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幽默的理趣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er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贵先生发在微信上的一则师生对话很幽默,但调侃中不乏理趣,试歪释之。
  学生:老师,昨晚我看见一盲人打着灯笼走路。他明明看不见,打灯笼有何用?
  老师回答说:如果他是怕别人看不清路,他是儒家;如果他是怕別人撞着他,他是墨家;如果他认为黑夜出门就必须打灯笼,他是法家;如果他认为想打就打,顺其自然,这是道家;如果他想就此开启众生,这是佛家;如果他明明看得见却装瞎,打着灯笼给别人引路,这是某些“专家”。
  先说“儒家”。孔子在世时只有“儒”而没有“儒家”。“儒”,如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言,那仅仅是社会中“士、农、工、商”中的一项分工,也就是“学以居位”的“士”。他们仅仅凭自己的学识、教养求一生存之道而已。孔子之后才有“儒家”。儒家把一部《论语》奉为经典,就是要让世人遵行,目的在于“教”与“导”。历史上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者。《论语》遍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一部《论语》就是一部格言大全。“儒家”之旨就在怕别人“看不见路”,打灯笼以昭告,《论语》《春秋》是为其证。
  次说“墨家”。《墨家·兼爱上》:“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按:乃也)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盲人因为自己看不见,不能主动回避对面来人来车,对被撞这事儿(“乱”)自己的“眼盲”就是因。他打着灯笼表明他“知乱之所自起”,盲人属墨家无疑。
  三说“法家”。战国法家有一大串:管子、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韩非。《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按:用今日的话说就是印成法律文书),设之于官府(譬如有法院),而布之于百姓(明明白白出布告让百姓知道)。”法家大声宣讲“法治明,则官无邪”(《商君书·壹言》)。《商君书》中就有“更法”(依据现实状况改变古法)“垦令”“农战”“算地”等法治设施与主张。黑夜必须打灯笼如法有明文规定必如今日市政管理之路灯,市政管理者必须遵行。盲人的举动与市政管理者同,故属法家。
  四说“道家”。《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第二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上德无为”(第三十八章)。盲人打灯笼就是一种“无为”的举动。既不为他人照明,也不为自己照明(他因为看不见,有灯无灯是一样的),打灯笼是其自然的举动。不关功利,不为利人,也不为利己。有一位青年见一位老人跌倒,立即上前将他扶起。有路人称赞道:你是活雷锋。青年回答说雷锋是谁。道德修养达到一个高度就成了一种自然的举动,无须谁号召,谁标榜。这是“无为而无不为”。盲人虽无主观的利人的动机(无为),旁人也从盲人的自然举动受益(无不为)。盲人就是正儿八经的“道家”。
  五说“佛家”。佛家的宗旨是开启众生,不仅使自己成佛,也要众生成佛。佛说:“有一众生不成佛者,我誓不成佛。”(梁启超《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文选》上P483)盲人打灯笼给大众一片光明,盲人也步入了光明的境界,这正是佛的主张。
  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难题:某些“专家”。某些“专家”,分明看得见前面的是什么路:水泥路、渣油路、石板路、碎石路、土路、草径······却装着不知,为了自身的利益要去借光(打灯笼),还要给别人引路,不知某些“专家”要把人引向何方?
