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际信息交流与跨文化传播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媒体传播亦加速了全球化步伐,播音主持的“双语化”趋势愈发明显,单语播音已无法对国际间相互了解的需求予以满足,立足全球视野提高双语播音主持能力已成为当前的紧要任务。文章就跨文化传播中播音主持能力的培养问题展开研究,以期向社会输送更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实现播音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播音主持 双语播音 能力培养
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其实,之所以说同一类语言的人在沟通之时更加容易与方便,原因在于语言类型相同的人所表征的概念图是比较一致的。由此,要想使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理解,就必须以语言障碍的跨越为基础。以播音主持为视角,虽然单语播音在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保护上极为有利,但它很难对不断增长的国际信息交流需求予以满足,并在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形成过程中产生抑制作用,负面影响跨文化的沟通。与之相反,双语播音重视语言的多样化,对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接触及融合持以接受与支持的态度,更利于人们对世界不同语种及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因而在全球化時代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基于此,文章就播音主持双语播音能力的培养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播音主持中文化价值的界定与表现
在信息向听众传递的过程中,播音主持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其所传递信息的具体内容、表达的方式与信息的真实性高低等因素都会对听众的情绪产生影响,因而在信息传递之前要将把关者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实,播音主持就是借用媒体对一种认同的文化进行宣扬,对集体共同意识的塑造以及相互理解与沟通氛围的营造为其文化价值所在。在社会文化中,听众会在认同某种文化之后选择此文化认可的具体行为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传播的信息内容及情感流露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作为主体的播音主持在传递信息之时会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的情感与价值观表露出来,这或许会引起共鸣,或许会招致听众的反感,使播音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对于播音主持而言,感情分寸的把握十分重要。
此外,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主持人角色对文化传承重任的承担之上。文化的起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也在逐渐更新与改善,以往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向远距离空间交流拓展,文化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束缚而实现对话。在此过程中,播音主持扮演着中介的角色,他们集空间与时间于一身,用媒体拉近了不同文化间的距离。通过话筒,播音主持向听众进行信息文化的传递,这是文化价值社会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模式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传播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文化背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会就某些具体文化进行交流。爱德华·霍尔提出要采用双语播音的方式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跨越式交流,由此可知,双语播音主持所履行的职责是在跨文化的创作中进行国际传播桥梁的搭建。在全球传播语境中,能够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人需要认识到采用一定思维方式与技能对环境变化予以应对的重要性,他们应有能力利用自己的眼睛、思想与心灵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观察,以此获得思考、组织以及行为的新模式。所以,对双语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培养并非只是让其掌握特殊用途的外语那么简单。
基于长期的研究与探索,美国罗德岛大学传播学教授陈国明提出了“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式”,认为全球思维方式的培养、自我的展现、文化的描绘以及交际校准四要素共同构成了全球传播能力的主要内容。其中,全球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种心理过程,它通过拓宽人们的视野使其减少或消除对不同文化的错误思维定势;自我的展现要求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通过对自我的解放与净化实现身份的健全,全身心地进行人类社会完整且圆满未来的创建;文化的描绘指对自我及其他文化所具有的知识与特征进行挖掘,以在认知上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交际校准对跨文化的灵敏性提出严格的要求,在跨文化传播环境中对交际对象的规范与原则予以遵循,举止有效且恰当,实现对全球公民社会的真正构建。
三、基于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式的播音主持模块化培养对策
1.模块一:全球思维能力培养。文化的深层结构能够在本质上影响感知与推理的过程及结果,对人观察世界的具体方式做出规定与限制。全球化思维模式的建立要求人们对以往的认知滤镜予以摒弃,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由此,播音主持能力的培养需向培养对象传授批评性与全局性兼容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对世界中复杂问题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以此为指导,可对培养对象进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的专题教育。两类教育相结合,能够开阔培养对象的视野,使其对文化差异持以尊重与珍惜的态度,抵制文化霸权,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进行对矛盾与冲突予以化解的具体方案的思考与选择,最终实现对自身传播使命的完成。
