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设计、制造等两方面对开裂滚筒进行了分析。该滚筒失效的原因是设计考虑不充分。使得接盘与筒皮焊缝存在焊接应力缺陷,导致环焊缝区域的应力集中,最终滚筒在较高应力的作用下筒皮焊接应力区开裂。提出了新的设计结构,提高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皮带机滚筒;开裂分析;接盘与筒体
一、情况介绍
某输煤皮带机的拉紧改向包胶滚筒在运行时发生断裂,滚筒两侧开裂,并形成两个环状裂缝带,造成滚筒失效。本次断裂的滚筒是Φ500胶面改向滚筒,此输煤皮带机处于调试运行阶段,运行时间不到3个月,为找出滚筒开裂原因,对滚筒从设计到生产制作过程进行了全方面分析。
二、滚筒断裂分析
2.1滚筒断裂情况
1)滚筒在筒皮上发生两处断裂,断口基本在一个截面上,形成一个圆环形断裂口,断裂口外观较齐整,断裂口距滚筒端部边缘约110mm。
2)滚筒其环状裂口较整齐,去除滚筒表面胶皮并修磨后,检查发现:两处断裂口位置在接盘的内侧,断裂点基本位于接盘与筒皮角接焊缝接头的根部。从现场开裂状况可以看出,筒皮与拼盘之间角焊缝外观完好,只是筒皮内侧有线状裂纹,破裂筒体上的裂纹起始于筒皮与接盘的角焊缝的热影响区,并由此向筒体的母材延伸。而在现场经过仔细观察,其他部位和零件未发现异常(接盘、轴、胀套、轴承箱等)。
2.2滚筒设计、图纸情况
1)皮带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为:额定通过能力1600吨/小时;带宽1400mm;带速3.5米/秒;皮带机总长度1300米。对断裂滚筒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力T1及T2为90度夹角,经过计算,滚筒所受合力为158KN,按照国标DTII(A)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所选择滚筒所能承受的扭矩能满足使用要求。但此滚筒为拉紧改向滚筒,滚筒围包角比较小,單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强相对较大,而且皮带边缘正在滚筒环缝处,皮带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筒体环焊缝处,这个作用力为交变应力,兼之皮带张力又非常大,环焊缝受剪切应力,产生疲劳极限,造成滚筒的开裂。
2)滚筒结构形式见图1,接盘与筒皮采用焊接连接,焊接接头形式为:拼盘单边V型坡口,与筒皮角接连接。
从工艺、质量角度来看,滚筒体设计结构形式不尽合理,拼盘与筒皮的角接焊缝接头,施焊空间较小(约40mm)、操作困难,焊缝质量不易保证,而且焊接产生的应力聚集在焊缝根部,即便热处理退火,也不易消失。而且筒皮外圆有车包胶用高为1.6mm的花纹,结构厚度的严重减薄降低了滚筒体的整体强度。
滚筒筒皮开裂后,经过采用计算机滚筒程序设计进行校核,计算结果显示,滚筒轴、筒皮的材质,轴的直径,筒皮厚度均能达到设计要求,但原结构型式筒皮与接盘根部不易焊透,容易出现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并且焊接应力不易释放,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如采用新型式,焊缝为V型或U型坡口,利用现有焊接工艺,可保证焊缝100%合格,滚筒整体退火后,应力去除更彻底。但滚筒结构型式采用图2结构较合理,且接盘厚度宜设计为B=160mm。由于原设计接盘与筒皮环焊缝正处在皮带边缘处,既承受压力,又承受很大的扭矩,受力为交变应力,在皮带的强复合力作用下,焊接应力集中区,反复塑性变形后,易产生裂变。
2.3滚筒制造情况
(1)滚筒生产工艺过程包括以下主要工序:筒皮下料卷制、焊接,筒皮止口加工,筒皮、接盘组对焊接,除应力热处理,焊缝UT探伤,整体机加工镗孔、车外圆,静平衡检测,挂胶,装配轴系零件,包装发运。
(2)筒皮实际厚度检测:现场对筒皮的实际百度进行了测量,筒体的中间部位采用超声波测仪测量,实测厚度为20.96mm(沟槽位置)。筒皮边缘用卡尺测量,实测约20mm。设计图纸中筒皮厚度要求为20mmm。根据GB10595-2009对于筒皮的最小壁厚要求,b1≥b-1(b为筒皮名义厚度,mm),即b1≥19mm,因此,实测筒皮厚度满足图纸要求。
