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化继承属于文化传承,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存在必然联系,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传承传统文化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继承传统文化,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观念上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进一步导致传统文化被人们逐渐遗忘。在这种状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介绍传统文化继承的作用和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培养,让学生主动欣赏传统文化,主动学习以及继承传统文化。
一、挖掘语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
对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材而言,它进一步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对来说比较经典的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着明显的体现。特别是教材中的文言文,有着明显的例子。教师在对《论语》传授的过程中,儒家思想的精华几乎在选文中都能得到有效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对学生引导,对传统文化积极传承。“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关于“仁”的论述,利于学生培养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劝说》、《师说》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积极向学生实施传统美德教育。
对古文经典的一些篇目合理运用,对教材中所蕴含的相关文化因素积极挖掘,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弘扬。对学生道德修养提高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情感,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促进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在阅读、思考作品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
二、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熏陶
语文属于文化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是文化水平的外在表现。所以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创设文化氛围的方法,对学生人文精神加强熏陶。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李白的《古风》等与荷花有着密切联系的诗词,将其融入到课堂上,在给学生配置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古典乐曲,较为容易的把学生带入到荷塘月色的美景中,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发。
三、巧用传统节日,营造文化氛围
我国是历史相对比较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组成内容就是民族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充分反应出民族传统习惯和宗教观念。
传统节日是对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和宣传的最佳时机,在节日期间所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能利于学生深刻的感受我国传统文化自身存在的魅力。在中秋节以及重阳节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进行朗读,把节日充分融入到中华经典诵读内容上,加深学生的热爱祖国和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通过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者是综合性學习方式,根据某一个传统的节目作为契机,从而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将要来临时,要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存在关联的信息,通过让学生查询一些基础的资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从而进行相应交流,对于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探究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营造出良好的节日氛围,从而感受民族风情,这种文化传承存在重要意义。例如: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能充分体现二十四节气的诗词较多。大部分诗人由于看到季节变化,或者不同季节景物的改变从而触景生情,创造出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层面的对季节感知变化的诗词。二十四节气相联系的诗词类型有普通劳动人民在不同季节和气候下的辛苦劳作以及农耕,例如教师在教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四、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对于学生学习内容而言,多数都是来自于书本中的间接知识,但是有一点通常将会被忽视掉,便是间接经验来源,社会实践,通过结合实验课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调查家乡的自然风光以及历史人物,制作成为小卡片,通过调查后能了解一些民风民俗,而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民俗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同时弘扬民俗地域文化成为每个中国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了解民族,让我们的教育能够走向世界以及走向生活。另外在考试的过程中渗透一部分传统,将其作为导向,让学生关注以及关心传统文化,这点在必修教材中已经是得到充分体现。此外汉字作为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民族的永久性向心力,一个方块汉字便是一个天地、世界和历史,一个方块汉字便是巍巍高山和滔滔黄河,有人说汉字不是很美丽,但是真正的走进汉字,特别是一些甲骨文,才会发现原来它是那么可爱,同时祖先的想象能力也是如此丰富。人们在前行的历史中也充满各种坎坷,任何的一个改革都要不断的尝试和前进,这样才能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一条教育道路。希望通过下一代人传承古老以及伟大的中国文化,使我国文化能够世代的流传。例如:京剧是我国国粹,同时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窦娥冤》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她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在对贪官污吏的批判、自觉的伦理道德观念、健全法律制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结语
通过对于上述内容研究分析后得出,在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以及学生必须要时刻意识到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的重要性,同时要根据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具有着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将传统文化以及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开展课外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能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周陆英. 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整合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13(08)167-169.
[2]万菁. 高中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研究[D].广州大学,2016.12(08)156-159.
[3]王敏.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5(04):104-109.
[4]卢贵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08):176-178.
[5]杨展锋. 我校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书法艺术教学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4(09):192-193.
