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经过半个多世纪,尚未实现,违背了两岸人民的殷切希望,然而在 战火纷飞的1949年初,国民党统治区(简称国统区)和解放区之间,事实上仍可以三通:电 话、电报一直畅通;航空、航运、经常往返;邮件虽局部受阻,但双方邮政职工,仍千方百 计传递过去。一直到1949年4月,双方才正式签订协议。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已经提 到:"南北通航、通邮、业已开始。"
这次通邮谈判,我曾为之牵线搭桥。谈起这段往事,很多人还不知内情。这次谈判,是 国民党政府邮政总局主动提出的。
当1948年,解放战争在各战场胜利推进,解放区日益扩大,国统区日渐缩小,邮路受阻 ,各地积压大批邮件。邮政总局一些高层领导,忧心忡忡,整天犯愁,他们先下令,在各地 解放时,邮局职工一律不得抑退,保存资产,所有邮件,没法传递出去;发不出去的暂时堆 存待运。他们认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群众迫切要求通邮。于是他们上下疏通 ,一方面向交通部部长俞大维汇报,要设法通邮。俞部长未置可否,但默认他们去"想办法 ",据说还同宋美龄通过气,宋暗示不要问蒋。所以不敢向蒋介石透露,因为蒋要说声不许 ,那就无法进行了。他们派人去香港,找民主人士萨空了等,介绍他们会见当时中共华南局 负责人乔冠华,向乔说明他们的通邮愿望,同时考虑到广大邮政职工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请 转告中共中央,允许他们派人去谈判,乔冠华对他们表示赞许,答应转达中央。
他们回内地后,一直未得到中共中央回应。至1949年1月,蒋介石迫于形势,发表隐退 声明,要李宗仁副总统为"代总统",他自己悄然离开南京,到溪口等地,幕后指挥。李宗 仁上台后,一方面表示要顺应民意,答应中共和谈条件,进行和谈。一面还妄图争取"隔江 分治"。李的和平呼吁,很快得到中共中央回应。立即着手组成以张治中为首的和平代表团 ,团员有邵力子、章士钊、黄绍?、刘斐等,秘书长卢郁文。
我当时是《新民报》驻南京特派记者,采访过交通部,同邮政总局也熟悉。他们脑筋动 得很快,认为我一定同和谈代表熟悉。有天晚上邮政总局派两个人到我家来,是邮政总局公 众服务课长李雄和一位姓王的课员,他们向我详细说明国共两区通邮的急迫性,过去虽做过 不少工作,但一直还未能和中共权威部门直接谈判,请我找政府和平代表团人士,代他们同 北平中共中央联系。同时又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照样通邮,我们应当可以通邮 ,实际上,我们有几个地方,也在设法传递邮件。他们并郑重表示,邮政总局是有诚意的, 要求我一定帮忙联络。我认为这是件好事,是急大众所急,就答应去试。平时我同邵力子、 张治中比较熟,尤其邵老夫妇,是我复旦大学的老校友(邵老在复旦任过教),有这个原因, 加之他办过报,知道记者甘苦,一向对我很关照,我也经常到他家去。他住一套自建的简易 房,在他夫人办的力行小学的一旁,楼上为卧室,楼下会客,是一长条不到20平方米的会客 室,两侧有两排旧沙发,靠南窗口,有一对单人沙发。邵老回家,就坐在右边,左边留给访 客。当时邵老是国民党政府国务委员、参政会秘书长,了解的事情很多,我有时就从他那里 得到一些消息或新闻线索,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国民党政府一些秘密会议,如国务会议等 ,会后不发布新闻,要想知道一点内情,只好到邵府坐一会,等其他来客送走,邵老深知我 的来意,于是随便说几句,例如:今天会上蒋先生说了……等,我就明白这次会议主题,这 条动态新闻就有点内容可写了。邮局来人走后,当天太晚,未去找邵老。次日我就去找邵老 ,向他扼要说了邮政总局来人所谈各节,邵老总是微笑眯眼静听,一言不发。最后我提出: "邮政总局恳求您能代他们同北平中共方面联系,使他们能举行谈判,您看是否可行?"邵老很干脆,只回答六个字:"可以的!可以 的。"我听了非常高兴。在南京时,很多人都称邵老是"和平老人",只要是促进和平的事 ,从不推辞,他一生当过多次和谈代表。
随后邵老请他秘书张丰胄先生,给北平叶剑英发去一个详细电报。
