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小人,伪君子——试分析《苔丝》中的两个男性形象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产阶级阔少亚历克·德伯只是玷污了苔丝的肉体,但安吉尔·克莱尔却完全摧毁了苔丝的精神世界。无论是真小人亚历克还是伪君子安吉尔都无法改变苔丝悲惨的命运。
  【关键词】真小人;伪君子;苔丝
  
  一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了英国文学的哈代时代,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 他的创作为他在世界文学中安吉尔奠定了不朽的地位,使他成为同莎士比亚(Shakespeare)、狄更斯(Dickens)等世界著名作家齐名的人物,曾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1840年6月2日,哈代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Dorset)多切斯特市(Dorchester),他的小说大部分都是以这个地区为背景的。从1869年至19世纪末近30年间,共创作长篇小说14部、中短篇小说近50篇。
  哈代的小说以他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以第一类最为重要。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有《绿林荫下》、安吉尔《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居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哈代创作精神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亦称为"威塞克斯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苔丝》描写贫苦美丽的挤奶女工苔丝因年轻无知而失身于富家恶少亚雷.德伯,受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煎熬,最后失去自己真心爱恋的安吉·克莱,悲愤绝望之中,杀死亚雷,坦然走上绞架。
  
  二
  
  评论家习惯于批判亚历克。亚历克·德伯代表着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邪恶势力。(2) 他和德伯家毫无渊源关系。他家是靠放高利贷起家的暴发户,从北方迁到这里,这个姓也是从博物馆里找来的。亚历克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见苔丝长得漂亮,便装出一片好心,让苔丝在他家养鸡。三个月后,亚历克奸污了她。亚历克相信资本的力量无穷,他见到苔丝的第一句话则是:"美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句话包含着双重的意义:他深信在资本无所不能的时代,苔丝的美色一定能通过金钱买得;是对苔丝这样的乡下美丽姑娘而言,上帝既然降美色于她,又使之受穷,她就得心甘情愿为金钱而出卖美色。亚历克是"肉欲主义者"、"纨绔子弟"、"阶级敌人"。他笑声淫荡、举止轻浮,从语言到行动都是"邪恶"的化身,完全是个小人。他玩弄过女性,也曾到处拈花惹草,但仅靠这个我们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他对苔丝的爱夹杂着肉欲的成份,这对于他的经历、地位和阶级是不足为奇的。
  但当他知道他给苔丝带来痛苦时,他也掏出出一张羊皮纸-即结婚许可证,亚历克相信"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 1). 亚历克是爱着苔丝的,就如他所说"我从来没有看不起你;要是我看不起你的话,我现在就不会爱你了!我之所以没有看不起你;是因为尽管发生了那种种的事情你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冰清玉洁。在你看清了当时的情形之后,你是那么快那么坚决地离开了我;你没有岁我的意思继续留在特兰特里奇。所以,如果说世上有一个女人我根本不会看不起,那么她就是你。"在哈代书中,亚历克·德伯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糟糕透顶。因为他尚能够接受苔丝并且敢于忏悔自己的过去。这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安吉尔更有人情味。
  在通往金斯庇的路上苔丝得知要租的房子已经租给了别人,苔丝全家不得已在墓地旁边搭帐篷过夜。就在这样落魄的情况下,是亚历克把她们全家接到自己的家里,送她弟弟妹妹读书,给了苔丝安定的生活。此外,亚历克还支付了给苔丝父亲刻墓碑的欠款。亚历克名义上没有和苔丝结婚,却一直尽职尽则地履行着丈夫的义务。所
  以说亚历克即使是个小人,也是个真性情的小人。
  