其他文献
分粥的故事讲,有七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吃一桶粥,总是不够吃,于是他们决定选一位道德高尚者分粥,几天后发现还是分粥者有余,别人不足。“改选”“抓阄”“轮流”,增设“监督”等方式来决定分粥人,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决定“每人一天轮值分粥,但分粥者要最后拿粥”。奇迹出现了,每人的粥几乎同样多,谁也没有意见。这个小故事的实质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人类社会诸多矛盾,令人深思。  从政治学的角度
期刊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万斛粟”,可算是對读书的“益处”作了最为形象亦最为诱人的概括与描述了。今人虽说对读书的“益处”时有新见识、新说道,但据我所见,很多还是这“颜如玉、黄金屋、万斛粟”九字经的翻版。  蒙田说:“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图利,也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装饰自己的内心。”法郎士则说得更形象:“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见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读书,
期刊
近日,在读一本关于阮籍的书时,看到他登上广武山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桥段。作者罗列了目前为止对阮籍这句话的三种解析:一是秦末无英雄,遂使刘项两个“竖子”成名;二是刘项二人均非英雄,只是因为项羽的“妇人之仁”,使得刘邦成了名;三是自己生活的年代没有真正的英雄,使得那些狐鼠之辈成名。  这几乎成为一桩历史公案,且不去管他。  我想说的是,许多人在谈到项羽时,会因袭《史记》的说法,将项羽贴上“妇
期刊
《二十四孝图》为我国古代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今天在一些地方又将它全盘请出来担当重任,堂而皇之占领了孝悌文化阵地。笔者到某景点游览,看到主干道的《二十四孝图》宣传栏,二十四孝全部展示,没有取舍,顿时想起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二十四孝图》,鲁迅因此而生发出这么一篇幽默风趣寓意深刻的散文,也许是《二十四孝图》最大的贡献吧。  《二十四孝图》中有几个粗略看去可以仿效的故事,鲁迅是以戏
期刊
汉语中的“井”字,中间加一个点儿,就成了日语中的一个词儿,怎么念不知道,但意思我明白———盖饭是也。  日本有盖饭,中国有盖浇饭,二者之间有没有传承、借鉴之类的关系,不晓得,但好像都是各自餐饮系列中的常见品种,貌似比较简单。不过,简单不等于粗劣,这一点,在日本的餐饮市场上表现得特别突出。前不久,我小住日本,在京都的一个多星期,入住一家民宿,早晚两餐在“家”里打理,午饭则外出觅食。转场大阪以后,早餐
期刊
据史料记载,五代周世宗时,掌管官酒的曹彬遇到担任殿前指挥使的赵匡胤向他索酒吃。曹彬正色道:“这是官酒,不能给人。”说着,他自己掏钱另外去买了酒菜来请赵匡胤。看到这个故事,心想,曹彬,你真傻!  傻之一,不给“领导”面子。老话说“人活脸,树活皮”,让某人没了面子,称“打脸”。“赵领导”找你要酒吃,那是给你面子,你却顶回去,不给他面子。在封建社会你知道不给领导面子的后果吗?轻则丢了饭碗,重则要了性命。
期刊
就从一起交通事故说起:9月20日早上,深圳一名洗车场员工何某,驾驶一辆越野小客车,在深圳龙岗区将横过马路的女子李某碾轧。李某在送医院途中抢救无效死亡。横过马路的李某,也是个驾驶员,她下车看了一眼缓缓而来的越野车,然后缓缓往马路对面走去。此时她的想法肯定是,驾驶员应当“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而这个何某,心里也在想:你一个行人,应当先给我(车)让路才对,于是仍然照常我行我素……  当双方都没有
期刊
钱锺书先生是大学者,博古通今,融贯中西,改革开放之后被学界誉为“文化昆仑”。但他的学术代表作《谈艺录》等,或者文学代表作如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其实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完成的,那时的影响还仅限于学界或孤岛上海的读者。之后他几乎销声匿迹,行事低调。他的重新被重视,应该说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旅美华裔学者夏志清教授。  夏志清在其学术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
期刊
何為幽默?据辞书讲,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是为幽默。众所周知,国人缺乏幽默,但又需要幽默,应当多些幽默。那么,幽默从何而来呢?近读冯巩的经典语句,似乎悟到些许答案。  丰富的智慧。要来幽默,得有丰富的智慧。也就是说,对人世间的是非曲直了然于心,判断正确,从而褒贬有当,敲到点子上,能有预期的反响。针对一毛不拔的抠门儿主,冯巩说,“铁公鸡还会留点铁锈呢,你根本就是个不锈钢公鸡”!可谓击中要害,使其哭笑
期刊
“沉睡恶性”苏醒,有时酿成不可想象的惨剧。警惕啊,人性的弱点!  优秀检察官仓森,突然杀了一位叫珠江的女人。吊诡讽刺的是,上司指定,由仓森指挥侦查自己作案的杀人事件,以配合警方。仓森害怕至极,但觉得作案手段滴水不露,“反正查不出凶手,事件也许会进入迷宫”,强迫自己镇静下来。然而,疑案最终告破。  珠江是一家咖啡店的老板娘,跟仓森素昧平生,他为什么杀人家呢?  这是一次人性的异化,一次命运的偶然遭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