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狗是人类的朋友,猫也是人类的朋友,按说,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但狗和猫却势不两立,一代又一代,见面就撕逼。
狗和猫为什么成了世仇,有一个民间传说,大意为:很久以前,狗和猫同属一个主人,狗忠诚勇敢,猫机灵可爱,在一次寻宝行动中,猫玩小聪明,抢了狗的功劳,让主人误以为狗好吃懒做贪生怕死,狗与猫从此结下梁子,见面就争吵厮打。也有人说,狗猫不和,皆因语言不通之故,猫表示友好是竖起尾巴,摇尾巴则是准备抓老鼠的信号,狗恰恰相反,摇尾巴是示好,竖尾巴是迎敌,猫狗本无芥蒂,都想和对方交朋友,却因尾巴一竖一摇的表达差异,让它们成了敌人,彼此仇恨了千万年。
猫狗之争,争的只是个态度,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往往点到即止,狗一声低吼,猫落荒而逃,狗也就不再追究,猫也不怀恨在心。喜欢看热闹的人觉得不过瘾,就虚构出诸多故事来,还拍了一些表现猫狗之争的电影,赚了很多钱,赚钱最多的是好莱坞的《猫狗大战》,在电影里,猫和狗像人一样阴险凶狠,轰轰烈烈斗得死去活来。
从前,狗是看家护院的,猫是抓老鼠的,各有各的职责,谁都不能少,寻常人家既养猫又养狗,按“日喂猫、夜喂狗”的基本原则维持公平和谐,倒也相安无事。如今,在现代都市里,狗不再需要看家护院,猫也没有老鼠可抓,全都沦为宠物,如何讨主人欢心,成了它们的主要存在价值。但猫和狗与生俱来的敌意依然存在,不共戴天,于是,养狗的人不养猫,养猫的人不养狗,猫与狗可能终生难得相见,猫狗之争就能成了猫狗主人之争,争的是猫与狗谁更聪明谁更可爱。
争来争去争不出高下,就有科学家费尽心思去研究,试图用科学让猫狗决出胜负,以下是猫狗研究的最新科学成果。
TED讲坛的研究成果
1984年,美国建筑师里查德·沃·曼发起创办TED国际大会(TED为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每年邀请全世界科学、设计、文学、音乐领域的领袖人物,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想结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比尔·盖茨等精英人物都曾成为TED的演讲嘉宾。TED已成为国际思想盛宴,去听演讲的门票需要7500美元,还不是有钱就能去,必须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
心理学家、神经学家、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苏珊娜?埃尔库拉诺·乌泽尔,以《最强大脑:为什么人类比其他物种更聪明》一书享有盛誉,她在TDE讲台上发布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全球普遍关注。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和她的团队长期研究食肉动物大脑内的神经元数量问题,通过神经元数量的多少,来认定动物的认知能力。
研究人员认为猎食有可能使得食肉动物的大脑比食草动物的更为发达。然而研究发现,更多的是大脑的尺寸在影响这些食肉动物的脑内神经元数量——至少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这组动物里最大的,比如狮子和熊,他们的神经元数量相对显得微不足道了。
事实是,实验中拥有最多神经元的不是狡猾的鬣狗,也不是高贵的狮子,而是家养狗狗(尤其是可爱的金毛)。
“看来这是个此消彼长的结果。”埃尔库拉诺·乌泽尔如是说,“当一个肉食动物长到一定大小后,负担整个身体的成本会变得非常高,这就会导致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减少。”
