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广东教师在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综合消息 8月31日至9月2日,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山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122所学校的123名选手同台竞技,各展风采。广东省派出4名教师参赛,他们都是广东省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各学科的冠军。经过激烈角逐,广东省三名教师获得一等奖,一名教师获得二等奖!
  获奖的4名老师是江门市紫茶小学的陈国柱老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曾一鸣老师、深圳市高级中学的向伟老师以及广州市执信中学的吕佳老师,他们分别参加小学组、中学语文组、中学数学组以及中学英语组四个组别的比赛。经过激烈角逐,陈国柱、曾一鸣、吕佳三位老师分别獲得一等奖,向伟老师获得二等奖,充分展示了广东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实力与风釆。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获得优秀组织奖。为备战全国赛,4位选手夜以继日反复“磨”课,连续奋战100多天,付出了无数汗水和心血。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和省教育研究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请专家教授对选手从教学能力、教态礼仪、竞赛技巧等进行全方位打造。功夫不负有心人,骄人的成绩背后是选手们辛勤的付出和团队默默的奉献。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英语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小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小学英语老师来说,最苦恼的事情就是课外阅读。因而有不少的学者都在研究关于课外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课本教材、精读、查读、阅读习惯,等等六个维度,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技巧策略  英语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也是被中国选定为第二种语言,在教学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近年来广受欢迎和推崇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诸多小学语文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选择。合理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其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强化其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不过,要想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还需要正确采取相应的方法与策略。本文简单分析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就相应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
2018年9月29日是个开心的日子。孩子们迎来了他们期望已久的校外研学活动。本次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地是长隆飞鸟乐园。  八点四十分左右,孩子们先整理好队伍,有秩序地准备上车。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激情满满的心,都满怀着憧憬。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了!进到飞鸟乐园门口,班主任讲完注意事项后,各小组组长手持一张地图,每位学生一张研学活动表,根据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商,纷纷开始了他们的自由活动。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尤为重要的。通过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发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在该时期的个性及情感特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不断完善教育策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重在分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
现代诗歌特点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乡愁》是一篇饱含深情,一咏三叹的诗歌,也是一篇有写作借鉴意义的诗歌。  在学生进行诗歌仿写之前,先要理解《乡愁》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技巧。那么在教学目标上就要通过《乡愁》这首诗歌的学习,掌握诗歌中的时间顺序、意象、数量词、叠词的运用
一、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变化)  (一)点状、面状地理事物分布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2分)  (2)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并阐述其原因(8分)  2.读德国和日本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看图描述德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特征。(4分)  (2)比较德国和日本城市的规模差异和分布特点。(8分)  (3)描述日本南部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6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基础性素养,它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目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
“思想品德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解题策略等有关思想品德知识的潜在能力。“思想品德行为”是指探索新知识的时候把思想品德转化为思想品德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指新旧知识不断进行同化、顺应、调整、扩充,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这种思想品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广泛迁移而实现。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合理操作引导,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兴趣的任务。但由于说明文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内容叙述简洁,其语言较之记叙文和诗歌要枯燥得多。那么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朗读训练呢?笔者认为,作为教者,要深入研读文本内容,从文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