(3)实际制造过程追溯:从制造中收集到滚筒制作过程留下来的相关记录,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缝UT探伤、筒体加工检验记录、除应力处理报告、滚筒装配检验记录等,与设计图纸及相关国标标准对比,各项数据均符合技术要求。在失效的筒体和幅板上取样进行成分分析,对照《中国钢铁材料牌号手册》,筒皮和接盘的化学成分均符合技术要求。从工艺上分析,发现滚筒焊接前会造成根部筒壁处局部较高的焊接残余应力,加之接盘材料为碳当量较高的铸造材料,焊接过程中未进行预热,焊缝根部很易产生残余裂纹。
三、综合分析
(1)滚筒体设计结构不尽合适,筒体与幅板的焊接结构导致施焊空间非常小,单面焊接会造成根部筒壁处局部较高的焊接残余应力,加之接盘材料为碳当量较高的铸造材料,焊接过程中未进行预热,使环焊缝根部区域应力集中,产生脆变效应。
(2)滚筒体外表面进行深约1.6mm的花纹车削,所以结构厚度的减薄降低了滚筒体的整体强度。
(3)筒体与接盘的焊接结构缺陷以及筒体整体强度的下降,使筒体在交变动载应力作用下,在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扭矩,疲劳裂纹首先在筒体与接盘的焊缝根部应力集中处产生,并以一定的角度沿着焊接热影响区这个最薄弱处发展延伸,直至滚筒一端破坏,同时滚筒另一端会受到影响,出现了悬臂受力状态,导致另一端也很快断裂。最终导致了两侧滚筒断裂的严重事故。
四、结语
经过以上几项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另行按图1补制一滚筒,接盘内置式焊接结构改为铸件与钢板焊接结合结构,减少焊接应力,提高整体强度。现场更换后,经过一年多的使用,运行平稳,没有异常情况出现。在设计选择滚筒结构时,按常规的选型方法确定后,还要充分考虑滚筒的位置及各项受力情况,确保滚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此文为结合实际经验所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今后作滚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儿依据。
【关键词】皮带机滚筒;开裂分析;接盘与筒体
一、情况介绍
某输煤皮带机的拉紧改向包胶滚筒在运行时发生断裂,滚筒两侧开裂,并形成两个环状裂缝带,造成滚筒失效。本次断裂的滚筒是Φ500胶面改向滚筒,此输煤皮带机处于调试运行阶段,运行时间不到3个月,为找出滚筒开裂原因,对滚筒从设计到生产制作过程进行了全方面分析。
二、滚筒断裂分析
2.1滚筒断裂情况
1)滚筒在筒皮上发生两处断裂,断口基本在一个截面上,形成一个圆环形断裂口,断裂口外观较齐整,断裂口距滚筒端部边缘约110mm。
2)滚筒其环状裂口较整齐,去除滚筒表面胶皮并修磨后,检查发现:两处断裂口位置在接盘的内侧,断裂点基本位于接盘与筒皮角接焊缝接头的根部。从现场开裂状况可以看出,筒皮与拼盘之间角焊缝外观完好,只是筒皮内侧有线状裂纹,破裂筒体上的裂纹起始于筒皮与接盘的角焊缝的热影响区,并由此向筒体的母材延伸。而在现场经过仔细观察,其他部位和零件未发现异常(接盘、轴、胀套、轴承箱等)。
2.2滚筒设计、图纸情况
1)皮带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为:额定通过能力1600吨/小时;带宽1400mm;带速3.5米/秒;皮带机总长度1300米。对断裂滚筒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力T1及T2为90度夹角,经过计算,滚筒所受合力为158KN,按照国标DTII(A)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所选择滚筒所能承受的扭矩能满足使用要求。但此滚筒为拉紧改向滚筒,滚筒围包角比较小,單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强相对较大,而且皮带边缘正在滚筒环缝处,皮带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筒体环焊缝处,这个作用力为交变应力,兼之皮带张力又非常大,环焊缝受剪切应力,产生疲劳极限,造成滚筒的开裂。
