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小提琴琴童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li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在小提琴启蒙教学中所见过的种种教学误区,给家长和琴童们提出一些学习经验和建议,希望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渡过枯燥的启蒙学习阶段。
  关键词:小提琴琴童;启蒙阶段;姿势重要性;持之以恒
  一、家长的重要性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是一个话题,就是如何避免走弯路,能夠让小提琴琴童们在启蒙时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悦。希望能给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一些排忧解惑的渠道。我大致总结了三个主要的因素。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父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生活里,他们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对生活,对一切事物的主观态度决定了孩子好或坏习惯的养成。初学音乐、乐器的孩子一般都是四、五岁的幼童,他们对学习任何新鲜事物都是不会抗拒的,只是缺乏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的决心。对家长而言,为孩子选一个好的老师是第一要务。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我收的新学生无论是自己慕名而来,还是通过朋友介绍,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有同样一个开场白,那就是:“我孩子只是业余兴趣爱好学习。”或者是:“我孩子准备将来走专业发展路线的。”每每听到这样的学琴出发点,我思考的是,如果启蒙的孩子定性了业余和专业学习的方向,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是不同的教学法吗?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学无止境,都是在不断的学习、调研、实践中找到最科学的教学法,来正确地引导孩子入门学习的。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系主任童卫东教授发现,现在国内除了专业音乐院校的孩子之外,社会上很多慕名找他的一些学生,先不谈专业程度与否,手型姿势对与否,其音准、节奏完全没法儿听,不堪入耳。那么,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上还是有那么极少数老师,可能自己都没有那么专业,甚至有可能自己都不会拉琴,那岂不是误人子弟?这个是穿插的一个题外话。但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老师上还是要有个基本把关,对老师还是要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除择师把关之外,家长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我认为,那就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家长说,“我们只是业余爱好学习,我们还有跳舞、画画、跆拳道等等,很多兴趣班呢!每周只能练一到两次琴,平时作业也很多,没有时间练琴。”做家长的应该在每天的学习计划当中,给孩子所选的乐器制定练习时间,不会因为今天作业太多,今天孩子被留校,或者是今天堵车回家晚了,爸妈今天要加班了,没有人陪她练琴等等原因,而缺席练琴。我不开玩笑地说,我儿子现在小学六年级,上的是重点实验小学外教班,他小时候经常跟别人介绍自己放学后的状态,他用“打仗”来形容,他说他的每一分钟都像打仗,没有跟小伙伴们在外嬉戏的娱乐,没有参加过学校额外组织的任何娱乐节目,没有任何托词可以逃避每天的练琴时间。当然,作为母亲,其实我心里也很内疚。在孩子心目中,我是一个母老虎的形象,或许他小时候也有那么一丝丝的厌烦我吧。但是,现在回头想想,我不后悔我这样的陪伴方式,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已渐渐地把练琴当作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我也没有一开始就给他定目标,定方向,只是让他入门规范,择师严谨,然后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所以,我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家长要把关孩子入门学琴规范,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定性专业或业余学习,家长的坚持,才会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基本功的重要性
  其次,第二点,我想跟大家聊的就是规范的小提琴持琴姿势、站姿的问题重要性。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的牢骚,苦恼头疼的问题,就是每次练琴让孩子把琴抬高一点,不要驼背,人站直等等问题,家长在旁边不断说,可是往往坚持一分钟,一会儿又掉下来了。久而久之,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日复一日地这么练习,最后影响身体骨骼的健康发育,比如驼背、头往下勾着或往右歪着、膝盖弯曲站不直、肚子挺着等等问题。我觉得这些毛病的促成,绝对不是孩子自己不认真,不严格要求自己造成的。因为在于孩子本身,可能从入门开始,就不是很明确很了解到底如何让琴和身体合二为一的。我曾经接收过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孩,长得很漂亮,文化课成绩也很好,初见她,我还在想,外形如此,拉琴也应该不会太差吧。可是当她拿琴的那一刻起,我简直快疯掉。她整个面和琴头都朝地上,然后拉的是一首中国曲子,从头至尾就像打太极似的摇头晃脑。问她为什么不按节奏来演奏,结果她的回答更是让我目瞪口呆。原来她根本就不太认识五线谱,学了六年,每次学新曲子,都是照葫芦画瓢,老师拉一句她就模仿一句,为了考级每年学一首曲子。待我大概地跟她稍稍讲了一些规范的持琴动作,以及她这个年纪应该具备一个什么样音乐素质能力状态之后,她满眼泪水无辜地盯着我,让我无法再继续说下去。确实像这样的孩子情况,现在还是比较普遍的,我经常受邀参加一些考级、展演比赛、大师班、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作为评委也好还是授课老师也罢,经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存在这些问题。那么针对这些现象该如何解决呢?