[6]杨榕. 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作用[J]. 群文天地,2012,13(08)145-149.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观念上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进一步导致传统文化被人们逐渐遗忘。在这种状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介绍传统文化继承的作用和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培养,让学生主动欣赏传统文化,主动学习以及继承传统文化。
一、挖掘语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
对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材而言,它进一步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对来说比较经典的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着明显的体现。特别是教材中的文言文,有着明显的例子。教师在对《论语》传授的过程中,儒家思想的精华几乎在选文中都能得到有效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对学生引导,对传统文化积极传承。“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关于“仁”的论述,利于学生培养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劝说》、《师说》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积极向学生实施传统美德教育。
对古文经典的一些篇目合理运用,对教材中所蕴含的相关文化因素积极挖掘,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弘扬。对学生道德修养提高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情感,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促进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在阅读、思考作品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
二、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熏陶
语文属于文化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是文化水平的外在表现。所以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创设文化氛围的方法,对学生人文精神加强熏陶。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李白的《古风》等与荷花有着密切联系的诗词,将其融入到课堂上,在给学生配置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古典乐曲,较为容易的把学生带入到荷塘月色的美景中,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激发。
三、巧用传统节日,营造文化氛围
我国是历史相对比较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组成内容就是民族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充分反应出民族传统习惯和宗教观念。
传统节日是对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和宣传的最佳时机,在节日期间所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能利于学生深刻的感受我国传统文化自身存在的魅力。在中秋节以及重阳节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进行朗读,把节日充分融入到中华经典诵读内容上,加深学生的热爱祖国和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通过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者是综合性學习方式,根据某一个传统的节目作为契机,从而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将要来临时,要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存在关联的信息,通过让学生查询一些基础的资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从而进行相应交流,对于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探究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营造出良好的节日氛围,从而感受民族风情,这种文化传承存在重要意义。例如: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能充分体现二十四节气的诗词较多。大部分诗人由于看到季节变化,或者不同季节景物的改变从而触景生情,创造出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层面的对季节感知变化的诗词。二十四节气相联系的诗词类型有普通劳动人民在不同季节和气候下的辛苦劳作以及农耕,例如教师在教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四、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对于学生学习内容而言,多数都是来自于书本中的间接知识,但是有一点通常将会被忽视掉,便是间接经验来源,社会实践,通过结合实验课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调查家乡的自然风光以及历史人物,制作成为小卡片,通过调查后能了解一些民风民俗,而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民俗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同时弘扬民俗地域文化成为每个中国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了解民族,让我们的教育能够走向世界以及走向生活。另外在考试的过程中渗透一部分传统,将其作为导向,让学生关注以及关心传统文化,这点在必修教材中已经是得到充分体现。此外汉字作为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民族的永久性向心力,一个方块汉字便是一个天地、世界和历史,一个方块汉字便是巍巍高山和滔滔黄河,有人说汉字不是很美丽,但是真正的走进汉字,特别是一些甲骨文,才会发现原来它是那么可爱,同时祖先的想象能力也是如此丰富。人们在前行的历史中也充满各种坎坷,任何的一个改革都要不断的尝试和前进,这样才能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一条教育道路。希望通过下一代人传承古老以及伟大的中国文化,使我国文化能够世代的流传。例如:京剧是我国国粹,同时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窦娥冤》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她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在对贪官污吏的批判、自觉的伦理道德观念、健全法律制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结语
通过对于上述内容研究分析后得出,在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以及学生必须要时刻意识到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的重要性,同时要根据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具有着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将传统文化以及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开展课外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能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周陆英. 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整合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13(08)167-169.
[2]万菁. 高中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研究[D].广州大学,2016.12(08)156-159.
[3]王敏.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5(04):104-109.
[4]卢贵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08):176-178.
[5]杨展锋. 我校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书法艺术教学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4(09):192-193.
[6]杨榕. 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作用[J]. 群文天地,2012,13(08)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