2)滚筒结构形式见图1,接盘与筒皮采用焊接连接,焊接接头形式为:拼盘单边V型坡口,与筒皮角接连接。
从工艺、质量角度来看,滚筒体设计结构形式不尽合理,拼盘与筒皮的角接焊缝接头,施焊空间较小(约40mm)、操作困难,焊缝质量不易保证,而且焊接产生的应力聚集在焊缝根部,即便热处理退火,也不易消失。而且筒皮外圆有车包胶用高为1.6mm的花纹,结构厚度的严重减薄降低了滚筒体的整体强度。
滚筒筒皮开裂后,经过采用计算机滚筒程序设计进行校核,计算结果显示,滚筒轴、筒皮的材质,轴的直径,筒皮厚度均能达到设计要求,但原结构型式筒皮与接盘根部不易焊透,容易出现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并且焊接应力不易释放,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如采用新型式,焊缝为V型或U型坡口,利用现有焊接工艺,可保证焊缝100%合格,滚筒整体退火后,应力去除更彻底。但滚筒结构型式采用图2结构较合理,且接盘厚度宜设计为B=160mm。由于原设计接盘与筒皮环焊缝正处在皮带边缘处,既承受压力,又承受很大的扭矩,受力为交变应力,在皮带的强复合力作用下,焊接应力集中区,反复塑性变形后,易产生裂变。
2.3滚筒制造情况
(1)滚筒生产工艺过程包括以下主要工序:筒皮下料卷制、焊接,筒皮止口加工,筒皮、接盘组对焊接,除应力热处理,焊缝UT探伤,整体机加工镗孔、车外圆,静平衡检测,挂胶,装配轴系零件,包装发运。
(2)筒皮实际厚度检测:现场对筒皮的实际百度进行了测量,筒体的中间部位采用超声波测仪测量,实测厚度为20.96mm(沟槽位置)。筒皮边缘用卡尺测量,实测约20mm。设计图纸中筒皮厚度要求为20mmm。根据GB10595-2009对于筒皮的最小壁厚要求,b1≥b-1(b为筒皮名义厚度,mm),即b1≥19mm,因此,实测筒皮厚度满足图纸要求。
(3)实际制造过程追溯:从制造中收集到滚筒制作过程留下来的相关记录,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缝UT探伤、筒体加工检验记录、除应力处理报告、滚筒装配检验记录等,与设计图纸及相关国标标准对比,各项数据均符合技术要求。在失效的筒体和幅板上取样进行成分分析,对照《中国钢铁材料牌号手册》,筒皮和接盘的化学成分均符合技术要求。从工艺上分析,发现滚筒焊接前会造成根部筒壁处局部较高的焊接残余应力,加之接盘材料为碳当量较高的铸造材料,焊接过程中未进行预热,焊缝根部很易产生残余裂纹。
三、综合分析
(1)滚筒体设计结构不尽合适,筒体与幅板的焊接结构导致施焊空间非常小,单面焊接会造成根部筒壁处局部较高的焊接残余应力,加之接盘材料为碳当量较高的铸造材料,焊接过程中未进行预热,使环焊缝根部区域应力集中,产生脆变效应。
(2)滚筒体外表面进行深约1.6mm的花纹车削,所以结构厚度的减薄降低了滚筒体的整体强度。
(3)筒体与接盘的焊接结构缺陷以及筒体整体强度的下降,使筒体在交变动载应力作用下,在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扭矩,疲劳裂纹首先在筒体与接盘的焊缝根部应力集中处产生,并以一定的角度沿着焊接热影响区这个最薄弱处发展延伸,直至滚筒一端破坏,同时滚筒另一端会受到影响,出现了悬臂受力状态,导致另一端也很快断裂。最终导致了两侧滚筒断裂的严重事故。
四、结语
经过以上几项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另行按图1补制一滚筒,接盘内置式焊接结构改为铸件与钢板焊接结合结构,减少焊接应力,提高整体强度。现场更换后,经过一年多的使用,运行平稳,没有异常情况出现。在设计选择滚筒结构时,按常规的选型方法确定后,还要充分考虑滚筒的位置及各项受力情况,确保滚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此文为结合实际经验所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今后作滚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儿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