  三
  
  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安吉尔在英语原文中为Angel, 即天使之意。但是我们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安吉尔并非如天使一般纯洁无瑕。第十九章,苔丝与安吉尔在塔尔勃塞牛奶场(Talbothays)相遇。作者描绘这个地方为花草葱翠,茂盛的园子。园子里也长着苹果树,说它与圣经"创世记"中所说的伊甸园Eden十分相像。尤其当安吉尔在园子里弹琴时,而且是一把竖琴,苔丝在一旁注视着。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年轻女子为弹竖琴的天使所吸引的意象。故事发展下去我们可以发现安吉尔并非天使一般。安吉尔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 学识渊博而又善解人意的牧师的儿子,代表着资产阶级自由派。他思想解放,厌倦教条枯燥的牧师生活。他拒绝进大学接受神学教育,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能够接受新事物。他不愿意在婚姻上屈从于父亲的安排,拒绝与虔诚的基督教徒默茜小姐交往。这显示了他与父亲思想的区别。他甚至放下了身份,与农民一起生活劳动,学习生产知识。"将来要做美国或澳洲的亚伯拉罕, 像君主一样统率自己的牛群羊群"。
  他爱的只是苔丝美丽的外表,并不是苔丝作为一个人的本身。因为他觉得苔丝的"脸太可爱", 简直是"从全体妇女里提炼出来的典型的仪容"。安吉尔是这样向他母亲描述苔丝的:"她的身材很好,长的很丰满,两片红红的嘴唇好似丘比特的弓,浅黑的睫毛和眉毛,一条粗发辫就像一根锚链,两只大眼睛带点紫色,也带点蓝色,还带点黑色"。他把她当作女神来顶礼膜拜,他喜欢与她相会在朦胧的晨曦:相会在紫罗兰色,玫瑰色的黎明。他称呼她为"阿耳特弥斯", "得墨忒耳",惟独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女挤奶工。
  苔丝信任他并向他吐露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但是安吉尔在她处于那种孤立无助的境地时非但没有同情她,帮助她,原谅她,而且责备她,嘲笑她,并最后离弃了她。完全忘记自己也曾和妓女鬼混过一段时间。 甚至在他为了逃避婚姻上的失意要去巴西时,还想说服伊兹跟他一起去,直到伊兹说自己不如苔丝爱他才作罢。当他以道德者的面孔自居而指责苔丝的不贞之时,他却看不见自己的肮脏!完全一幅伪君子的嘴脸!
  安吉尔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他的爱具有一种虚伪性、浮泛性,所以安吉儿(天使)无疑具有一种反讽色彩。表面上他说自己是深爱着苔丝,实际上却不能勇敢地面对。安吉尔对苔丝的爱带有一种梦幻般乌托邦的色彩,这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他那可怜的虚荣心,向别人宣示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而当这梦一破灭,他是如此的痛苦,甚至情愿苔丝没有告诉他。当我们听到安吉尔残忍地说出这样的话时,我们不得不为苔丝鸣冤叫屈了:"我原来认为――任何男人也会这么想的我既然放弃了娶一个有地位、有财富、有教养的妻子的全部打算,我所得到的当然应该是娇艳的面颊和朴素的纯洁。"
  安吉尔虚伪,轻率.当农场主的念头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让他萌发的。去巴西也是一时之起的念头。安吉尔最初的打算并不是到巴西来,而是要在他自己的国家的北部或者东部经营一个农庄。当英国农民纷纷来到巴西的那股潮流恰好与他企图摆脱和忘却往昔的愿望一拍即合的时候,他也就不顾一切地来到了巴西。
  后来他在巴西偶遇一个路人并把和苔丝的感情经过和路人说了。路人认为苔丝的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将成为一个好妻子,还明白的对安吉尔说, 他离开苔丝到巴西是错误的。安吉尔对于这位见解通达的陌生同伴除开他那普普通通的名字之外什么也不了解。然而由于他的去世, 他随意说说的那句话都边的十分崇高,对安吉尔所产生的影响比哲学家们所有的论述详尽的论理学著作都更加深刻,比苔丝苦口婆心的解释都有效。
  在书的结尾,安吉尔接受了苔丝的嘱托,即娶小姨子为妻,并承担照顾她的责任。在维多利亚的道德观念中是不允许和自己的小姨子结婚的。不难想象在众人的指责中,肤浅的安吉尔也很难与丽杀莎-路白头到老。
  