  我认为,刚学琴的小朋友首先一定要学会站,就如少林寺学武术一样,蹲好马步是前提,如果下盘不稳定,那么使出的招式永远都是花拳绣腿。我会要求我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小提琴,不着急碰琴,第一个星期先练站姿,练耐力。这个站也不是随随便便的站,是需要背靠墙,眼睛平视前方,后脑勺、两边肩胛骨、屁股、后脚跟都紧贴墙面成直线,像这么站是需要耐力和定力的,所以我的要求是一次三分钟,一天至少五次。有了这最基础枯燥的训练,四五岁的小朋友慢慢就对学琴有了初步概念——哦,原来练琴是件很辛苦的事儿,琴弓都不拿的情况下,就这么空站着,一天练习下来,身上也是有点酸痛不适感的。待到孩子可以较轻松地稳定站立放松之后,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的持琴和握弓训练了。我的建议是,不到两手能分别很轻松地控制持琴和握弓姿势,两手决不能合二为一。这个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一两个月也有可能做不到。并且任何时候练琴,一定得有全身镜,从镜子里看自己的姿势标不标准,弓子走的直不直,要知道耳朵和眼睛就是自己回家练习的老师。
  所以第二点建议就是,在漫长的学琴之路上,一定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总是询问老师,什么时候可以拉曲子啊之类的话题。要知道,这些基本功基础打扎实了,两手协调运用自如了,自然就可以拉曲子驾轻就熟了,就如盖房子一样,只要地基打得好,打得扎实,就可以不断地给房子添砖加瓦。所以,请好好珍惜那些,愿意陪你慢练音阶、练练习曲这些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的老师们,他们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三、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开口唱和广泛听的重要性。不要单纯地认为,器乐的学习,就是双手在学習,只有学唱歌的孩子们才需要动口唱。大家都知道,考专业音乐院校的孩子们,都是需要参加一项考试,就是视唱练耳。那么视唱练耳的俗语就是唱和听。曾经,我就见过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生,可以拉很难的曲子,但是居然不会调音,不认谱,基本的节奏型都不认识。而小提琴最重要的就是耳朵听觉,而这个好的听觉是怎么慢慢得来的呢?我认为就是靠从小慢慢熏陶,多听多唱。而我指的这个听,不是像有的学生,比如说像我很多专业的学生,他们经常就是为了学习某一首新作品,然后专门找个时间将着这个曲子听几遍,临时抱佛脚。往往在这个时候,我反而不准他们去听,而是要他们先靠自己的肉眼所见到的谱子上的所有内容,经过自己认真识谱,最后能大概了解整首作品的梗概之后,再去听各种不同版本的演奏家们的不同处理,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学习、处理。
  那么,在这里我说的听和唱,就是指一个习惯,一个融到生活里的习惯。比方说,每天早上一起床,刷牙洗脸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看书的时候,或者是临睡前的时候,不经意地让旋律音符融到你的平常生活里。正因为你在这么不经意的时间里,或者是很放松的时间里,这些旋律,这些音符就慢慢地输送到你脑海里,久而久之,你便难以忘却,你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从你的嘴里无意中哼出来这些旋律这些音符,如果是听得歌的话,我想你也许还会把歌词也唱出来。那么,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为经常听,所以总想唱。
  对音乐的选择,我也不会让学生受限制,古典音乐、通俗音乐、流行歌都可以尝试。开阔视野,接触不同乐器,不同风格,特别像我们学小提琴弦乐器的孩子们,因我们是一个单声部的旋律线条,所以多听听唱歌,模仿歌唱句子,对我们是百利无一害的,一定记住,唱得好听,才能拉得好听。
  四、结语
  希望家长们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渐渐把练琴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知道练琴和每天做作业都是一样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儿。并且学会合理分配生活学习时间,在学习上也收获良好的习惯。学乐器,如果家长们给孩子们的概念是玩,他自然就不会认真对待。只有成为一个任务,逐渐养成习惯才会更加轻松。因此,学乐器的家长不要给孩子定性是业余或者专业学习,始终坚持持之以恒,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作者简介:肖菲(1979,3-),女,湖北武汉人,文学硕士,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副主任,小提琴系副教授,研究小提琴演奏与教学。