聪明与否决定于神经元密度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在《生活科学》杂志上撰文说,神经元是非常昂贵的细胞,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来滋养和培育。神经元的数量同时也是最能直观反应脑力的数据。但是脑的大小并不能很好地表明脑内神经元的多少。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如果仅从大脑尺寸来比较物种,你会发现一些很诡异的事儿,比如奶牛和黑猩猩就有着相近的大脑尺寸。”
相反的,当你仔细比对单位脑容量内的神经元数量,就会发现结果与我们平时根据动物的行为和智力得出的印象很吻合。举个例子,人类有着最多的神经元——160亿,在大脑皮层上,就是外面那层,通常在那里进行我们称之为“思考”的活动。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和同事们研究食肉目的神经元数量是因为,这个群体涵盖了比雪貂小的动物,以及海象和像海豹这么大的动物。他们分析了雪貂、猫鼬、浣熊、家猫、家犬、鬣狗、非洲狮和棕熊,用特殊的洗涤剂溶解脑细胞,破坏掉细胞壁,留下细胞核。再根据那些细胞里特有的蛋白质来分辨和数出那些神经元细胞核。
研究人员以为捕食大家伙的肉食动物会有更多的神经元,因为它们只有更聪明一些才能捕捉到自己的猎物。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出人意料的是,结果与事实大相径庭。”
谈到单位质量的神经元数量时,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就差不多了。比如狮子和鬣狗,大体上有介于29亿和47亿之间的神经元,跟他们体积差不多的猎物大羚羊,则有30到49亿。
在讨论中等大小的动物时,体积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就成正比了。雪貂0.11盎司(3.1克)重的大脑皮层上有3900万神经元。稍大一点的猫鼬,在它0.33盎司(9.3克)的皮层上,分布着1.16亿的神经元。猫则有2.5亿神经元,皮层0.85盎司(24.2克)。一只品种未知的小狗有4.29亿神经元,大一点的金毛则有6.27亿。鬣狗的皮层上有4.95亿的神经元。
熟食讓人比动物聪明
在更大型的动物中,情况就不一样了。狮子的皮层是狗的两倍大,但是皮层神经元数量(5.45亿)却跟狗和猫差不多。棕熊,顶着7.8盎司(222克)重的皮层,仅有2.51亿的神经元,也就跟个家养猫一样多。
这么大块头的动物生存压力很大,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他们必须花很大的精力去捕食,而且还不是每天都能捕获成功。他们不太可能支撑大量的神经元,仅仅是因为新陈代谢的要求太高了。其它像驯化和社交行为这样的因素,貌似不会影响神经元的数量。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有意思的是灵长目的情况也类似。最大的灵长目——大猩猩,就没有人类那么多的神经元。人类能将大量的知识装进相对较小的皮层里,是因为以前的智人学会了烹饪,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道。烹饪使人得以从食物里获得更多的卡路里,减少了消化所需的能量。
如果让熊和狮子享受人类的熟食,有一天,它们可能会统治世界。
不过食肉目里确实有一个越级的异类,考虑到它的小身板和小脑子,那就是浣熊。据研究人员汇报,浣熊的大脑跟猫的差不多,但是皮层上有4.38亿神经元——几乎跟一只大狗或是鬣狗一样。虽不知浣熊是如何取得这个成就的,但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浣熊的神经元是真的多,这么说吧,如果你只给我这么个数字,而不说明它是浣熊,我可能会以为这是个灵长类动物。”
猫狗PK谁获胜,还是说不定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的研究成果,让全世界的爱猫者愤愤不平。猫是那么善解人意惹人怜爱的小可爱,怎么可能比狗笨?
