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学的他者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历史是一座“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峦,那么史学家就可以比作引领你去游历的导游。导游的优劣并不在于他们的讲解是否面面俱到、语言是否栩栩如生,而在于他们的视角;不过我们很少会遇到一个博学得可以给你讲解诸如植物科属之类问题的导游,但是这样的导游却会为我们叩开另一扇大门。近读钱亦平与王丹丹的力著《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下称《演进》)就给了我这种难得的新鲜感。
  在我国目前的音乐史书中,以作家作品为纬线、以历史发展为经线的通史可谓是独霸天下,其中自然不乏上乘之作;而“人惟求旧、物惟求新”,这对于学术著作来说尤甚,一部卓尔不群的史书总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将音乐体裁纳入到历史发展的轨迹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翻开《演进》一书,“目录”及正文第2—3页的表格按断代条分缕析的体裁种类立刻就能使我们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裁有了一种大致的印象。但是作者却并不就此罢休,而是跟踪追击,进一步探明此种体裁在其后的历史阶段中以及在不同国家中的流变。比如在对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体裁“托卡塔”的叙述中,作者就历数了这一体裁在17世纪之后的发展,并且指出了17世纪时意大利和德国“托卡塔”的演变形式。
  为各种音乐体裁正本清源是本书的又一个特色,这种历史发覆式的写作在本书中贯穿始终。我们从《演进》一书中了解到早期的托卡塔“运用在礼拜中,目的是为了确定跟随其后的赞美歌的调性”;德国艺术歌曲(Lied)“是伴随着古高地德语脱离其它日耳曼方言,成为独立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约在8世纪后半叶”;以及“受难曲(Passion)”的源头是“欧洲古老的神秘剧和教堂仪式,公元4世纪即已存在”,等等。这些都是在一般的史书或是词典中难得一见的内容。
  而笔者最为感兴趣的是,本书的内容不仅仅只是一种介绍或是梳理,而是尽可能地加入作者自己的分析,呈给我们一种融入了人文关怀的“音乐体裁史”;而在这些分析中,将诗歌与音乐结合,则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音乐之外的另一种“声音”对音乐的影响。“破晓歌”(Alba)的叙述尤为引人入胜:
  (破晓歌是)普罗旺斯抒情诗歌中最著名者,又名晨叹曲、清晨骊歌。
  诗歌内容总是一对情人在夜晚幽会,朋友充当守夜人,为他们望风。眼见天将破晓,贵妇的丈夫即将归来,守夜人心急如焚,连连催促情郎赶快启程脱身,而这对情人却仍在依依惜别。这一场景的原型是12世纪在欧洲广为传播的骑士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一景:情人在花园幽会,宫女布兰加涅在塔楼上望风,在破晓之前是提出警告的呼声。瓦格纳同名歌剧第二幕中伊索尔德的咏叹调,便是这一古老歌曲的复活版本。
  作者在列举了现存的三首带有乐谱的破晓歌之后,对其中的第一首——吉罗·德·博奈特的《Reis glorios》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列出了它的诗-音乐结构图:

  对于一些大型体裁,作者尽其所能理清了它们的发展轨迹。比如在许多音乐通史中,对于“牧歌”(Madrigal)的介绍往往限于16世纪这一时期,令人难识全豹;而仅从《演进》一书的几个小标题中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晰地把握住这一体裁的历史脉络:“牧歌一词的释义与起源”、“14世纪意大利诗中的牧歌”、“14世纪意大利音乐中的牧歌”、“牧歌在16世纪重又出现”、“16世纪末的意大利牧歌”、“牧歌流传到英国和德国”。其他如“经文歌”(Motet)、康塔塔(Cantata)等皆如是。
  对于一些罕为人知的体裁,作者也是尽情收录。比如中世纪的西尔旺特(Sirventes)、田园恋歌(Pastourella)、对话歌/辩论歌(Tenso)、挽歌(Planh)、加普(Gap)、打呃歌(hocket)、追唱歌(Catch)、埃斯坦比耶(Estampie);文艺复兴时期的维拉内拉(Villanella);古典时期的遣兴曲(Cassation);舞曲体裁中的库亚维亚克(Kujawiak)、奥别列克(Oberek)、克拉克维亚克(Kvakowiak)、斯科契那(Skocna)、列斯津卡(Lezghinka)、哈林(Halling)、维尔本科斯(Verbunkos)……
  此外,本书的作者还把一些原为四线谱的谱例译成了今谱,方便了阅读。
  这是一本既可以作为音乐史书又可以作为音乐工具书来读的书。随便翻开一页,细细品味,你就会如同漫步花园一般,新鲜的事物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映入你的眼帘。
  历史是无法穷究根本的,但是多一个角度,我们就会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认识领域。历史的叙述也原本没有什么主流与“他者”之分;陈陈相因多了,人的思维就会随之而懒惰,并习以为常。在语言逻辑中,“我”只有一个,而“他”却是无数。那么,在音乐通史的写作中,能不能也多一些“他者”?《演进》一书还带给了我这样的启示。
  
  邹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年来,乐界新星不断涌现,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有不少我小时候深为仰慕的演奏家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就连少年成名的基辛(Evgeny Kissin)也未能幸免。他13岁时录制了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16岁时在东京举行了独奏会;1997年,他又登上了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的舞台,在众星云集的国际乐坛上站稳了脚跟。特别是最后一场音乐会好评如潮,并发行了DVD。当时的盛况令人过目难忘:英国
