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画是一种运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包含色彩、造型、音乐、舞蹈、摄影、电脑技术等多门类学科,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而色彩是动画中不可否认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一种区分动画艺术风格、设定故事情境、增加故事感染力的重要表现手段。《大闹天宫》是60年代上海美影厂完成的一部动画长片,更是国产动画里程碑式的作品。自1964年上映以来,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也是迄今为止获得荣誉最多的一部国产动画片。《大闹天宫》在国际范围内的成功无疑是和整个影片浓郁的中国特色,多样民间艺术形式的融合分不开的。本文将以《大闹天宫》为例,从主题色调,形象设计,场景设计出发,分析中国传统色彩在动画片中的表达。
【关键词】:动画; 色彩;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
色彩是区分不同民族文化最直观的视觉元素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色彩文化,其深受儒道释等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是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文人画的水墨色彩以及民间色彩这三大色彩体系中得以体现的。这三大传统的色彩体系充分反映出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士大夫以及平民百姓的内在思想意识。所谓“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它是构成一切色彩的本源正色,并与后来西方色彩理论中的“三原色”不谋而合。(图1-1)
五色观是一种象征性的“正色”色彩观念,是正统的审美理论,受儒家、道家美学思想以及佛教色彩的影响,在经济、文化、政治、工艺装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作为一种审美标准存在,贯穿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五行色环中可以看出,黄色居中,为上色,所以黄色为帝王之色。中国古代就有“黄生阴阳”之说,还有黄河、黄帝、黄皮肤以及象征长寿的黄鹤,且黄与土对应,中原大地土为黄,土是古代中国老百姓一切生活的源泉,由此可反映出中国农耕社会的本源以及老百姓对土地的深深热爱;青与木对应,象征生机;赤与火对应,象征喜庆和红火,对应夏天和南方;白与金对应,有刚健、收敛、变革之特性,可以帮助人们收敛悲涣情绪,直面生死大事,正视生命转折,另外,白色是无生命之色,所以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多用于丧事,象征着生命的凋谢象征秋天和西方,五行属金;黑与水对应,象征冬天和北方,古人认为天的颜色是黑色,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是天帝的位置,所谓“天玄地黄”所以,古代帝王服饰多用黑色和黄色,而黑色也被视为众色之主。古人用色讲究鲜明纯正,十分重视色彩的类型。色彩的类型是分等级、讲尊卑的。五色各有其名分:青为首、赤为荣、黄为主、白为本、黑为终。 五色观制约和影响着中国传统色彩的系统化,其固定的象征模式,虽不乏装饰意味,却也被赋予了很多帝王将相的政治色彩。
二、中国当代动画的色彩体系
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1956年举办的第八届威尼斯儿童电影展上获奖,但却被人误认为是苏联作品,使得老一辈的动画人在遭遇尴尬的同时思考着如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影片。
50年代,国产动画电影的领军人物特伟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探民族形式之风”的口号。在动画创作中,从选材、色彩、人物形象、背景设计、动作表现等各方面都努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传统色彩以民间元素的形式出现在早期动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色彩体系,主要是借鉴了传统的皮影戏、国粹戏曲、传统国画、泥塑、年画、电影的配色等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资源整合来推动色彩设计在动画艺术领域的发展。
三、《大闹天宫》的色彩分析
动画的色彩主要以客观描绘和主观意识相结合,不单纯的写实或者模仿,是对客观色彩的再创造,加入了一些设计者的情感,让运动的色彩更具有创造性,更具有情感性,这些都是有别于传统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的。《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张宇光先生应邀加盟创作《大闹天宫》, 除了“ 美术造诣很深”这个理由, 除了他在戏剧、电影和动画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这个理由 , 最重要的理由是他对古典文学深刻的理解和他对传统艺术精翻的洞悟。
《大闹天宫》的基本色调定为冷色系的蓝绿色调,一方面是考虑画面效果,使之和主体形象拉开距离,另外一方面在色调上契合了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孙悟空不畏强权,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敢于同恶势力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而纯度不高的蓝绿色调作为影片的基础色调,代表着阴暗冰冷的封建强权。
《大鬧天宫》中孙悟空穿着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足下一双黑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的围巾,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称赞他“神采奕奕,勇猛矫健”。主人公孙悟空的青巾黄衫,服饰搭配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形象特征鲜明,甚至连金箍棒红色和黄色两种暖色的搭配。黄色有机警、智慧、活泼、好动和高贵的意思;红色有火热、温暖、积极向上的传统寓意。且红黄搭配在中国当代色彩观念里代表吉祥和尊贵,直观的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机智勇敢、本领强大、追求自由、勇于和强权势力斗争,反压迫,反强权要求平等自由的性格特征的孙悟空。
中国动画曾经在世界动画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取决于老一辈动画人对动画的孜孜探求和对民族艺术形式的不断吸收和融合。《大闹天宫》中所表现的完整统一,独具魅力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形式,得益于动画艺术家们向传统学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徐秀萍.色彩在动画视觉语言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
[2]李群.谈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J].艺术教育.2012(03).