隔了一天,我接到邵老电话,叫我到他家去,北平有回电了,听口气挺轻松愉快,我觉 得有成功希望,立即驱车前往。刚一进门坐定,老先生下楼来,手里拿着一张纸告诉我:北 平很快就回电了。转手把纸递给我。这是一张普通的电报纸,电文只两句话:"同意通邮谈 判,希望邮政总局派正式代表团来平。"下边署名为:薛子正。邵老看出我不知道署名者是 什么人,随即说:薛子正是北平军管会秘书长。让我把电文转告邮政总局。
我高高兴兴回来,立即通知李雄等人。当晚他们赶到我家,我告诉他们北平回电的内容 ,大功告成。下边就由他们去筹备、组团,这时邮政总局主要负责人霍锡祥等人都在上海。 李雄等赴沪汇报,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邮政总局很快组成一个正式代表团。团长为邮政局副局长梅贻?,团员有:翁灏英、沈 鑫,李雄等四人,并报请交通部核准,交通部为此还发一个指令,批准组团参加通邮谈判。 他们租了中央航空公司一架飞机,又集中各地发往北方的3000公斤邮件,定4月1日由南京起 程。
李雄等到南京后,向我讲了上述情况,并送我一对派克笔,作为纪念。我表示不能接受 。他们说您为我们通邮谈判尽了力,这是总局一点表示,一定要收下。
1949年4月1日早晨,我到南京明故宫机场去送他们,正好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也 在这天出发。在机场,分别同这两个代表团合影留念。飞机起飞前,看到两辆装满邮袋的大 卡车开到停机坪,邮件装进机舱,里面有多少人的彼此思念深情,其价值何止万金。
邮政谈判代表团抵平后,受到北平中共有关部门热情接待。中共中央方面由董必武接见 他们,同他们作了很长时间谈话,并分析了当前形势,使他们很受鼓舞。
中共方面派苏幼农、成安玉等为谈判代表,双方均抱有诚意,经几轮谈判,主要是一些 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经代表团向交通部请示汇报,得到同意后,立即签 订了正式协议。这时,离解放军渡长江的日子不远了。邮政代表团回到上海后,还被软禁了 一些时候才逃出虎口。
解放后,我先后在《新民报》和《北京日报》工作,李雄还在邮电部工作,我们还一块 去北京西城砖塔胡同邵府拜访过邵力子先生。沈鑫执教邮电学院。
回想这段往事,说明三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需要,在战争年代,尚可通邮、通航,目前 因人为阻挠,尚未实行直接三通,造成海峡两岸人民诸多不便和极大浪费。三通是双方两利 的好事,希望台湾方面,能顺应民意,别再顾虑,早日开放三通!
这次通邮谈判,我曾为之牵线搭桥。谈起这段往事,很多人还不知内情。这次谈判,是 国民党政府邮政总局主动提出的。
当1948年,解放战争在各战场胜利推进,解放区日益扩大,国统区日渐缩小,邮路受阻 ,各地积压大批邮件。邮政总局一些高层领导,忧心忡忡,整天犯愁,他们先下令,在各地 解放时,邮局职工一律不得抑退,保存资产,所有邮件,没法传递出去;发不出去的暂时堆 存待运。他们认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群众迫切要求通邮。于是他们上下疏通 ,一方面向交通部部长俞大维汇报,要设法通邮。俞部长未置可否,但默认他们去"想办法 ",据说还同宋美龄通过气,宋暗示不要问蒋。所以不敢向蒋介石透露,因为蒋要说声不许 ,那就无法进行了。他们派人去香港,找民主人士萨空了等,介绍他们会见当时中共华南局 负责人乔冠华,向乔说明他们的通邮愿望,同时考虑到广大邮政职工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请 转告中共中央,允许他们派人去谈判,乔冠华对他们表示赞许,答应转达中央。
他们回内地后,一直未得到中共中央回应。至1949年1月,蒋介石迫于形势,发表隐退 声明,要李宗仁副总统为"代总统",他自己悄然离开南京,到溪口等地,幕后指挥。李宗 仁上台后,一方面表示要顺应民意,答应中共和谈条件,进行和谈。一面还妄图争取"隔江 分治"。李的和平呼吁,很快得到中共中央回应。立即着手组成以张治中为首的和平代表团 ,团员有邵力子、章士钊、黄绍?、刘斐等,秘书长卢郁文。
