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占成熟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3%,绝大多数免疫表型为CD3 +/CD4-/CD8+/TCR-αβ+,NK相关(NK-associated,NKa)标志的CD57 +/CD56-,其他亚型发生率较低,其中CD4+ T-LGLL极为少见,临床表现较为特殊.我们报告1例CD4 +
【机 构】
:
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210011南京医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占成熟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3%,绝大多数免疫表型为CD3 +/CD4-/CD8+/TCR-αβ+,NK相关(NK-associated,NKa)标志的CD57 +/CD56-,其他亚型发生率较低,其中CD4+ T-LGLL极为少见,临床表现较为特殊.我们报告1例CD4 +/CD8 +/NKa+ T-LGL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供受者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全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接受HLA全相合同胞供者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方法检测供受者IFN-γ +874位点SNP,分析供受者不同基因型与移植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供者为I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与成人NHL在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方面有所不同,多为恶性程度高并有伞身播散倾向的高侵袭性、弥散性淋巴瘤[1].随着临床研究和化疗方案的进展,国际上儿童淋巴瘤的预后已经明显改善,5年总体生存率已达85%左右[2].目前我国儿童淋巴瘤的诊治水平与国际上相差较大。
目的 观察阻断Th17细胞分化对小鼠小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组、allo-BMT+二甲基亚砜(DMSO)组、allo-BMT+常山酮(HF)组.移植后观察小鼠GVHD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和病理评分;移植后第14天(+14 d),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17比例及IFN-γ和IL-17A浓度变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P(马法兰+泼尼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等,但上述方案治疗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反应持续时间短[1],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MM诊治指南中将硼替佐米推荐为MM的一线用药[2].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其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血友病B(HB)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MLP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连锁分析对由于凝血因子Ⅸ(F9)基因大片段缺失导致测序失败的2个HB家系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MLPA检测结果显示,2例HB患者F9基因存在1或2个外显子的缺失,缺失位置Ratio值<0.10;患者母亲相应位置Ratio值为0.50±0.05,可判断为携带者;其他女性受检者R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其假基因PTENP1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在白血病细胞系中PTENP1对PTEN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38例初诊AL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中PTEN与PTENP1 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PTENP1 3'UTR的慢病毒载体pCDH1-PTENP1 3'UTR-GFP,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T细胞
目的 分析血红蛋白E(Hb E)携带者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探讨Hb E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14 141份样本,对筛查出Hb E的携带样本进行血细胞分析,然后采用跨越缺口-PCR、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α和β地中海贫血(地贫)突变.结果 Hb E杂合子(53例)、Hb E纯合子(2例)、Hb E复合α地贫(7例)和Hb E复合β地贫(8例)四组之间的血液学表型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RIZ)是功能性筛选可与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结合的蛋白质时分离而出[1].小同转录起始位点,可表达RIZ1及其替代蛋白RIZ2,RIZ1包含重要功能区域PR结构域,具有肿瘤抑制作用[2].RIZ1基因属于核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超家族,可增加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甲基化而增强基凶表达[3];RIZ1的基因产物可以与Rb DNA结合,抑制其转录,其编码的RIZ1蛋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