16年5月6日晚,由中央民族乐团演出的“国风回响”之音乐会版《印象·又见国乐》亮相国家大剧院。本场演出的曲目源自中央民族乐团于2013年和2015年先后出品的《印象·国乐》和《又见国乐》两场民族乐剧的部分代表性曲目,如《丝绸之路》《春江花月夜》《楚汉之战》《二泉映月》《信天游随想》《黄河》等,返场曲目为《鸿雁》和《沂蒙山小调》。虽然与前两场“乐剧”相比,舞台呈现方式有所简化,但音乐会两次返场演出结
2014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人民音乐出版社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该社推出了一套记录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历史的大型音乐文献——《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以下简称《典藏》)。至此,这套历时近三年、饱含众多专家学者和编辑制作人员辛勤汗水的巨著终于画上了句号,正式向社会出版发行了。  《典藏》是一套全乐谱形式的音乐作品集,共计四十卷,收录了自20世纪以来华人作曲家创作的计1099首(部)作品,并
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于2013年9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中国声乐界泰斗周小燕,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金铁霖,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王真,音乐周报董事
海音乐出版社“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自2011年11月开始在成都、上海、深圳、香港、北京等城市首发,仅月余之间便订购一空。从钢琴界到音乐界,从专业领域到社会阶层,影响广泛好评如潮。2012年6月,该书系再版发行。应广大读者要求,2013年5月和6月《但昭义钢琴艺术人生》和《但昭义教育文论》两部分册精编版,又将独立出版发行。  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徐沛东,曾于百忙拨冗专程赴蓉莅
2014年11月12-16日,两年一届的国际音乐教育协会全球会议——为纪念卡巴列夫斯基诞辰110周年的国际音乐艺术节,在莫斯科的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拉开了帷幕。国际音乐教育协会负责人伍德沃德,俄罗斯作曲家谢德林,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与文化艺术促进发展基金会主席,《音乐教师》杂志主编卡巴列夫斯基的女儿,国际音乐教育协会俄罗斯国立分会主席布赖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俄罗斯负责人及重要成员奥尔忠尼启哲,叶戈罗
作为一位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者,在面对研究对象时,会坚持一种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考察研究态度。因为,学术研究不是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否则就背离了学术研究的初衷与诚信原则,也没有任何的价值与意义,甚至会对研究对象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带来误导,同时也是广大学界同仁所痛斥的。然而,在笔者的多次田野考察中,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当地的文化管理部门,对“非遗”项目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敢勇于面对,对学者的研究提出很
2017年12月23日,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際,湖北省教育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30次学术年会在武汉隆重召开。各市州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师范院校、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优秀教育企业及一线教师会员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民政厅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大会选举产生了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坤庆教授当选为第十二届理事会会长,武
程观念通常是指教学人员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所要达成的既定目标的一种较为宏观的理解认识,这一观念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应该是处于不断完善和调整中的。因此,调整、修正传统的课程观念,赋予课程内容、形式和目的以新的内涵及意义,使课程教学成果能够更紧密地與各类实践相结合,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普通高校的音乐美学课程通常被设置为一门专业选修课,这
2014年10月,正值祖国65周年华诞之际,2014“丝绸之路”西安国际钢琴艺术周正式开幕。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音乐家协会、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联合承办。特邀演奏家有以色列钢琴家伊拉娜·沃莱德(Ilana Vered)、美国音乐学家亚罗·赫伯特(Jarl Hulbert)、法国钢琴家乔治·普卢德马赫(Georges Pludermacher)、德国钢琴家彼得·罗塞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