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牛首山突然走进了我的视野,并不是偶然巧合,那是因为一个人缘故。
大约在2639年前,在古代印度北部地区的一个小国里,诞生了一位小王子。这位名叫悉达多的王子后来在29岁的时候出家修行,经过一番苦苦的求索,终于在6年后,也就是他35岁的时候觉悟成佛。后来,他的思想不断被发扬光大,几千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了指导亿万佛教信众的指路明灯。他就是释迦牟尼,一个伟大的觉悟者。
关于释迦牟尼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知道很多了。我也就不再赘述。不过,关于佛顶真骨的故事,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我先和大家说说,啥叫舍利吧。
舍利一词,来自梵语。本来是遗骨的意思,通常指佛陀的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圆寂后焚化的遗骨。《金光明经?卷四》解释为:“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现在一般指佛陀与高僧圆寂后火化而得。
相传佛陀以80高龄圆寂,火化后弟子们从灰烬中得到了佛陀的头顶骨、牙齿、中指骨和84000颗舍利子。成为后世纪念佛陀的最高圣物。在历史上,佛陀的舍利曾被多次传播供奉,对佛教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佛顶真骨,是相传佛陀遗世的体积最大的圣物。在世界佛教界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如此圣物留在了我们南京,更是南京地位与福报的体现。
关于佛顶真骨是如何抵达南京的问题,传世的说法有好几个。据史料和长干寺地宫出土的碑文记载:佛顶真骨是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由来华的印度高僧施护等人所献。大中祥符四年(1011)即埋入长干寺圣感塔地宫。也有说法佛顶真骨是在三国或者南朝时期就来到了南京。总之,无论如何南京拥有了佛教界最至高无上的至尊圣物。
说完了至尊圣物,咱还要说说牛首山。
我一直很遗憾很多人对于我们南京牛首山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春牛首”的层面。其实,牛首山在历史上,无论是从南京的角度,还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讲,都是一位“狠角色”呢!
好吧,为了说明牛首山的“牛”,我不得不请出几位重量级的“牛人”出场为我助阵。
第一位出场“牛人”的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丞相王导。
公元317年,定都南京的晋元帝司马睿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外建立巨大的双阙,以示皇权的至尊。当时就有人给皇帝出主意,说宜兴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里。丞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初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代替,哪有条件建阙。于是王导陪着晋元帝登高眺望,他指着两峰对峙、十分壮观的牛首山对皇帝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封牛首山为天阙山。这使牛首山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了皇权的象征。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第二位“牛人”法融禅师出场。
牛首山又成为佛家“牛头宗”(也叫“牛头禅”)的发祥地。牛首山在佛教中的地位由此确立。
后来,我们的第三位“牛人”也在牛首山建立了大功业。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的1129年,北方侵略者金兀术兵分二路渡过长江,准备把逃到江南的南宋政权“斩尽杀绝”。在他准备取道建康,大开杀戒的时候。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就是在牛首山到韩府山一带筑垒伏兵,大战金兀术,逼使金兀术退兵到长江以北,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看看,牛首山为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和佛教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是做过贡献的。如今牛首山又出大事,无上至尊的佛顶真骨,被选定安奉在了牛首山!
这次,我有幸参与记录了牛首山佛顶真骨地宫的建设与安奉过程,也算是无上福报了。志文感激之余,更不敢怠慢,将这些事情编写成文,献给所有觉悟向善的人们。愿佛的光辉泽披更多人们。
大约在2639年前,在古代印度北部地区的一个小国里,诞生了一位小王子。这位名叫悉达多的王子后来在29岁的时候出家修行,经过一番苦苦的求索,终于在6年后,也就是他35岁的时候觉悟成佛。后来,他的思想不断被发扬光大,几千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了指导亿万佛教信众的指路明灯。他就是释迦牟尼,一个伟大的觉悟者。
关于释迦牟尼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知道很多了。我也就不再赘述。不过,关于佛顶真骨的故事,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我先和大家说说,啥叫舍利吧。
舍利一词,来自梵语。本来是遗骨的意思,通常指佛陀的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圆寂后焚化的遗骨。《金光明经?卷四》解释为:“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现在一般指佛陀与高僧圆寂后火化而得。
相传佛陀以80高龄圆寂,火化后弟子们从灰烬中得到了佛陀的头顶骨、牙齿、中指骨和84000颗舍利子。成为后世纪念佛陀的最高圣物。在历史上,佛陀的舍利曾被多次传播供奉,对佛教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佛顶真骨,是相传佛陀遗世的体积最大的圣物。在世界佛教界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如此圣物留在了我们南京,更是南京地位与福报的体现。
关于佛顶真骨是如何抵达南京的问题,传世的说法有好几个。据史料和长干寺地宫出土的碑文记载:佛顶真骨是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由来华的印度高僧施护等人所献。大中祥符四年(1011)即埋入长干寺圣感塔地宫。也有说法佛顶真骨是在三国或者南朝时期就来到了南京。总之,无论如何南京拥有了佛教界最至高无上的至尊圣物。
说完了至尊圣物,咱还要说说牛首山。
我一直很遗憾很多人对于我们南京牛首山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春牛首”的层面。其实,牛首山在历史上,无论是从南京的角度,还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讲,都是一位“狠角色”呢!
好吧,为了说明牛首山的“牛”,我不得不请出几位重量级的“牛人”出场为我助阵。
第一位出场“牛人”的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丞相王导。
公元317年,定都南京的晋元帝司马睿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外建立巨大的双阙,以示皇权的至尊。当时就有人给皇帝出主意,说宜兴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里。丞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初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代替,哪有条件建阙。于是王导陪着晋元帝登高眺望,他指着两峰对峙、十分壮观的牛首山对皇帝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封牛首山为天阙山。这使牛首山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了皇权的象征。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第二位“牛人”法融禅师出场。
牛首山又成为佛家“牛头宗”(也叫“牛头禅”)的发祥地。牛首山在佛教中的地位由此确立。
后来,我们的第三位“牛人”也在牛首山建立了大功业。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的1129年,北方侵略者金兀术兵分二路渡过长江,准备把逃到江南的南宋政权“斩尽杀绝”。在他准备取道建康,大开杀戒的时候。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就是在牛首山到韩府山一带筑垒伏兵,大战金兀术,逼使金兀术退兵到长江以北,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看看,牛首山为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和佛教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是做过贡献的。如今牛首山又出大事,无上至尊的佛顶真骨,被选定安奉在了牛首山!
这次,我有幸参与记录了牛首山佛顶真骨地宫的建设与安奉过程,也算是无上福报了。志文感激之余,更不敢怠慢,将这些事情编写成文,献给所有觉悟向善的人们。愿佛的光辉泽披更多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