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学习优美的音乐和抑扬顿挫的节奏培养学生的爱好,提升小学生的审美层次与鉴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458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社会各界人士都逐渐的认识到培养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现阶段在各级学校教学中都将培养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了教学的重中之重。思维创新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关键能力。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小学生必修的课程,小学音乐在培养与激发学生思维逻辑、审美认知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起着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在培养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特殊的优越条件。但与此同时受以往传统教学观念的严重影响,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音乐的成长和参与,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融入音乐课堂当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与音乐之间的隔膜。以《数蛤蟆》为例,在学习第一句“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歌词和旋律时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一只蛤蟆有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那么两只蛤蟆呢?三只蛤蟆呢?五只蛤蟆呢?让学生根据第一句的旋律进行创编歌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改变的内容按照音乐节奏融入其中,如“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音乐的旋律,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学生歌词学习时理解有限的问题,教师可以对歌词的内容通过问题进一步引导:为什么说“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是什么意思呢?蛤蟆不吃水是不喝水的意思还是其他意思呢?怎么才会是太平年呢?通过问题快速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蛤蟆吃昆虫保护稻田的基本认识逐步向蛤蟆吃“水”进行延伸,逐渐了解蛤蟆不吃水不是不喝水而是不吃水稻,因此,将水稻的昆虫吃干净了,所以是个太平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歌词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自然也会对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节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就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蛤蟆吃昆虫、保护水稻田的情绪融入其中,形成轻松欢快的气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二、发挥学生想象力开展创新学习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来探究,其明确指出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應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创造性情景、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此来让学生对学习始终具备热情,并拓展自身想象空间,促进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态度,在音乐教学工作中积极鼓励学生加强思考、深入探索,利用自身智慧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落实学生有着音乐个性化发展。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小小雨点”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改变传统教学策略,先为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像:“小雨点会掉落在美丽的花上、草上,给他们带来快乐,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小雨点还会掉落在哪里,给谁带来快乐吗?”通过提出这一问题则将会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在这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像有的同学会说“小雨点会落在池塘里,让水里的小鱼都高兴得摇尾巴”“小雨点会落在森林里,让小树茁壮成长”。通过设计这一教学工作会让学生激发自身想象力,并始终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更加全面表现自己。所以说,在后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利用优势,让学生能够转变以往学习态度,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小学音乐课程的主人,热爱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三、依托网络建立中西方文化欣赏
对于小学生来说,将中西方文化融入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西方乐理文化较为抽象,教师如果不进行巧妙地设计,很难让学生对于这些音乐知识进行转化和吸收。为此,教师应该将一些西方民谣、古典歌曲进行截取,从中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曲目,然后搭配组合其他不同的音乐曲目,使学生能够深入欣赏中西方文化艺术,达到对多元化音乐教学的有效延伸。例如,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改编自欧洲古老的民谣《妈妈我想对你说》。这部作品充满着纯真和可爱,十分适合小学生去学习和欣赏。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词来源于海涅的一首抒情诗,以其优美的乐曲节奏感染着很多的人。而对于这样的乐曲,教师可以采取“横向对比”的方法,多选择一些优秀的、适合小学生的国际民谣曲目作为参考,如苏格兰的《Auld Lang Syne》、俄罗斯的《三套车》、印尼的《梭罗河》,对应的中国的《茉莉花》《信天游》《北京的金山上》等曲目。然后在对比之中,引导学生深化文化欣赏,带领他们共同去品读和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国家之间的音乐文化进行积极的鉴赏,充分满足学生自身的审美特点和发展需求。
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音乐创新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将音乐的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学习课堂当中,感知音乐的内容与情感,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谭礼兴.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探析[J].北方音乐,2020(22):103-105.
[2]陈斯敏.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5):46-47.
[3]黄琤玮.论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式[J].新课程(小学),2017(12):298.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458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社会各界人士都逐渐的认识到培养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现阶段在各级学校教学中都将培养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了教学的重中之重。思维创新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关键能力。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小学生必修的课程,小学音乐在培养与激发学生思维逻辑、审美认知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起着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在培养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特殊的优越条件。但与此同时受以往传统教学观念的严重影响,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音乐的成长和参与,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融入音乐课堂当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与音乐之间的隔膜。以《数蛤蟆》为例,在学习第一句“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歌词和旋律时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一只蛤蟆有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那么两只蛤蟆呢?三只蛤蟆呢?五只蛤蟆呢?让学生根据第一句的旋律进行创编歌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改变的内容按照音乐节奏融入其中,如“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音乐的旋律,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学生歌词学习时理解有限的问题,教师可以对歌词的内容通过问题进一步引导:为什么说“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是什么意思呢?蛤蟆不吃水是不喝水的意思还是其他意思呢?怎么才会是太平年呢?通过问题快速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蛤蟆吃昆虫保护稻田的基本认识逐步向蛤蟆吃“水”进行延伸,逐渐了解蛤蟆不吃水不是不喝水而是不吃水稻,因此,将水稻的昆虫吃干净了,所以是个太平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歌词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自然也会对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节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就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蛤蟆吃昆虫、保护水稻田的情绪融入其中,形成轻松欢快的气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二、发挥学生想象力开展创新学习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来探究,其明确指出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應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创造性情景、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此来让学生对学习始终具备热情,并拓展自身想象空间,促进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态度,在音乐教学工作中积极鼓励学生加强思考、深入探索,利用自身智慧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落实学生有着音乐个性化发展。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小小雨点”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改变传统教学策略,先为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像:“小雨点会掉落在美丽的花上、草上,给他们带来快乐,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小雨点还会掉落在哪里,给谁带来快乐吗?”通过提出这一问题则将会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在这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像有的同学会说“小雨点会落在池塘里,让水里的小鱼都高兴得摇尾巴”“小雨点会落在森林里,让小树茁壮成长”。通过设计这一教学工作会让学生激发自身想象力,并始终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更加全面表现自己。所以说,在后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利用优势,让学生能够转变以往学习态度,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小学音乐课程的主人,热爱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三、依托网络建立中西方文化欣赏
对于小学生来说,将中西方文化融入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西方乐理文化较为抽象,教师如果不进行巧妙地设计,很难让学生对于这些音乐知识进行转化和吸收。为此,教师应该将一些西方民谣、古典歌曲进行截取,从中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曲目,然后搭配组合其他不同的音乐曲目,使学生能够深入欣赏中西方文化艺术,达到对多元化音乐教学的有效延伸。例如,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改编自欧洲古老的民谣《妈妈我想对你说》。这部作品充满着纯真和可爱,十分适合小学生去学习和欣赏。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词来源于海涅的一首抒情诗,以其优美的乐曲节奏感染着很多的人。而对于这样的乐曲,教师可以采取“横向对比”的方法,多选择一些优秀的、适合小学生的国际民谣曲目作为参考,如苏格兰的《Auld Lang Syne》、俄罗斯的《三套车》、印尼的《梭罗河》,对应的中国的《茉莉花》《信天游》《北京的金山上》等曲目。然后在对比之中,引导学生深化文化欣赏,带领他们共同去品读和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国家之间的音乐文化进行积极的鉴赏,充分满足学生自身的审美特点和发展需求。
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音乐创新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将音乐的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学习课堂当中,感知音乐的内容与情感,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谭礼兴.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探析[J].北方音乐,2020(22):103-105.
[2]陈斯敏.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5):46-47.
[3]黄琤玮.论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式[J].新课程(小学),2017(1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