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85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入院当日即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对照组常规给予西药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退黄中草药。药物组成:菌陈5g。栀子3g,柴胡3g,丹参2g,甘草1g。水煎服,日服1剂,共4~6剂。两组病例均在治疗72小时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记录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72小时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P<0.05。对照组皮肤黄疸消退(血胆红素值<85μmol/L)时间8.15±1.68天,治疗组5.87±1.75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较单纯西药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快,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短,可缩短病程。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肉眼可见黄疸,如不及时救治(尤其是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轻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重则导致新生儿死亡。笔者2005年1月~2008年10月应用退黄中草药结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黄疸8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及济宁市中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70例,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且排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胆管阻塞等。其中男98例,女72例;年龄2~28天,平均9.5±3.6天;出生体重2000~3200g,平均3000±450g;胎龄29~42周,平均37.2±4.3周;诊为新生儿肝炎综合症35例,新生儿肺炎42例,新生儿败血症38例,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性溶血23例,母乳性黄疸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5例,两组年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原发病及黄疸严重程度均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入院当日即采静脉血,采用东芝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红素值,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5rag/(kg·日),分2~3次口服;5%碳酸氢钠针2~3ml/kg加等量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连用3日;人血白蛋白1g/kg加等量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败血症加用有效抗生素;溶血病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喂养3~5日;婴儿肝炎综合征加用抗病毒及保肝药物;胎粪延迟给予灌肠通便;根据光疗指征给予蓝光照射,每日光疗时间8~12小时,连用3~5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退黄中草药。药物组成:茵陈5g,栀子3g,柴胡3g,丹参2g,甘草1g。水煎服,每剂药浓缩至50ml,日服1剂,哺乳前服用共4~6剂。每日3次日服。两组病例均在治疗72小时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记录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胆红素值<85μmol/L)时间,并停止治疗。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软件统计,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72小时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皮肤黄疸消退(血胆红素值<85μmol/L)时间8.15±1.68天,治疗组5.87±1.75天,t=8.77,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可致中枢性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是婴儿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产生过多,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胆汁排泄受阻,以及肝内、外胆道阻塞引起的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发生黄疸。根据黄疸发生机制,可分为肝前性、肝细胞性和肝后性,治疗以减少胆红素生成、促进代谢、增加分解及排泄为原则。西医在减少胆红素生成、增加分解方面方法较多,如苯巴比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改善肝酶活性;白蛋白可与血清中未结合的游离胆红素形成结合体,5%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增强白蛋白可与血清中未结合的游离胆红素的结合,强化血脑屏障的防御功能,从而减少未结合的游离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的机会,降低核黄疸的发生;丙种球蛋白保护致敏红细胞免受破坏;蓝光照射可以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异构体而经肾脏排出。但西医在改善肝功能、促进胆红素排泄方面无特效药物,从而影响了某些黄疸的治疗效果;并且西医光疗可产生皮疹、腹泻、体温升高,损害眼部视网膜,可见光照射后可出现多种基因(p53、p21、Bcl、Ki67等)突变,光疗时会出现血小板的改变,出现氧化和抗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姐妹染色体交换改变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出较强的优势,采用中药内服是常用的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新生儿黄疸属中医学“胎黄”范畴,临床以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主要症状,其基本发病机理是由胎儿时期感受湿热或瘀热内阻。孕母感受湿热传人胎儿,或婴儿于胎产之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运不健,感受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透发于外,而皮肤面目发黄;或小儿禀赋虚弱,湿热内阻,气机不畅,肝胆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郁滞,脉络瘀积而发黄。基于此。笔者选用中草药退黄,方中茵陈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的首选药物;栀子苦寒而质轻、清三焦利小便,茵陈、栀子配用可使泻热从小便排出;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调和肝脾、行气止痛,其所含柴胡皂苷具有解热、抗炎、镇痛、镇静、抗肝损伤等作用;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甘草味甘,性平,气和性缓,具有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调和药性的功效。诸药合用以达到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利尿退黄、活血化瘀、散结消、滋阴潜阳的功效,促使黄疸消退。本文资料显示加用退黄中药组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72小时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皮肤黄疸消退(血胆红素值<85ttmol/L)时间8.15±1.68天,治疗组5.87±1.75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较单纯西药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快,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短,可缩短病程。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其他文献
梅核气是以咽中有异物感,如有梅核塞之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表现。《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篇》描述为“咽中如有脔”,西医多属于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病的范畴,妇女多发此病,临床治疗多收效不佳。笔者在治疗本症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肝郁气结,痰凝,脾虚所引起本症,灵活辨证,合理施药,临床疗效极佳,现摘录病案2则简介如下。    肝气郁结,结于咽喉    患者,女,31岁,效区农民。于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歪鼻矫正术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歪鼻求术者鼻骨支架进行截骨改形,松解外在及内在牵拉力量,复位鼻骨,重塑鼻支架。结果:在黏骨膜上进行截骨重塑鼻骨支架,获得较好效果。所有求术者创伤小,无医源性意外创伤。术后随访1~12个月,鼻轮廓改善满意。结论:黏骨膜上歪鼻矫正术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骨膜上 歪鼻 鼻整形    资料与方法    2004~2007年共收治歪鼻求
期刊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性症状为早饱、餐后饱胀、腹胀以及恶心甚或呕吐等,同时患者无器质性、代谢性及功能性疾病。我们根据中医辨证,运用疏肝健脾、行气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纳入病例:FD的诊断参照罗马Ⅱ标准。选择:①持续性或反复性出现以上腹部为中心的疼痛或不适;②症状与排便和(或)粪便性状改变无关;③上述症状在近12个
期刊
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全部急性脑梗死均为首次发病,起病72小时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治疗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1.5岁,合并高血压者12例,糖
期刊
凡经常不易入寐,人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境,均可作失眠论治。失眠的原因很多,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而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致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失眠。本人主要对心脾亏损和肝阳上扰型的60例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本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20~80岁,病程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下宫颈病变的改变,病变的活检定位,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适应证,疗效观察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78例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及部分宫颈多点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病变而采用LeeP刀手术切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远期继发出血量,持续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278例均获随访1~3年,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病变一次性成功98.
期刊
我院门诊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期间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统计30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症,通过症状、体征、B超等综合检查诊断300例,年龄17~58岁,其中28岁到40岁186例,占总发病率的62%,单侧241例,双侧158例,结节型98例,其中手术切术24例,片块型202例;结节型直径多数为2~5cm。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应用低温射频消融下鼻甲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患者在局麻下行低温等离子鼻甲消融术。结果: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8.3%。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良好,方法简单,视野清楚,创伤小,出血少,病人痛苦轻。  关键词:内镜 等离子 消融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8月收治慢性肥厚性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常规治疗1周以上无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随访的外阴瘙痒病人320例,年龄16~62岁,平均30岁;已婚289例,未婚31例;病程1周~15年,平均75天。来院后常规询问病史,均有明显自我症状,外阴及阴道瘙痒,了解瘙痒的性质程度及既往用药史,所有病例均依据《妇产科学》(第四版教材)拟定,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特征确诊,不典型病例常规做阴道镜检查:取阴道后穹隆处
期刊
关键词:院内感染 易感因素 预防对策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6月收住1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3.75%。病原学检查阳性者:肺炎克雷伯杆菌16例,真菌(热带假丝念珠菌、白假丝念珠菌)13例,大肠杆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1例。  原发病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见表1。  院内感染与年龄的关系:≤30岁287例,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