面对爱猫者的质疑,埃尔库拉诺·乌泽尔也有些犹豫了,她说:“狗的认知能力的确强于猫,但认知能力不能跟生存能力混为一谈,神经元不等于一切。”
现代的猫和狗,并不是因为接受了多少的挑战或是解决了多少的难题,才有了那么多的神经元。他们的大脑是接受长期驯化的产物。所有的狗,包括那些很小的狗,他们的祖先都是类狼的生物。狼属于比较大的动物,自然有着更大的皮层和更多的神经元。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就算我们挑的是那些体格较小的动物,它们也可能出现有着大量神经元的大皮层。”
与之相反,猫的祖先体格就比较小,估计跟那些至今活跃在欧洲森林里的欧洲野猫长得很像。它们的神经元数量很可能也反映了这个野祖宗的神经元数量。
看来,猫和狗到底谁更聪明谁更萌的问题,还得由猫和狗自己去解决。
狗和猫为什么成了世仇,有一个民间传说,大意为:很久以前,狗和猫同属一个主人,狗忠诚勇敢,猫机灵可爱,在一次寻宝行动中,猫玩小聪明,抢了狗的功劳,让主人误以为狗好吃懒做贪生怕死,狗与猫从此结下梁子,见面就争吵厮打。也有人说,狗猫不和,皆因语言不通之故,猫表示友好是竖起尾巴,摇尾巴则是准备抓老鼠的信号,狗恰恰相反,摇尾巴是示好,竖尾巴是迎敌,猫狗本无芥蒂,都想和对方交朋友,却因尾巴一竖一摇的表达差异,让它们成了敌人,彼此仇恨了千万年。
猫狗之争,争的只是个态度,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往往点到即止,狗一声低吼,猫落荒而逃,狗也就不再追究,猫也不怀恨在心。喜欢看热闹的人觉得不过瘾,就虚构出诸多故事来,还拍了一些表现猫狗之争的电影,赚了很多钱,赚钱最多的是好莱坞的《猫狗大战》,在电影里,猫和狗像人一样阴险凶狠,轰轰烈烈斗得死去活来。
从前,狗是看家护院的,猫是抓老鼠的,各有各的职责,谁都不能少,寻常人家既养猫又养狗,按“日喂猫、夜喂狗”的基本原则维持公平和谐,倒也相安无事。如今,在现代都市里,狗不再需要看家护院,猫也没有老鼠可抓,全都沦为宠物,如何讨主人欢心,成了它们的主要存在价值。但猫和狗与生俱来的敌意依然存在,不共戴天,于是,养狗的人不养猫,养猫的人不养狗,猫与狗可能终生难得相见,猫狗之争就能成了猫狗主人之争,争的是猫与狗谁更聪明谁更可爱。
争来争去争不出高下,就有科学家费尽心思去研究,试图用科学让猫狗决出胜负,以下是猫狗研究的最新科学成果。
TED讲坛的研究成果
1984年,美国建筑师里查德·沃·曼发起创办TED国际大会(TED为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每年邀请全世界科学、设计、文学、音乐领域的领袖人物,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想结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比尔·盖茨等精英人物都曾成为TED的演讲嘉宾。TED已成为国际思想盛宴,去听演讲的门票需要7500美元,还不是有钱就能去,必须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
心理学家、神经学家、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苏珊娜?埃尔库拉诺·乌泽尔,以《最强大脑:为什么人类比其他物种更聪明》一书享有盛誉,她在TDE讲台上发布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全球普遍关注。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和她的团队长期研究食肉动物大脑内的神经元数量问题,通过神经元数量的多少,来认定动物的认知能力。
研究人员认为猎食有可能使得食肉动物的大脑比食草动物的更为发达。然而研究发现,更多的是大脑的尺寸在影响这些食肉动物的脑内神经元数量——至少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这组动物里最大的,比如狮子和熊,他们的神经元数量相对显得微不足道了。
事实是,实验中拥有最多神经元的不是狡猾的鬣狗,也不是高贵的狮子,而是家养狗狗(尤其是可爱的金毛)。
“看来这是个此消彼长的结果。”埃尔库拉诺·乌泽尔如是说,“当一个肉食动物长到一定大小后,负担整个身体的成本会变得非常高,这就会导致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减少。”
