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钰部长的博客态度

来源 :祝你幸福·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钰被人称做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在我的一生中,从事过不同的职业,但‘骨子里’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地探究是我们的乐趣、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将比较认真地做这件事”
  
  将自己的最新文章上传,回复网友的跟帖,而今已成为韦钰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她却坦言迄今也没弄懂“博客确切的含义”。
  与时下流行的博客相比,韦钰的博客显得很另类。几乎看不到任何个人生活经历的展示,她的博客更像一个自由、纯净的学术家园。
  “2004年10月间,我的几个学生在网上开了自己的博客。他们给我也设了一个博客,放上我的照片,将我以前的文章也放上去了。那会儿,我完全不知道博客为何物,由学生帮我维护。后来,觉得这种形式很好,就干脆自己来打理。”
  2005年1月6日,她正式成为博客的主人。她还以“我今天才知道我已经在博客上了”为题贴出了第一篇文章:“各位,我曾经收到过汉博网的通知:博客版块启动了。因为忙,也因为不太熟悉博客,所以一直没有认真地看过。今天打开一看,我已有了版块,但内容我自己也不满意。现在是‘逼上梁山’了,从今天起,我将比较认真地做这件事。今天,我把去年9月写的一篇文章《儿童情感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网上,这是我认真做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能有兴趣和我讨论。”
  
  在网上,人们大都称呼她“院士”、“博士”而不是“部长”
  
  一年多来,65岁的她认真地践行着承诺,已在博客上发了80多篇文章,大多数都引起网友们热烈的回应。它们基本上都与她研究的科学教育、学习科学研究有关,但人们读起来一点儿不会觉得枯燥。《语文学习和电脑》、《我找不到<儿童和平条约>,谁之过错》、《不仅是遗憾——看中央一台新闻节目中幼儿园儿童背诵“三字经”》、《背古诗是否也应选择》……这是位于她的博客阅读排行榜前列的一些文章,通俗的话题一下子就点燃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而今,韦钰博客已有一批固定的读者群。他们常在网上围绕共同的话题一道交流、讨论。一篇文章的最多回帖高达190篇。只要没有出差,她每天都来浏览网友的回帖。尽管不能每一帖都回复,但“对引起较大争论的或者内容与我的意见有较大出入的”帖子,她都会及时跟帖,或参与辩论。
  韦钰是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科教文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所以,她的博客被人称做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一系列耀眼的光环也许会让人望而却步,她在博客中坦白自己的心绪:“不知是否有朋友认为我是专家,又当过教育部副部长,不便和我争论,这就大可不必了。在我的一生中,从事过不同的职业,但是,‘骨子里’是科学工作者。对从事科学的人来说,不断地探究是我们的乐趣、我们的生活方式。”
  一来二去的交锋中,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这位与自己真诚交流的“高官”有什么异样,也就不再有顾虑。而今,在网上,人们大都称呼她“院士”、“博士”或“老师”’,而不是“部长”。
  有的回帖不失尖刻:“韦钰博士:不客气地说,您对中国中小学的现实真相不够了解。如果您能不跟任何人打招呼,装成一个普通家长,打入任何一所学校(最好也转转普通中学),和学生们聊聊,和接送孩子的家长聊聊,和老师聊聊,您就会发现,您的这些研究,在中国目前的现实下,是空中楼阁!”
  韦钰回答得心平气和:“在教育部工作期间,我的确没有分管过基础教育,但如果我没有感觉,我不会把我最后一段的研究生涯放在儿童科学教育上,还费力在东南大学建立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是我自己的选择。”
  有的网友会过来诉诉苦:“尊敬的韦钰老师,你好,我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今天刚查过考试成绩,心情很不好。我学得很努力的一门课只考了60分。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课本、参考书都看过好多遍,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是不是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问题呢?”韦钰不忘幽默地安慰一下:“喂,那位郁闷的大学生,你只是那门课考坏了。”
  
  快乐,源于思想的分享
  
  20多年前,韦钰是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堪称时代的偶像。许多网友因此有一个疑问:学工出身的她何以对青少年教育有着如此深入的研究?
  她在博客中解答:“介入这项研究,是因为我有专业背景,我不出来做,年轻人很难打开这扇门,中国可能会缓好几年。我希望认认真真地为中国教育做一些切实的工作,而不是理念的探讨。”
  韦钰的博客正是她所力倡的科学实证精神的体现。每参加了一个活动,她都会在博客中详细地记录下活动的过程,描述问题她会引用大量材料做例证,少有空洞的理论。
  2006年1月7~9日,韦钰和她的同事们在北京实验二小举行北京市“做中学”科学教育教师高级培训。韦钰照例将每天详细的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第一时间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我把培训的过程写出来,就是希望大家看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并共同讨论,提出建议。现在,教育改革的培训许多是只讲理念不讲操作,很多专家从这里飞到那里,满堂灌,讲了许多空洞洞的理念就跑了,怎么操作,不管。我们应该提倡在探究式教学的教师培训中,尽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培训也应在做中学。我不想讲大道理,只想通过一个个具体例子,来表达我对教育的看法甚至批评。”
  也许是这份平实与认真,使她的博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网友们发帖子这么评价:“博客实际上是一种态度。韦钰的博客体现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忠实于自己的人生观,忠实于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这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网络生存方式’这种带点儿噱头的意义,而体现更多的是一种人格魅力。名人写博客,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平等与分享,基于网络的平等,基于思想的分享。”
  “原以为博客大都是年轻人、追求时尚的人的事,但看了这位教育高官的博客之后,让我感到惊讶。这位科学家的博客日志还真不少,而且语言十分平和,她可谓一位‘真正的’博客,别人有留言,她就会回复。对教育问题的探讨非常富有爱心,一点儿没有官人官腔。许多博客主人对别人的留言几乎就没有回复过,好像博客仅仅是一种个人展示,而不是一种交流。韦钰老太太的博客真的很平易,她在博客网页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名字和‘玉照’,的的确确是一位真正的博客。”
  “有人说,现在,不知道博客的人一定落伍了。博客是什么?怎么才能充当一个好的博客?我们现在并不知道,我们只是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博客好像是一种时尚,一种新的玩法,但像韦钰如此认真的特殊‘博客’,难道会不让人对博客的作用有新的遐想?”
  “部长,加油啊!”……
  
