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渗透核心素养是其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深研部编教材,课堂教学要遵循国家的发展政策,以情境教学和问题设计为思维触发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凸显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当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以因循守旧,而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教育僵局。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课堂教学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用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思想观念,产生思想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十分的有必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视力度不够,教学目标不清晰
在大多数教师的心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并不是学生应该关注的重点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语文、数学、英语等分值较高的学科,以保证自己在中考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在日常教学阶段,大多数教师都会让学生关注其他主科课程,下意识地弱化了道德与法治这一副科课程。在教师的忽视下,因此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会耗费心思认真研究这门学科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同时,由于教师受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他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材的要求随意为学生灌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因此导致当前的教学效率尤为低下。
(二)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模式较单一
当前大多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比如他们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反复讲述教材里面的各种理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觉得学科内容较为乏味,因此导致课堂参与欲望较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里面涵盖了许多抽象的知识点,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很难快速理解相关的内容,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的要点。
(三)教学内容脱离现实,与现实生活相悖
教育和生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就应把教育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但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进行了升华,让教学内容脱离了现实,导致教学内容空洞化,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学科内容的实用性,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收获成就感。
(四)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有着一定的枯燥性,需要教师丰富和美化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再加上学生对课程缺乏重视,使得学生只关注教材的基本内容,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这样难以给学生带来更深刻、更强烈的思想认识,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措施
(一)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作为主要的教学承担者,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教师要调整教学当中的主次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引领,让学生能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更积极主动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课堂上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才能不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做更好的自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借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个体的重要性有更充分的认识,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探讨怎样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发挥自我的价值,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经过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教师不愿意改变,从而导致当前的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高。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打造更具趣味的课堂。
(三)关注生活话题,构建生活教学模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倡导教育和生活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两大重点内容。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学科的实用性,教师应该把生活和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生活教学模式。比如在“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中,学生会学到“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这一课里面论述了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告诉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法律是一种非常宽泛的概念,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接触不到太多的法律问题,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过于关注这些法律知识。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部分内容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选择一些生活实例来展开论述,让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
(四)布置创意作业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动态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创意作业,引导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和讲中国好故事,让学生用自己最走心的方式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此外,教师还可设置教学情境和开展主题教学,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绘本素材,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其中,绘本能够让道德教育变得鲜活而灵动,有效补充了课堂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续写绘本和改变游戏等,让书本知识“动”起来,让学生的道德体验回归生活,帮助学生树立道德意识。
(五)突出教学主题
教师应整合多学科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紧扣学生道德实践需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凸显主题。教师要根据新教材创设多样化的主题活动,用真实生活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架起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构建开放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用故事和阅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育学生的民族担当和实践精神。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深入认识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法治意识。
四、结语
对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与时俱进,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力度,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理念,成长新时代优秀的少年。
参考文献
[1]闾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人文性实现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5):56-57.
[2]张欣,景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品质课堂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1):43-46.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思想观念,产生思想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十分的有必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视力度不够,教学目标不清晰
在大多数教师的心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并不是学生应该关注的重点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语文、数学、英语等分值较高的学科,以保证自己在中考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在日常教学阶段,大多数教师都会让学生关注其他主科课程,下意识地弱化了道德与法治这一副科课程。在教师的忽视下,因此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会耗费心思认真研究这门学科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同时,由于教师受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他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材的要求随意为学生灌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因此导致当前的教学效率尤为低下。
(二)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模式较单一
当前大多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比如他们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反复讲述教材里面的各种理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觉得学科内容较为乏味,因此导致课堂参与欲望较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里面涵盖了许多抽象的知识点,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很难快速理解相关的内容,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的要点。
(三)教学内容脱离现实,与现实生活相悖
教育和生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就应把教育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但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进行了升华,让教学内容脱离了现实,导致教学内容空洞化,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学科内容的实用性,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收获成就感。
(四)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有着一定的枯燥性,需要教师丰富和美化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再加上学生对课程缺乏重视,使得学生只关注教材的基本内容,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这样难以给学生带来更深刻、更强烈的思想认识,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措施
(一)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作为主要的教学承担者,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教师要调整教学当中的主次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引领,让学生能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更积极主动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课堂上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才能不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做更好的自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借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个体的重要性有更充分的认识,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探讨怎样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发挥自我的价值,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经过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教师不愿意改变,从而导致当前的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高。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打造更具趣味的课堂。
(三)关注生活话题,构建生活教学模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倡导教育和生活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两大重点内容。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学科的实用性,教师应该把生活和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生活教学模式。比如在“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中,学生会学到“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这一课里面论述了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告诉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法律是一种非常宽泛的概念,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接触不到太多的法律问题,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过于关注这些法律知识。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部分内容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选择一些生活实例来展开论述,让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
(四)布置创意作业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动态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创意作业,引导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和讲中国好故事,让学生用自己最走心的方式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此外,教师还可设置教学情境和开展主题教学,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绘本素材,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其中,绘本能够让道德教育变得鲜活而灵动,有效补充了课堂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续写绘本和改变游戏等,让书本知识“动”起来,让学生的道德体验回归生活,帮助学生树立道德意识。
(五)突出教学主题
教师应整合多学科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紧扣学生道德实践需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凸显主题。教师要根据新教材创设多样化的主题活动,用真实生活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架起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构建开放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用故事和阅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育学生的民族担当和实践精神。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深入认识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法治意识。
四、结语
对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与时俱进,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力度,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理念,成长新时代优秀的少年。
参考文献
[1]闾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人文性实现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5):56-57.
[2]张欣,景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品质课堂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