[3]周积寅.中国画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关键词】:动画; 色彩;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
色彩是区分不同民族文化最直观的视觉元素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色彩文化,其深受儒道释等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是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文人画的水墨色彩以及民间色彩这三大色彩体系中得以体现的。这三大传统的色彩体系充分反映出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士大夫以及平民百姓的内在思想意识。所谓“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它是构成一切色彩的本源正色,并与后来西方色彩理论中的“三原色”不谋而合。(图1-1)
五色观是一种象征性的“正色”色彩观念,是正统的审美理论,受儒家、道家美学思想以及佛教色彩的影响,在经济、文化、政治、工艺装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作为一种审美标准存在,贯穿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五行色环中可以看出,黄色居中,为上色,所以黄色为帝王之色。中国古代就有“黄生阴阳”之说,还有黄河、黄帝、黄皮肤以及象征长寿的黄鹤,且黄与土对应,中原大地土为黄,土是古代中国老百姓一切生活的源泉,由此可反映出中国农耕社会的本源以及老百姓对土地的深深热爱;青与木对应,象征生机;赤与火对应,象征喜庆和红火,对应夏天和南方;白与金对应,有刚健、收敛、变革之特性,可以帮助人们收敛悲涣情绪,直面生死大事,正视生命转折,另外,白色是无生命之色,所以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多用于丧事,象征着生命的凋谢象征秋天和西方,五行属金;黑与水对应,象征冬天和北方,古人认为天的颜色是黑色,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是天帝的位置,所谓“天玄地黄”所以,古代帝王服饰多用黑色和黄色,而黑色也被视为众色之主。古人用色讲究鲜明纯正,十分重视色彩的类型。色彩的类型是分等级、讲尊卑的。五色各有其名分:青为首、赤为荣、黄为主、白为本、黑为终。 五色观制约和影响着中国传统色彩的系统化,其固定的象征模式,虽不乏装饰意味,却也被赋予了很多帝王将相的政治色彩。
二、中国当代动画的色彩体系
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1956年举办的第八届威尼斯儿童电影展上获奖,但却被人误认为是苏联作品,使得老一辈的动画人在遭遇尴尬的同时思考着如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影片。
50年代,国产动画电影的领军人物特伟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探民族形式之风”的口号。在动画创作中,从选材、色彩、人物形象、背景设计、动作表现等各方面都努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传统色彩以民间元素的形式出现在早期动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色彩体系,主要是借鉴了传统的皮影戏、国粹戏曲、传统国画、泥塑、年画、电影的配色等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资源整合来推动色彩设计在动画艺术领域的发展。
三、《大闹天宫》的色彩分析
动画的色彩主要以客观描绘和主观意识相结合,不单纯的写实或者模仿,是对客观色彩的再创造,加入了一些设计者的情感,让运动的色彩更具有创造性,更具有情感性,这些都是有别于传统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的。《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张宇光先生应邀加盟创作《大闹天宫》, 除了“ 美术造诣很深”这个理由, 除了他在戏剧、电影和动画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这个理由 , 最重要的理由是他对古典文学深刻的理解和他对传统艺术精翻的洞悟。
《大闹天宫》的基本色调定为冷色系的蓝绿色调,一方面是考虑画面效果,使之和主体形象拉开距离,另外一方面在色调上契合了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孙悟空不畏强权,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敢于同恶势力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而纯度不高的蓝绿色调作为影片的基础色调,代表着阴暗冰冷的封建强权。
《大鬧天宫》中孙悟空穿着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足下一双黑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的围巾,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称赞他“神采奕奕,勇猛矫健”。主人公孙悟空的青巾黄衫,服饰搭配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形象特征鲜明,甚至连金箍棒红色和黄色两种暖色的搭配。黄色有机警、智慧、活泼、好动和高贵的意思;红色有火热、温暖、积极向上的传统寓意。且红黄搭配在中国当代色彩观念里代表吉祥和尊贵,直观的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机智勇敢、本领强大、追求自由、勇于和强权势力斗争,反压迫,反强权要求平等自由的性格特征的孙悟空。
中国动画曾经在世界动画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取决于老一辈动画人对动画的孜孜探求和对民族艺术形式的不断吸收和融合。《大闹天宫》中所表现的完整统一,独具魅力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形式,得益于动画艺术家们向传统学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徐秀萍.色彩在动画视觉语言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
[2]李群.谈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J].艺术教育.2012(03).
[3]周积寅.中国画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