我当时是《新民报》驻南京特派记者,采访过交通部,同邮政总局也熟悉。他们脑筋动 得很快,认为我一定同和谈代表熟悉。有天晚上邮政总局派两个人到我家来,是邮政总局公 众服务课长李雄和一位姓王的课员,他们向我详细说明国共两区通邮的急迫性,过去虽做过 不少工作,但一直还未能和中共权威部门直接谈判,请我找政府和平代表团人士,代他们同 北平中共中央联系。同时又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照样通邮,我们应当可以通邮 ,实际上,我们有几个地方,也在设法传递邮件。他们并郑重表示,邮政总局是有诚意的, 要求我一定帮忙联络。我认为这是件好事,是急大众所急,就答应去试。平时我同邵力子、 张治中比较熟,尤其邵老夫妇,是我复旦大学的老校友(邵老在复旦任过教),有这个原因, 加之他办过报,知道记者甘苦,一向对我很关照,我也经常到他家去。他住一套自建的简易 房,在他夫人办的力行小学的一旁,楼上为卧室,楼下会客,是一长条不到20平方米的会客 室,两侧有两排旧沙发,靠南窗口,有一对单人沙发。邵老回家,就坐在右边,左边留给访 客。当时邵老是国民党政府国务委员、参政会秘书长,了解的事情很多,我有时就从他那里 得到一些消息或新闻线索,对我帮助很大,特别是国民党政府一些秘密会议,如国务会议等 ,会后不发布新闻,要想知道一点内情,只好到邵府坐一会,等其他来客送走,邵老深知我 的来意,于是随便说几句,例如:今天会上蒋先生说了……等,我就明白这次会议主题,这 条动态新闻就有点内容可写了。邮局来人走后,当天太晚,未去找邵老。次日我就去找邵老 ,向他扼要说了邮政总局来人所谈各节,邵老总是微笑眯眼静听,一言不发。最后我提出: "邮政总局恳求您能代他们同北平中共方面联系,使他们能举行谈判,您看是否可行?"邵老很干脆,只回答六个字:"可以的!可以 的。"我听了非常高兴。在南京时,很多人都称邵老是"和平老人",只要是促进和平的事 ,从不推辞,他一生当过多次和谈代表。
随后邵老请他秘书张丰胄先生,给北平叶剑英发去一个详细电报。
隔了一天,我接到邵老电话,叫我到他家去,北平有回电了,听口气挺轻松愉快,我觉 得有成功希望,立即驱车前往。刚一进门坐定,老先生下楼来,手里拿着一张纸告诉我:北 平很快就回电了。转手把纸递给我。这是一张普通的电报纸,电文只两句话:"同意通邮谈 判,希望邮政总局派正式代表团来平。"下边署名为:薛子正。邵老看出我不知道署名者是 什么人,随即说:薛子正是北平军管会秘书长。让我把电文转告邮政总局。
我高高兴兴回来,立即通知李雄等人。当晚他们赶到我家,我告诉他们北平回电的内容 ,大功告成。下边就由他们去筹备、组团,这时邮政总局主要负责人霍锡祥等人都在上海。 李雄等赴沪汇报,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邮政总局很快组成一个正式代表团。团长为邮政局副局长梅贻?,团员有:翁灏英、沈 鑫,李雄等四人,并报请交通部核准,交通部为此还发一个指令,批准组团参加通邮谈判。 他们租了中央航空公司一架飞机,又集中各地发往北方的3000公斤邮件,定4月1日由南京起 程。
李雄等到南京后,向我讲了上述情况,并送我一对派克笔,作为纪念。我表示不能接受 。他们说您为我们通邮谈判尽了力,这是总局一点表示,一定要收下。
1949年4月1日早晨,我到南京明故宫机场去送他们,正好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也 在这天出发。在机场,分别同这两个代表团合影留念。飞机起飞前,看到两辆装满邮袋的大 卡车开到停机坪,邮件装进机舱,里面有多少人的彼此思念深情,其价值何止万金。
邮政谈判代表团抵平后,受到北平中共有关部门热情接待。中共中央方面由董必武接见 他们,同他们作了很长时间谈话,并分析了当前形势,使他们很受鼓舞。
中共方面派苏幼农、成安玉等为谈判代表,双方均抱有诚意,经几轮谈判,主要是一些 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经代表团向交通部请示汇报,得到同意后,立即签 订了正式协议。这时,离解放军渡长江的日子不远了。邮政代表团回到上海后,还被软禁了 一些时候才逃出虎口。
解放后,我先后在《新民报》和《北京日报》工作,李雄还在邮电部工作,我们还一块 去北京西城砖塔胡同邵府拜访过邵力子先生。沈鑫执教邮电学院。
回想这段往事,说明三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需要,在战争年代,尚可通邮、通航,目前 因人为阻挠,尚未实行直接三通,造成海峡两岸人民诸多不便和极大浪费。三通是双方两利 的好事,希望台湾方面,能顺应民意,别再顾虑,早日开放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