2.模块二:自我展现能力培养。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具有自我展现能力的人会想他人之所想,悟他人之所悟,进行能够同他人实现共享的传播信号的寻找,以此在对方心中投射自我,实现跨文化对话机制的和谐构建。
针对这一模块,可进行普通话播音与发声、外语播音理论与实践、传播学等专题教育的设置。播音员与主持人通过声音进行形象的塑造,对于跨文化传播中的自我展现来说,播音发声的基本功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此模块的专题教育,能够提高培养对象感受信息的敏锐力,丰富其传播理论与技巧,让其学会怎样在特定情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在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中,播音主持必须以良好的自我展现为支持,进行全球社会共享网络的构建,实现对未来社会潮流的真正驾驭。
3.模块三:文化描绘能力培养。跨文化传播对播音主持提出具有描绘自身与他人文化认知能力的要求,在看到文化差异的同时对人类行为的“集体心理程序”给予足够的重视,将“自我”融入整个主客体文化差异的认知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描绘能力。
因此,双语播音主持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跨文化情境的创造与模拟,将培养对象的浅层体验转化为积极的理解,提高其应对不同文化与问题的能力。具体地,可以进行世界文化史、世界宗教以及哲学等的专题教育,以全球化为视野开展多种学科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对象对不同文化对象的生活、思维以及表达等方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样一来,培养对象便能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理智判断与分析,树立换位思考的观念,以对方文化为视角看待并描绘文化异同,逐渐减少并消除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碰撞与误解。
4.模块四:交际校准能力培养。全球思维方式的培养、自我的展现以及文化的描绘都以能够在交际层面进行有效且恰当的运作为最终目标,这对交际校准能力的培养与不断提高提出迫切的要求。在此模块下,可以开展外语报刊宣读、跨文化交际与双语节目鉴赏以及双语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等专题教育工作,使培养对象的语言功底更加扎实,不断提高其行为变通、交际控制以及身份保持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媛媛.浅析播音主持中文化价值及其意义[J].名作欣赏,2016(8):157-158.
[2]王媛.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双语主持人才培养[J].新闻界,2013(13):39-42.
作者简介:郭蓓(1980—)女,河南温县人。本科,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专业领域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播音主持 双语播音 能力培养
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其实,之所以说同一类语言的人在沟通之时更加容易与方便,原因在于语言类型相同的人所表征的概念图是比较一致的。由此,要想使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理解,就必须以语言障碍的跨越为基础。以播音主持为视角,虽然单语播音在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保护上极为有利,但它很难对不断增长的国际信息交流需求予以满足,并在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形成过程中产生抑制作用,负面影响跨文化的沟通。与之相反,双语播音重视语言的多样化,对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接触及融合持以接受与支持的态度,更利于人们对世界不同语种及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因而在全球化時代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基于此,文章就播音主持双语播音能力的培养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播音主持中文化价值的界定与表现
在信息向听众传递的过程中,播音主持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其所传递信息的具体内容、表达的方式与信息的真实性高低等因素都会对听众的情绪产生影响,因而在信息传递之前要将把关者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实,播音主持就是借用媒体对一种认同的文化进行宣扬,对集体共同意识的塑造以及相互理解与沟通氛围的营造为其文化价值所在。在社会文化中,听众会在认同某种文化之后选择此文化认可的具体行为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传播的信息内容及情感流露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作为主体的播音主持在传递信息之时会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的情感与价值观表露出来,这或许会引起共鸣,或许会招致听众的反感,使播音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对于播音主持而言,感情分寸的把握十分重要。
