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语言素质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人的认知、情感和操作等几种因素在学习、交际、创造与自我发展中的综合体现。这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它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读、写、听、说”整个过程之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郭沫若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也就是说,任何表达必须要有丰富的材料。首先要有广泛的生活积累,学生必须广泛地了解生活,把握生活,认识生活;同时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表情达意才有基础。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也不能只靠阅读词典和语法书籍获得,从古到今,都是通过选文让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或记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都是一篇篇典型规范的“言语作品”,不仅记录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抒发了人间各种情感,能够让学生了解生活,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认识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说明了熟读背诵对表达的重要性,所以在广泛阅读的前提下,应多背诵多积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例如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或《读者文摘》之类的读物,对那些精彩的语言片段要摘抄并尽量地背诵下来。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增加语言积累。在以后的表达中就会有范本可依,更为重要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能够提高自己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时的信心。
语文能力中的“听”与“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听是说的基础,要想会说,就需要养成爱听、多听、会听的好习惯。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它说明听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所谓“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不少教师不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说”这一基本功的训练,错误地认为“说”是人之本能,完全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我认为,“说”字当头,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仅要求学生要“听”,还要要求学生在故事讲完后要“说”,说感想,说体会,说收获,甚至发表对故事本身的意见,每次时间不需要过长,一般有两三分钟的自由表达。要求学生在“说”时要把句子说通顺,能表达自己的主要意思。
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那些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平时胆子小、不善言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体验一下回答问题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大胆地回答问题了。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启发,绝对不能当面训斥,特别是对一些胆子小的同学,更不能当众羞辱他。如果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而是对“抢答者”严肃批评,对“误答者”嘲笑挖苦,对“未答者”冷淡忽视……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就会变成老师在唱独角戏,没有学生愿意回答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说”的欲望,使学生养成敢“说”的好习惯。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单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定期举办诗歌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比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环境和机会,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加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训练,促进学生提高“说”的能力,同时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重视学生多“说”敢“说”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作。生活是我们学习语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老舍先生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留意观察生活,注意积累。多观察能为语言表达提供素材,你可以把平时观察到的生活作为说话材料,比如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和同伴分享朝霞,然后述诸于笔端。
另外,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也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写日记一般不要打草稿,要直接写,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日记不一定非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有话则长,但一定要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的态度来对待它,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把你想到的毫不保留地表达出来,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这都说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也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交际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不断锻炼的结果。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训练,要想培养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这样才会“功到自然成”。
杨娜,山东省枣庄师范学校助理讲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郭沫若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也就是说,任何表达必须要有丰富的材料。首先要有广泛的生活积累,学生必须广泛地了解生活,把握生活,认识生活;同时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表情达意才有基础。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也不能只靠阅读词典和语法书籍获得,从古到今,都是通过选文让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或记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都是一篇篇典型规范的“言语作品”,不仅记录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抒发了人间各种情感,能够让学生了解生活,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认识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说明了熟读背诵对表达的重要性,所以在广泛阅读的前提下,应多背诵多积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例如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或《读者文摘》之类的读物,对那些精彩的语言片段要摘抄并尽量地背诵下来。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增加语言积累。在以后的表达中就会有范本可依,更为重要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能够提高自己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时的信心。
语文能力中的“听”与“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听是说的基础,要想会说,就需要养成爱听、多听、会听的好习惯。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它说明听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所谓“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不少教师不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说”这一基本功的训练,错误地认为“说”是人之本能,完全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我认为,“说”字当头,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仅要求学生要“听”,还要要求学生在故事讲完后要“说”,说感想,说体会,说收获,甚至发表对故事本身的意见,每次时间不需要过长,一般有两三分钟的自由表达。要求学生在“说”时要把句子说通顺,能表达自己的主要意思。
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那些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平时胆子小、不善言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体验一下回答问题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大胆地回答问题了。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启发,绝对不能当面训斥,特别是对一些胆子小的同学,更不能当众羞辱他。如果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而是对“抢答者”严肃批评,对“误答者”嘲笑挖苦,对“未答者”冷淡忽视……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就会变成老师在唱独角戏,没有学生愿意回答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说”的欲望,使学生养成敢“说”的好习惯。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单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定期举办诗歌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比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环境和机会,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加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训练,促进学生提高“说”的能力,同时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重视学生多“说”敢“说”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作。生活是我们学习语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老舍先生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留意观察生活,注意积累。多观察能为语言表达提供素材,你可以把平时观察到的生活作为说话材料,比如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和同伴分享朝霞,然后述诸于笔端。
另外,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也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写日记一般不要打草稿,要直接写,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日记不一定非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有话则长,但一定要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的态度来对待它,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把你想到的毫不保留地表达出来,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这都说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也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交际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不断锻炼的结果。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训练,要想培养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这样才会“功到自然成”。
杨娜,山东省枣庄师范学校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