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比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olme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治疗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治疗效果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愈合,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当可造成骨不连,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应及时给予牢固的内固定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1]。本文对比分析了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3岁~72岁,平均年龄(48.56±10.42)岁;体重49kg~82kg,平均体重(62.64±11.25)kg;术后骨不连形成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时间(11.45±3.12)年;其中萎缩性骨不连26例、肥大性骨不连28例、营养不良性骨不连4例、感染性骨不连2例。
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股骨干骨折史,曾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经X线检查确诊发生骨不连。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凝血机能异常、病理性骨质疏松、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和术后康复训练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计30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后骨不连形成时间、骨不连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急性期感染者彻底清创,待感染控制后再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取大腿外侧纵切口,切开阔筋膜,分离股外侧肌至骨不连部位,骨膜下剥离去除瘢痕组织[2]。
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将钢板置于股骨外侧张力侧,选择适宜的固定螺钉。取全层髂骨块修整肢体短缩长度和骨缺损。术毕放置引流,逐层关闭切口[3]。
实验组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首先完整取出原内固定物,清除骨折端间的软组织。选择合适型号的股骨带锁髓内钉,进针点选择大转子顶点。依次扩大髓腔,显露粗隆间窝。在髂骨中央制作圆孔,经此孔顺行打入髓内针,纠正远折段旋转、骨缺损等所致的肢体短缩。骨折复位后使用瞄准器按照先远段后近段的次序上锁钉,完成骨折固定。处理骨折端表面,凿成粗糙的植骨床,将碎髂骨块植入间隙。术毕放置引流,逐层关闭切口[4]。
1.3评价指标
参考Kolmen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术后1年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优:膝关节可完全伸直,屈曲120°,无疼痛、成角,患肢短缩<1cm。
良:膝关节可完全伸直,屈曲90°,无或偶有轻微疼痛,轻微成角,患肢短缩<2cm。
可:膝关节不可完全距离伸直,差10°,屈曲>60°,有轻微疼痛,内外成角>10°,患肢短缩<3cm。
差:膝关节不可完全伸直,差10°,屈曲<60°,疼痛明显、持久,内外成角>10°,患肢短缩≥3cm[5]。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折愈合时间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x±s)
组别
骨折愈合时间(d)
对照组(n=30)
128.34±27.63
实验组(n=30)
115.76±22.45*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膝关节功能
采用Kolme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数(%)]
组别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对照组(n=30)
6(20.00)
13(43.33)
8(26.67)
3(10.00)
19(63.33)
实验组(n=30)
9(30.00)
17(56.67)
3(10.00)
1(3.33)
26(8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股骨干骨折后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骨折端愈合不佳与缺乏良好的力学环境、营养不良、感染、过早负重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形成骨不连后应再次实施手术内固定以促进骨折愈合。
由于第一次手术产生的过多钉孔,如再次接受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出现钢板断裂、螺钉松弛的风险较大。虽然动力加压钢板可对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但随着骨折端皮质坏死吸收,固定的稳定性也会随之下降。由于应力遮挡效应、局部血供受到影响,可造成骨质疏松,不利于骨折愈合。
带锁髓内钉手术创伤轻微、损伤范围小,固定效果牢固、应力遮挡小,可为骨不连区域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从而促进骨折断端愈合。带锁髓内钉两端以坚硬的螺钉固定,可有效防止骨折端的旋转、分离[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治疗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益文,易松敏.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2):132~133.
[2]宋元.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111~112.
[3]刘桂发,王晖.带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9):3922~3923.
[4]朱敏,张建华,李玉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30例治疗体会[J].海南医学,2010,21(21):64,67.
[5]张宁,董桂贤,李煜,等.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5):530~532.
[6]乔崇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82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867~868.
关键词:动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治疗效果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愈合,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当可造成骨不连,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应及时给予牢固的内固定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1]。本文对比分析了动力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3岁~72岁,平均年龄(48.56±10.42)岁;体重49kg~82kg,平均体重(62.64±11.25)kg;术后骨不连形成时间6个月~18个月,平均时间(11.45±3.12)年;其中萎缩性骨不连26例、肥大性骨不连28例、营养不良性骨不连4例、感染性骨不连2例。
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股骨干骨折史,曾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经X线检查确诊发生骨不连。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凝血机能异常、病理性骨质疏松、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和术后康复训练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计30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后骨不连形成时间、骨不连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急性期感染者彻底清创,待感染控制后再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取大腿外侧纵切口,切开阔筋膜,分离股外侧肌至骨不连部位,骨膜下剥离去除瘢痕组织[2]。
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将钢板置于股骨外侧张力侧,选择适宜的固定螺钉。取全层髂骨块修整肢体短缩长度和骨缺损。术毕放置引流,逐层关闭切口[3]。
实验组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首先完整取出原内固定物,清除骨折端间的软组织。选择合适型号的股骨带锁髓内钉,进针点选择大转子顶点。依次扩大髓腔,显露粗隆间窝。在髂骨中央制作圆孔,经此孔顺行打入髓内针,纠正远折段旋转、骨缺损等所致的肢体短缩。骨折复位后使用瞄准器按照先远段后近段的次序上锁钉,完成骨折固定。处理骨折端表面,凿成粗糙的植骨床,将碎髂骨块植入间隙。术毕放置引流,逐层关闭切口[4]。
1.3评价指标
参考Kolmen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术后1年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优:膝关节可完全伸直,屈曲120°,无疼痛、成角,患肢短缩<1cm。
良:膝关节可完全伸直,屈曲90°,无或偶有轻微疼痛,轻微成角,患肢短缩<2cm。
可:膝关节不可完全距离伸直,差10°,屈曲>60°,有轻微疼痛,内外成角>10°,患肢短缩<3cm。
差:膝关节不可完全伸直,差10°,屈曲<60°,疼痛明显、持久,内外成角>10°,患肢短缩≥3cm[5]。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折愈合时间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x±s)
组别
骨折愈合时间(d)
对照组(n=30)
128.34±27.63
实验组(n=30)
115.76±22.45*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膝关节功能
采用Kolme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数(%)]
组别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对照组(n=30)
6(20.00)
13(43.33)
8(26.67)
3(10.00)
19(63.33)
实验组(n=30)
9(30.00)
17(56.67)
3(10.00)
1(3.33)
26(8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股骨干骨折后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骨折端愈合不佳与缺乏良好的力学环境、营养不良、感染、过早负重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形成骨不连后应再次实施手术内固定以促进骨折愈合。
由于第一次手术产生的过多钉孔,如再次接受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出现钢板断裂、螺钉松弛的风险较大。虽然动力加压钢板可对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但随着骨折端皮质坏死吸收,固定的稳定性也会随之下降。由于应力遮挡效应、局部血供受到影响,可造成骨质疏松,不利于骨折愈合。
带锁髓内钉手术创伤轻微、损伤范围小,固定效果牢固、应力遮挡小,可为骨不连区域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从而促进骨折断端愈合。带锁髓内钉两端以坚硬的螺钉固定,可有效防止骨折端的旋转、分离[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治疗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益文,易松敏.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55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2):132~133.
[2]宋元.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111~112.
[3]刘桂发,王晖.带锁髓内钉与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9):3922~3923.
[4]朱敏,张建华,李玉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30例治疗体会[J].海南医学,2010,21(21):64,67.
[5]张宁,董桂贤,李煜,等.带锁髓内钉辅以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5):530~532.
[6]乔崇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82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867~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