此外,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主持人角色对文化传承重任的承担之上。文化的起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也在逐渐更新与改善,以往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向远距离空间交流拓展,文化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束缚而实现对话。在此过程中,播音主持扮演着中介的角色,他们集空间与时间于一身,用媒体拉近了不同文化间的距离。通过话筒,播音主持向听众进行信息文化的传递,这是文化价值社会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模式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传播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文化背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会就某些具体文化进行交流。爱德华·霍尔提出要采用双语播音的方式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跨越式交流,由此可知,双语播音主持所履行的职责是在跨文化的创作中进行国际传播桥梁的搭建。在全球传播语境中,能够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人需要认识到采用一定思维方式与技能对环境变化予以应对的重要性,他们应有能力利用自己的眼睛、思想与心灵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观察,以此获得思考、组织以及行为的新模式。所以,对双语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培养并非只是让其掌握特殊用途的外语那么简单。
基于长期的研究与探索,美国罗德岛大学传播学教授陈国明提出了“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式”,认为全球思维方式的培养、自我的展现、文化的描绘以及交际校准四要素共同构成了全球传播能力的主要内容。其中,全球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种心理过程,它通过拓宽人们的视野使其减少或消除对不同文化的错误思维定势;自我的展现要求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通过对自我的解放与净化实现身份的健全,全身心地进行人类社会完整且圆满未来的创建;文化的描绘指对自我及其他文化所具有的知识与特征进行挖掘,以在认知上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交际校准对跨文化的灵敏性提出严格的要求,在跨文化传播环境中对交际对象的规范与原则予以遵循,举止有效且恰当,实现对全球公民社会的真正构建。
三、基于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式的播音主持模块化培养对策
1.模块一:全球思维能力培养。文化的深层结构能够在本质上影响感知与推理的过程及结果,对人观察世界的具体方式做出规定与限制。全球化思维模式的建立要求人们对以往的认知滤镜予以摒弃,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由此,播音主持能力的培养需向培养对象传授批评性与全局性兼容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对世界中复杂问题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以此为指导,可对培养对象进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的专题教育。两类教育相结合,能够开阔培养对象的视野,使其对文化差异持以尊重与珍惜的态度,抵制文化霸权,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进行对矛盾与冲突予以化解的具体方案的思考与选择,最终实现对自身传播使命的完成。
2.模块二:自我展现能力培养。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具有自我展现能力的人会想他人之所想,悟他人之所悟,进行能够同他人实现共享的传播信号的寻找,以此在对方心中投射自我,实现跨文化对话机制的和谐构建。
针对这一模块,可进行普通话播音与发声、外语播音理论与实践、传播学等专题教育的设置。播音员与主持人通过声音进行形象的塑造,对于跨文化传播中的自我展现来说,播音发声的基本功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此模块的专题教育,能够提高培养对象感受信息的敏锐力,丰富其传播理论与技巧,让其学会怎样在特定情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在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中,播音主持必须以良好的自我展现为支持,进行全球社会共享网络的构建,实现对未来社会潮流的真正驾驭。
3.模块三:文化描绘能力培养。跨文化传播对播音主持提出具有描绘自身与他人文化认知能力的要求,在看到文化差异的同时对人类行为的“集体心理程序”给予足够的重视,将“自我”融入整个主客体文化差异的认知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描绘能力。
因此,双语播音主持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跨文化情境的创造与模拟,将培养对象的浅层体验转化为积极的理解,提高其应对不同文化与问题的能力。具体地,可以进行世界文化史、世界宗教以及哲学等的专题教育,以全球化为视野开展多种学科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对象对不同文化对象的生活、思维以及表达等方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样一来,培养对象便能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理智判断与分析,树立换位思考的观念,以对方文化为视角看待并描绘文化异同,逐渐减少并消除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碰撞与误解。
4.模块四:交际校准能力培养。全球思维方式的培养、自我的展现以及文化的描绘都以能够在交际层面进行有效且恰当的运作为最终目标,这对交际校准能力的培养与不断提高提出迫切的要求。在此模块下,可以开展外语报刊宣读、跨文化交际与双语节目鉴赏以及双语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等专题教育工作,使培养对象的语言功底更加扎实,不断提高其行为变通、交际控制以及身份保持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媛媛.浅析播音主持中文化价值及其意义[J].名作欣赏,2016(8):157-158.
[2]王媛.论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双语主持人才培养[J].新闻界,2013(13):39-42.
作者简介:郭蓓(1980—)女,河南温县人。本科,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专业领域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