。最后,由于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和关爱,他们就将希望寄托于虚幻的网络,在网络中寻求他们所谓的“成就感”和“友谊”。
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许多职校生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踏入职业技术学校的那一刻起家长就已经替他们找好了出路,而且对于这一点家长毫不隐瞒的告诉了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的甚至以此为荣,导致在学校得过且过荒废时光。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如独生子女、特困生或孤儿),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尽如人意,都使得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多样,更加普遍。这也说明职业学校的相关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还是实行从课堂到课堂、从教材到教材、从理论到理论的德育教育模式,其结果,或者教育对象不适应我们的教育,或者接受了我们教育的对象不适应社会,无法接受21世纪的挑战。两个结果,殊途同归,都无法成为21世纪的有用人才。
6 对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多方面展开,其中德育课程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将课本知识回归到社会和生活当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 以更好地完成德育教学的任务: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德育课的理论知识再次回归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完成现实生活----理论知识----现实生活的转变。
德育教学应该完成下面几个方面的任务:
6.1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中突出人生观教育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追求目标,做一个于国于家于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于国,应该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于家,应该做一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孝顺子孙;于自己,应该做一个能自主择业、适应就业、独立创业的劳动者。
6.2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其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敬业爱岗意识、质量效益意识、诚信公平意识、社交公关意识等等,初步形成一定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为将来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6.3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其中突出团队精神教育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鲜明的爱国精神、团队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首先从热爱自己的学校做起;热爱自己的学校,首先从热爱自己的班级做起;热爱自己的班级,首先从团结身边的同学做起。懂得只有好合作的人,才是真正受社会欢迎的人,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人。
6.4 行为规范和法纪教育,其中行为规范教育是基础,法纪教育是较高要求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法纪观念和文明意识,做一个遵法守纪和行为文明的人。包括严守法纪、友善待人、讲究卫生、注意安全、爱护公物、节约钱物等等。
6.5 心理健康教育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做一个从是、从真、从善、从美的人。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决心,懂得进得职校来,同样能成才;但是,我才并非天生,全在自身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脆弱心理,锤炼坚忍不拔的意志毅力,做一个同时能承受成功和挫折压力的心理能力的人。
6.6 就业与创业教育
劳动与实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其中以就业与创业教育为主导,以劳动与实践教育为主体,以艰苦奋斗教育为灵魂。
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和独立创业的意识,通过艰苦劳动成就事业的意识,如帮助他们树立20岁立学、25岁立身、30岁立业的理想。
当然,单单依靠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学校管理制度措施以及社团活动都对德育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德育工作要有适当的载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这种良好的载体,校团委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青年志愿行动,结合学校和青年学生的实际,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演讲、书法、绘画、征文等活动,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又激活可以德育教育载体,同时也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在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科和班主任加强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克服学生自制能力差的有效措施。从纪律上约束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性的缺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巩固德育效果的目的。
有专家提出隐性课程形式的德育方式,其作用特点在于“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影响力。这又分为两种: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自身的师德形象,思想品德、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穿着打扮,无不影响着学生,所谓教师无小节,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品德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真诚、热爱、接受、理解。德育能否取得成效,教师的影响力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形式。第二是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影响力,主要是靠丰富的校园文化来完成的。学校教育的灵魂是要有一种精神,这就是先进的校园文化。因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它成为精神的载体,能使德育工作达到更高的层次。建立富于教育性、富于生命气息,生动活泼、朝气蓬勃,校园设施布局得体、合理、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学生在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感受到进取、爱心、团结和对未来的希望。例如,教室等各种室内教育性场所,应该营造整体进取向上的氛围;宿舍、餐厅等生活性场所,应该营造(干)净、(宁)静、(意)境的气氛;外部环境,要做到每一面墙壁、每一条道路、每一片草地、每一株花木都向学生暗示点什么,而人们又应该为它们奉献点什么,人在自然中,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要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7 结语
综上,德育课程教育、社团活动、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等组成了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各个教育方面只有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也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德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无论是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还是对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自身的发展而言,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不断的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袁玉荣,张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考核初探.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
[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4] 路军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化的理论与实践.江苏省武进西林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