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世界上最神奇、最美丽的文字。其结构整齐方正,形状端庄秀美。其书写更是不拘一 格,或豪放,或隽永,或苍劲,或细腻,因而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身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写好字的本能,方能将中国的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可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笔者却时常被诸多困惑缠绕。
笔画名称的困惑
“这”“过”“边”等字中的“辶”的第二笔,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S版,以下简称《教参》),发给学生的《写字》(全日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均定为“横折折撇”,而《识字描红》(幼儿素质教育系列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定为“横撇弯”。前三者均为小学教师、学生用书,说法一致。但按“横折折撇”写出来的汉字会是什么样的呢?机械的“横折折撇”类似于推倒的“M”,何其难看!怎能体现汉字楷书中的“辶“的圆润与曲折。另外,“廴 ”的第一笔写法也是“横折折撇”,同样的“横折折撇”,却又写出了如此有棱有角苍劲刚直的“廴”,让学生如何去体会、去区分“折”的含义。
还有,“纟”在《写字》和《教参》中定为“撇折、撇折、提”,《识字描红》中定为“撇提、撇提、提”;“飞”的第一笔,《教参》为“横折弯钩”,《精英教程一点通》(湖北教育出版社)(以下称《一点通》)中为“横斜钩”;“专”中的第三笔,《教参》中为“竖折折”,《一点通》中为“竖折撇”;“云、去”的倒数第二笔,《教参》中定为“撇折”, 《一点通》中为“撇提”。
从以上笔画的书写名称看,前二者为小学教师、学生用书,说法一致,但我认为后者更为实用、准确。
笔画顺序的困惑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汉字的书写都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里后外,先中间后两边等书写规则。但还是有些平常字,却规定了不平常的书写顺序,如“火”先写上边的“点”和“撇”,再写“人”字。“忄”先写”“点”“点”,再写“竖”,这些特殊规定都能接受。但让人困惑的是“乃”与“及”,这俩字中的“撇”都在左边,可写起来笔顺却不一样,“及”先写“撇”,“乃”后写“撇”。这些字在写法上可能融合了草书和行书的写法,但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序和错乱。
笔画多少的困惑
汉字的书写,不仅讲究笔画的顺序,而且要知道笔画的多少,尤其学习查字典,更要求学生数清笔画数。“了”是两笔写完,一笔“横撇”,二笔“弯钩”,可“队、陈、郑”等中的“阝”中的“横折弯钩”为何又成了一笔呢?“横撇”已经把笔提起,“弯钩”也是重新轻落笔,为何又是一笔写完?
笔画书写的困惑
小学生一开始学写汉字,便接触了“横、竖、撇、捺、点、提”等这些笔画及其书写特点,小学生都知道“撇”“提”的写法是先重后轻,末笔都是用力后甩出来的虚笔,而“折”是实实在在的用力收笔。可汉字中的很多笔画名称与其实际书写不相符。如“云”“公”的倒数第二笔都是“撇折”,而实际的写法却是“撇提”。“撇提”在小学用书中还未提到。“东”“车”中的第二笔也为“撇折”,但写法却与“云”“公”的倒数第二笔明显不同,都是实笔收尾。还有“艹”的第三笔,所有资料都定义为“竖”,而教科书(S版语文第二册)中印出来的怎么看都是“撇”。像这种情况,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可谓比比皆是。
以上困惑,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认为是吹毛求疵,认为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确实倍感困惑,不知当初的专家们在编写课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辰溪县熊首山小学)
笔画名称的困惑
“这”“过”“边”等字中的“辶”的第二笔,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S版,以下简称《教参》),发给学生的《写字》(全日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均定为“横折折撇”,而《识字描红》(幼儿素质教育系列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定为“横撇弯”。前三者均为小学教师、学生用书,说法一致。但按“横折折撇”写出来的汉字会是什么样的呢?机械的“横折折撇”类似于推倒的“M”,何其难看!怎能体现汉字楷书中的“辶“的圆润与曲折。另外,“廴 ”的第一笔写法也是“横折折撇”,同样的“横折折撇”,却又写出了如此有棱有角苍劲刚直的“廴”,让学生如何去体会、去区分“折”的含义。
还有,“纟”在《写字》和《教参》中定为“撇折、撇折、提”,《识字描红》中定为“撇提、撇提、提”;“飞”的第一笔,《教参》为“横折弯钩”,《精英教程一点通》(湖北教育出版社)(以下称《一点通》)中为“横斜钩”;“专”中的第三笔,《教参》中为“竖折折”,《一点通》中为“竖折撇”;“云、去”的倒数第二笔,《教参》中定为“撇折”, 《一点通》中为“撇提”。
从以上笔画的书写名称看,前二者为小学教师、学生用书,说法一致,但我认为后者更为实用、准确。
笔画顺序的困惑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汉字的书写都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里后外,先中间后两边等书写规则。但还是有些平常字,却规定了不平常的书写顺序,如“火”先写上边的“点”和“撇”,再写“人”字。“忄”先写”“点”“点”,再写“竖”,这些特殊规定都能接受。但让人困惑的是“乃”与“及”,这俩字中的“撇”都在左边,可写起来笔顺却不一样,“及”先写“撇”,“乃”后写“撇”。这些字在写法上可能融合了草书和行书的写法,但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序和错乱。
笔画多少的困惑
汉字的书写,不仅讲究笔画的顺序,而且要知道笔画的多少,尤其学习查字典,更要求学生数清笔画数。“了”是两笔写完,一笔“横撇”,二笔“弯钩”,可“队、陈、郑”等中的“阝”中的“横折弯钩”为何又成了一笔呢?“横撇”已经把笔提起,“弯钩”也是重新轻落笔,为何又是一笔写完?
笔画书写的困惑
小学生一开始学写汉字,便接触了“横、竖、撇、捺、点、提”等这些笔画及其书写特点,小学生都知道“撇”“提”的写法是先重后轻,末笔都是用力后甩出来的虚笔,而“折”是实实在在的用力收笔。可汉字中的很多笔画名称与其实际书写不相符。如“云”“公”的倒数第二笔都是“撇折”,而实际的写法却是“撇提”。“撇提”在小学用书中还未提到。“东”“车”中的第二笔也为“撇折”,但写法却与“云”“公”的倒数第二笔明显不同,都是实笔收尾。还有“艹”的第三笔,所有资料都定义为“竖”,而教科书(S版语文第二册)中印出来的怎么看都是“撇”。像这种情况,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可谓比比皆是。
以上困惑,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认为是吹毛求疵,认为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确实倍感困惑,不知当初的专家们在编写课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辰溪县熊首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