  四
  
  资产阶级阔少亚历克·德伯只是玷污了苔丝的肉体,但安吉尔·克莱尔却完全摧毁了苔丝的精神世界。他们代表这不同地位的资产阶级,苔丝则代表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农民阶级。无论是真小人亚历克还是伪君子安吉尔都无法改变苔丝悲惨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第7章第14节[J]
  [2]王群. 从《苔丝》看哈代的创作思想(J): 外国文学研究,1996(1)
  [3]黄佩君.为了倾斜的天平--浅析《苔丝》中两个男性形象,(Z).化学院学报, 2005(4)
  [4]哈代.郑大民 译 苔丝(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5]孟秀坤.再生----析哈代小说《苔丝》中的男主人公克莱尔(Z).作家杂志,2007(1)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双方互动交流,双管齐下,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过,本文通过互动教学的阐释及本人浅解,以教学双方如何配合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主体作用及自我能力为主线,简单论述互动教学的实际操作模式。  【关键词】互动教学;兴趣培养;以人为本;主体作用;自我能力    "互动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任务,
期刊
【摘要】现代前卫美术在艺术思想、表现手法、题材形式等方面颠覆着传统审美理念。传统的不一定是落后的,但却受到求新求异的现代前卫美术的冲击。前卫美术作品标新立异,勇于尝试与时代潮流相悖的东西,他们离开传统美学思想,力图用全新的理论创作新的美术。  【关键词】现代前卫美术;传统审美理论;颠覆    东西方的传统艺术,虽然其审美观有所不同,但都是一种张扬美的艺术,是一种审美的艺术。以古希腊文化为渊源的西方
期刊
【摘要】空间化思维是中国古人独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就了诗化的民族,空间化已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形成深层积淀,表现为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论述李清照词的空间化倾向。  【关键词】空间化;李清照;意象;意境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诗化的民族。古典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的意境完全不同于西方诗画有别的观点。古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一个诗化的民族,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在于
期刊
【摘要】以油画家徐悲鸿为例,分析艺术家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徐悲鸿成年师从康有为,深受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思想的影响,其在日本考察学习期间,深受当时西方写实之风影响下的日本画的震惊,长达八年的留学苦读使他,吸收了西人写实思想,从而改良了中国画。  【关键词】绘画思想;中国画;写实主义    1徐悲鸿的生平  一个人的人生命运往往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命运。生于1895年而卒于1953年的徐悲鸿
期刊
【摘要】本文仅从人类求生存即摆脱饥饿的本能以及社会意识和女性自身的局限性角度探析人物命运的合理性,发掘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主题;同时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志原理分析母女在痛苦追求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过程中存在其它人生道路的可能性与主人公的自我悲观无望、堕落相比较,发掘作者对人生悲苦的深刻生命体验的又一题。  【关键词】生存本能;社会意识;女性局限性;主观能动性;双重主题    文学界出现了
期刊
【摘要】狂欢在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那里意味着对官方意思形态、传统观念和社会秩序的一种反叛,它以戏谑的方式嘲弄了现实世界的严肃,撕破了文明面具下压抑人性的本质,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自由平等、无拘无束、不拘一格的崭新的人性王国。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多数形象与现实中的女性形象一样,是一个被动、受控、弱小、从属的形象。例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母亲"等。但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
期刊
【摘要】杜丽娘,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她那强烈追求"至情"的悲剧精神,使她成为独特的一个艺术形象,她追求个性解放的悲剧形象呈现出强烈的反抗性,以情抗礼中又呈现出柔韧性,这个人物蕴含着丰富的悲剧意蕴,作者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这一悲剧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悲剧的最高价值.  【关键词】杜丽娘 ;悲剧形象;情 礼;悲剧价值    《牡丹亭》这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最成功之处便是塑造了杜丽娘
期刊
【摘要】 在《米德尔马契》中,爱略特揭示虽然伦理自我主义者的行为违背道德原则,爱略特却在小说中倡导对其投去同情的一瞥,因为在同情的作用下会对为恶者进行宽容的道德评判,使他们的灵魂在爱的感召下得到救赎。  【关键词】爱略特;《米德尔马契》;道德 ; 自我主义; 同情    爱略特在《米德尔马契》这部小说中探讨了自我主义、同情、互助与责任等道德问题,表现了道德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是非善
期刊
【摘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最蓝的眼睛》中女权主义的彻底泯灭及黑人女性的觉醒,期望世人能够倾听黑人女性心灵深处的呐喊与挣扎,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同时,黑人女性自身要努力挣脱白人价值观的桎梏,建构出黑人女性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价值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  【关键词】女权主义;泯灭;觉醒;价值观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处女作《最
期刊
【摘要】80集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播出后掀起了阵阵收视狂潮,它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利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调侃戏谑,带给观众一道狂欢的娱乐大餐。而《武林外传》也对我们传统的戏剧形态——戏曲,有很多借鉴和学习,让观众眼前一亮。本文将对《武林外传》对中国戏曲的借鉴做出分析,以从中得到一些戏曲和电视剧结合的启示。  【关键词】武林外传;陌生化;戏曲元素     80集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自2005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