其他文献
在那个暖洋洋的午后,我恍惚间又梦见了那条胡同。  或许还是十余年前的一个初春,陈旧的公寓在料峭春寒里立成黑黝黝的剪影,依稀可见那个娇艳的粉红色身影背着小小的书包,在外婆的牵引下拐进路口的一条胡同里,蹦蹦跳跳地走向幼儿园,融入清晨牛奶样的阳光中。  这是一条十分寂静的胡同。  苏城的喧嚣在这里似乎被悄然隔绝,留下的只有路口两棵香樟在风中沙沙的摩挲声和鸟儿婉转的啼鸣。两棵垂柳羞涩地躲在香樟之后,妩媚地
期刊
农村的一亩三分地养不活一家人,为了生活,父母只能像候鸟一样冬天回春天走,留下我在老家生活。在这些时光里,最让我难忘的,不是节日里的油荤,不是一起摸鱼捉虾的玩伴,也不是忠心的大黄狗,而是寄居在村口边上的瓦房里,那个沧桑又精干的老人。  我不知道他是哪里人,甚至不曾知晓他的姓氏,只是像村里人喊他那样,尊称他为柱子爷爷。听奶奶说,柱子爷爷是一名上过战场的老兵,解放后就留在了这里,不过他性子孤僻不爱搭理人
期刊
那是我儿时曾居住的小院,那棵墙角的柿子树,在凛冽的冬风里看见了它黑褐色的树枝,昏暗淡淡回旋。老家很质朴,柴米油盐和爷爷奶奶常用的东西,颠簸的路面被冬风扯得稀薄冗长,更何况前几天的大雪封山,不把这路面盖得严严实实才怪呢!我用手指掠过斑驳的墙面,即使是曾经的破烂不堪,触到的一种久远的亲切感从不曾褪去。  前不久,村里来了个生意人。听妈妈说要把咱家的柿子树买去做成供人观赏的根雕。但爷爷想让它继续长着,毕
期刊
“吱嘎”半掩的门被推开,刺鼻的香水混着女士香烟在涂着嗜血红的唇齿吐语之前飘了进来。  昨晚工厂放假,女职工宿舍里还剩两个没有回家。  “大姐,在收拾东西呀?咋没回家呢?”  “喏,在收拾这些衣服,晚上骑车不太方便,住一晚再走。小静你啥时候回家啊?”  “嗯嗯,倒也是,到了你這个岁数可得注意身体。我?我呀,一会儿有人来接,去银座买几件衣服。这不快过年了吗,大姐你的衣服买了没有?要不和我一起?”  “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在当今形势下,明清以后海禁政策的实施致使西方对于中国的海洋文明缺乏理念上的共识,海洋强国的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种种因素使得海洋強国的建设要从海洋文明理念上契合西方海洋文明,寻找中国海洋文明和西方海洋文明的契合点,唯有如此,中国的海洋文明理念才能与西方海洋文明达成共识,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西方海洋小说文本的解读,寻求西方海洋文明与
期刊
处于如此年龄的我们,对这样的话题似乎格格不入,但是还是想讲讲。  经常说着兽性与人性,每当朋友问我时,我就对他说,你看那过往的路人,你望那利欲的尘灰,那些娇美皮囊下的灵魂,那星光下的泪点涟漪,这世界充满了利益与肉食,人生也来不及去思考,过好当下,至少给灵魂留下一隅,我曾经说过,当两个灵魂碰撞的时候,那叫爱,剩下的,就叫兽性。  你看那一张张丑恶的嘴脸,诉说着她的不忿,她眼里的,是你身上的利益与好处
期刊
这些天,斷断续续有很多的毕业生来看我,他们或许是来探亲访友的,或许有的是结束考研的,或许是年末专门来“汇报工作”的,等等。但是我知道很多都是在诉说自己的校园情怀,而我俨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想念校园肯定就会想到我,想念校园生活必然也会想到我,回忆起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当然也会有我。这些都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记忆,由此而产生的自豪感驱使我开始追忆自己的“初心”。  作为一名思政辅
期刊
写一阕词章,守侯如歌的思念。与你的似水柔情溢满心间。一纸经年,半笺心语。  红尘外,草疯长,乱花凋落水流芳。伊人来,曲悠扬,歌声绕房梁。青山荒,批银装,指柔抚筝响。惜别情,诉过往,弦颤音韵诉离殇。雪满地,枝挂霜,幽怨绽开情惆怅。朦胧曲,婉约调,情愫幽明谱华章。棉衣暖,心儿凉,倾尽回眸梦一场,云烟绕,长空茫,浮沉拜月虔焚香。  我悄悄地张望,仰视挂满星斗的夜空,就这样,安静地,一个人,舍去纷扰,把自
期刊
大殿上,四双眼睛盯着一只乌龟。孩子告诉爷爷这是他冒雨从河边捞上来的,爷爷很是心疼,上前掸了掸他身上的灰尘,沉默良久后转身离去。孩子似乎也并不疑惑,他知道爷爷做事需要提前准备几天,“所以这两天就我陪你喽”,他从地上拿起小乌龟轻轻地靠在耳边。清风拂过,还有两声呜咽。  月光透过屋顶的缝隙洒落在了空无一人的大殿上,原来小孩早已捧着乌龟离开了。  “砰!”房柱后一个小小的身影捂着头从阴影下跌了出来,身后传
期刊
北方人好吃面。拿陕西来说biangbiang面和扯面广为流传。对陕西人最形象的表述则是圪蹴在自家门外,端着一碗油泼面,手里拿着一瓣蒜,狠吸一口面就一口蒜,总少不了一句撩咋咧,街坊四邻再谝着闲传。这样一碗面,联结着质朴和亲切,所有的家长里短都在东扯一句西扯一句的话里。  曾在影视剧《白鹿原》里看到这样一幕,里面的地主老爷子良田万顷,每逢麦忙时节,便招揽四面八方的麦客为他割麦。中午饭时,麦客们围拢一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