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概述了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并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以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森林资源;发展及对策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蓄积122.9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
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林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人均资源占有量小
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仅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的森林资源面积就占到全国的41.27%,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森林功能的发挥。之所以出现这种分布不均的现象,除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很大的关系。
1.2 森林质量较差且林地利用率低
我国森林经营较为粗放,林木生长量较低,而且原始林逐步向次生林转化,天然林向人工林转化,以致我国的森林资源逐渐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生态系统逐渐衰退。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有林地只占林业用地的50.1%,林地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
1.3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资源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人们大面积的采伐森林资源,使得用材林和过熟林持续下降,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自身文化的提高,人们逐步意识到生态保护和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以致中、幼龄林在我国森林资源的林龄结构中占绝对优势。
1.4 林业科技落后且专业水平较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科技方面还是在专业水平方面都还较为落后,主要是由于我国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现有技术人员队伍中专业水平达到标准的人也相对较少。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森林平均蓄积量为每公顷69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在芬兰等林业发达国家,森林蓄积量每公顷甚至高达380立方米。同时,我国的人工林蓄积量与世界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工林蓄积量平均为每公顷35立方米,而日本为每公顷179立方米,德国为每公顷266立方米。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艰巨。从清查结果看,森林“双增”目标前一阶段完成良好,森林蓄积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但清查结果反映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森林面积增量只有上次清查的60%,现有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比上次清查少396萬公顷,仅有650万公顷。同时,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0%,质量差的多达54%,且2/3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投入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如期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目标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二是严守林业生态红线面临的压力巨大。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建设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
三是加强森林经营的要求非常迫切。我国林地生产力低,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31立方米的69%,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52.76立方米。林木平均胸径只有13.6厘米。龄组结构依然不合理,中幼龄林面积比例高达65%。林分过疏、过密的面积占乔木林的36%。林木蓄积年均枯损量增加18%,达到1.18亿立方米。
四是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木材安全形势严峻;现有用材林中可采面积仅占13%,可采蓄积仅占23%,可利用资源少,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更少,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生态产品短缺的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3 发展方向及对策措施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着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努力推动我国林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是狠抓资源保护管理,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科学划定并严格落实林业生态红线,制定最严格的林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额管理。严控经营性项目占用林地,逐步推行林地的差别化管理,引导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坚持不懈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非法征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现象。
二是狠抓林业生态工程,确保实现双增目标。进一步增加造林投入,扎实推进宜林地的造林绿化进程。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有效提高造林成林率。加快推进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继续实施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对重点生态脆弱区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继续开展退耕还林。积极推进平原绿化、通道绿化、村镇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增长潜力。
三是狠抓林业全面改革,增强林业发展动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集体林采伐管理、资源保护、生态补偿、税费管理等相关政策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按照公益事业单位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生态公益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对林权流转交易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行林业综合执法和行政审批改革,强化林业执法监管职能,规范审批行为。
四是狠抓森林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效益。建立森林经营规划制度,形成国家、省、县三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完善森林经营补贴制度,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重点推进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工作,带动全国森林经营科学有序推进。逐步停止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主伐,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大径材林,加快推进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不断增强木材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德双.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3):150.
[2]秦国伟.林业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定位与战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1(11):81-86.
关键词:林业;森林资源;发展及对策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蓄积122.9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
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林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人均资源占有量小
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仅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的森林资源面积就占到全国的41.27%,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森林功能的发挥。之所以出现这种分布不均的现象,除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很大的关系。
1.2 森林质量较差且林地利用率低
我国森林经营较为粗放,林木生长量较低,而且原始林逐步向次生林转化,天然林向人工林转化,以致我国的森林资源逐渐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生态系统逐渐衰退。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有林地只占林业用地的50.1%,林地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
1.3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资源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人们大面积的采伐森林资源,使得用材林和过熟林持续下降,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自身文化的提高,人们逐步意识到生态保护和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以致中、幼龄林在我国森林资源的林龄结构中占绝对优势。
1.4 林业科技落后且专业水平较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科技方面还是在专业水平方面都还较为落后,主要是由于我国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现有技术人员队伍中专业水平达到标准的人也相对较少。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森林平均蓄积量为每公顷69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在芬兰等林业发达国家,森林蓄积量每公顷甚至高达380立方米。同时,我国的人工林蓄积量与世界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工林蓄积量平均为每公顷35立方米,而日本为每公顷179立方米,德国为每公顷266立方米。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艰巨。从清查结果看,森林“双增”目标前一阶段完成良好,森林蓄积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但清查结果反映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森林面积增量只有上次清查的60%,现有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比上次清查少396萬公顷,仅有650万公顷。同时,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0%,质量差的多达54%,且2/3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投入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如期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目标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二是严守林业生态红线面临的压力巨大。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建设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
三是加强森林经营的要求非常迫切。我国林地生产力低,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31立方米的69%,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52.76立方米。林木平均胸径只有13.6厘米。龄组结构依然不合理,中幼龄林面积比例高达65%。林分过疏、过密的面积占乔木林的36%。林木蓄积年均枯损量增加18%,达到1.18亿立方米。
四是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木材安全形势严峻;现有用材林中可采面积仅占13%,可采蓄积仅占23%,可利用资源少,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更少,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生态产品短缺的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3 发展方向及对策措施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着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努力推动我国林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是狠抓资源保护管理,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科学划定并严格落实林业生态红线,制定最严格的林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额管理。严控经营性项目占用林地,逐步推行林地的差别化管理,引导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坚持不懈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非法征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现象。
二是狠抓林业生态工程,确保实现双增目标。进一步增加造林投入,扎实推进宜林地的造林绿化进程。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有效提高造林成林率。加快推进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继续实施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对重点生态脆弱区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继续开展退耕还林。积极推进平原绿化、通道绿化、村镇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增长潜力。
三是狠抓林业全面改革,增强林业发展动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和创新集体林采伐管理、资源保护、生态补偿、税费管理等相关政策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按照公益事业单位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生态公益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对林权流转交易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行林业综合执法和行政审批改革,强化林业执法监管职能,规范审批行为。
四是狠抓森林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效益。建立森林经营规划制度,形成国家、省、县三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完善森林经营补贴制度,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重点推进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工作,带动全国森林经营科学有序推进。逐步停止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主伐,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大径材林,加快推进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不断增强木材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德双.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3):150.
[2]秦国伟.林业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定位与战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1(1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