聪明与否决定于神经元密度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在《生活科学》杂志上撰文说,神经元是非常昂贵的细胞,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来滋养和培育。神经元的数量同时也是最能直观反应脑力的数据。但是脑的大小并不能很好地表明脑内神经元的多少。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如果仅从大脑尺寸来比较物种,你会发现一些很诡异的事儿,比如奶牛和黑猩猩就有着相近的大脑尺寸。”
相反的,当你仔细比对单位脑容量内的神经元数量,就会发现结果与我们平时根据动物的行为和智力得出的印象很吻合。举个例子,人类有着最多的神经元——160亿,在大脑皮层上,就是外面那层,通常在那里进行我们称之为“思考”的活动。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和同事们研究食肉目的神经元数量是因为,这个群体涵盖了比雪貂小的动物,以及海象和像海豹这么大的动物。他们分析了雪貂、猫鼬、浣熊、家猫、家犬、鬣狗、非洲狮和棕熊,用特殊的洗涤剂溶解脑细胞,破坏掉细胞壁,留下细胞核。再根据那些细胞里特有的蛋白质来分辨和数出那些神经元细胞核。
研究人员以为捕食大家伙的肉食动物会有更多的神经元,因为它们只有更聪明一些才能捕捉到自己的猎物。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出人意料的是,结果与事实大相径庭。”
谈到单位质量的神经元数量时,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就差不多了。比如狮子和鬣狗,大体上有介于29亿和47亿之间的神经元,跟他们体积差不多的猎物大羚羊,则有30到49亿。
在讨论中等大小的动物时,体积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就成正比了。雪貂0.11盎司(3.1克)重的大脑皮层上有3900万神经元。稍大一点的猫鼬,在它0.33盎司(9.3克)的皮层上,分布着1.16亿的神经元。猫则有2.5亿神经元,皮层0.85盎司(24.2克)。一只品种未知的小狗有4.29亿神经元,大一点的金毛则有6.27亿。鬣狗的皮层上有4.95亿的神经元。
熟食讓人比动物聪明
在更大型的动物中,情况就不一样了。狮子的皮层是狗的两倍大,但是皮层神经元数量(5.45亿)却跟狗和猫差不多。棕熊,顶着7.8盎司(222克)重的皮层,仅有2.51亿的神经元,也就跟个家养猫一样多。
这么大块头的动物生存压力很大,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他们必须花很大的精力去捕食,而且还不是每天都能捕获成功。他们不太可能支撑大量的神经元,仅仅是因为新陈代谢的要求太高了。其它像驯化和社交行为这样的因素,貌似不会影响神经元的数量。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有意思的是灵长目的情况也类似。最大的灵长目——大猩猩,就没有人类那么多的神经元。人类能将大量的知识装进相对较小的皮层里,是因为以前的智人学会了烹饪,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道。烹饪使人得以从食物里获得更多的卡路里,减少了消化所需的能量。
如果让熊和狮子享受人类的熟食,有一天,它们可能会统治世界。
不过食肉目里确实有一个越级的异类,考虑到它的小身板和小脑子,那就是浣熊。据研究人员汇报,浣熊的大脑跟猫的差不多,但是皮层上有4.38亿神经元——几乎跟一只大狗或是鬣狗一样。虽不知浣熊是如何取得这个成就的,但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浣熊的神经元是真的多,这么说吧,如果你只给我这么个数字,而不说明它是浣熊,我可能会以为这是个灵长类动物。”
猫狗PK谁获胜,还是说不定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的研究成果,让全世界的爱猫者愤愤不平。猫是那么善解人意惹人怜爱的小可爱,怎么可能比狗笨?
面对爱猫者的质疑,埃尔库拉诺·乌泽尔也有些犹豫了,她说:“狗的认知能力的确强于猫,但认知能力不能跟生存能力混为一谈,神经元不等于一切。”
现代的猫和狗,并不是因为接受了多少的挑战或是解决了多少的难题,才有了那么多的神经元。他们的大脑是接受长期驯化的产物。所有的狗,包括那些很小的狗,他们的祖先都是类狼的生物。狼属于比较大的动物,自然有着更大的皮层和更多的神经元。
埃尔库拉诺·乌泽尔说:“就算我们挑的是那些体格较小的动物,它们也可能出现有着大量神经元的大皮层。”
与之相反,猫的祖先体格就比较小,估计跟那些至今活跃在欧洲森林里的欧洲野猫长得很像。它们的神经元数量很可能也反映了这个野祖宗的神经元数量。
看来,猫和狗到底谁更聪明谁更萌的问题,还得由猫和狗自己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