  背景资料: 韦钰,女,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长,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1997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的夏巴克先生发起,2001年,由我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在中国推广。其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全程合作,儿童与老师手牵着手共同走入科学课堂,用自己的身体和大脑来体验科学。
其他文献
从妙乐很小的时候,我开始给她讲睡前故事。关灯后,她睡不着我就给她默讲简单的故事,比如三只小猪、白雪公主、小锡兵……慢慢长大了,她对于简单的故事不满足了。  有一天,她说:“妈妈,别讲故事了,我们来聊聊天吧。”我觉得惊讶又有趣,小小的人儿知道聊天了。  于是,睡前小聊,成了我和女儿亲密交流的珍贵时光。但有时,她的一句话也能让我一口喷出血来。  这天晚上爸爸带妙乐在楼下玩的时间有点儿长,回来得比平时晚
期刊
都知道猫爱吃腥,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猫也爱吃草,我们家率先发现这个事的是儿子。  有一段,家里新收养了一只小猫唤作露西,刚来的时候挺活泼,养着养着就不精神了,食量大减。  儿子忽然想起来,说:不如喂点草给它吃吃看,也许是它自己舔毛毛舔的,又吐不出来。  儿子说,以前家里的那只大猫迪娜整天在外面玩,有一回在家里吐出一团东西来,全是自己的毛毛,他注意到,迪娜就经常在外面草地里吃草。  经儿子这么一说,我
期刊
我住所旁边有一座被各类培训机构占满了的大楼,每到下午放学之后,特别是双休日、节假期间,周围停满了车辆,站满了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可谓车满为患,人满为患,有点像农村赶集那样摩肩接踵。看上去,进进出出的既有学龄前儿童,也有正在读书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其中也不乏已经长大成人的美女、小伙。虽然对现在孩子们的课外辅导班之多有些了解,但是究竟有哪些學习班,却知之甚少。  于是,鼓足了勇气,走进了这座对我
期刊
如果你对人贩子的骗术认知还停留在:“我帮你看会儿孩子”“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小朋友真漂亮,叔叔给你糖吃”这种初级阶段,那么你家的孩子就太危险了!随着家长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人贩子的招数也在不断升级!我们来看看有“经验”的妈妈们怎么说——  招数1:假装“制服”人员,趁机带走孩子  上个星期天下午,我和宝宝在家,拿些积木让他在餐桌上玩,自己躺在客厅沙发上戴着耳机听音乐,听着听着就迷糊了。餐厅靠门口,客
期刊
午夜,门外那一声叹息。冬夜难眠,今晚的月尤其明亮,突如其来的降温,让这午夜的被窝都冷飕飕的,而这个子夜我的无眠,却无关这天气。  因为孩子。  像往常一样,在校门口接儿子回家时,只见他一脸的兴奋。跑步过来的时候,我问孩子是什么原因这么高兴,孩子一脸“意外”地说:“没有啊,没什么事儿。”  拉着孩子的手回家,见他也不想多说什么,我就把这个话题岔了过去。一切一如之前每个夜晚,回家后的晚餐、自修、洗漱等
期刊
一次,我去朋友那办事。下午的时候,朋友接到她7岁儿子打来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跟妈妈说,他已经把米饭焖上了,正在炒菜呢,发现冰箱里没有西红柿了。  当朋友把这些告诉我时,我很吃惊:一个7岁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妈妈没有回家的时候主动去做饭?问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说儿子上小学后,她做饭时会把他叫到厨房,告诉他哪些菜怎么做。有时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会打电话让儿子去做她教过儿子的那些菜,让儿子做好了等她回
期刊
老爹:  我生在一个讲道理的家里,自己的大、小事,都会有一个平等的商量,“民主”这个词就是在家里学会的。现在想一想,能够记得的几件事,当时自己的“道理”也很勉强很强词夺理,有不依不饶的嫌疑,事后也有站不住脚的,只是当时的老爹老妈,还是依了我。孩子需要逐渐地学会讲道理啊!  很庆幸,我们家遇事商量的宽松气氛,直到今天还保持着。从小就以为所有的家庭都是这样,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家庭氛围。这次陕西支教才发
期刊
刚生完老二那段时间,我还没出月子,老公临时有事需要回国一个月,每天晚上都是我一个人带着俩孩子。或许是因为没有依靠,我反而更加强大,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帮助自己把已经疲惫到极限的身体恢复过来。  老二醒来之前,会有10分钟征兆期。他会先轻轻地、慢慢地动一动、扭一扭、哼两声、再迷迷糊糊地睡着,然后再开始动作大一点,声音大一点,但并没完全醒来。这个时候,我会以最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幻想此刻我是躺在
期刊
这天是个雨天。  风吹开了窗前的那本书,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雨季不再来。  《雨季不再来》是我最近读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散文集,本书作者正是我心中永远的三毛。《雨季不再来》是三毛少女时期写的一本记录她雨季的特殊事情,文章富有童趣,语言特别但又易懂。  一提到三毛,我就来劲。虽然我只读过她的这一本书,但从她文章的字里行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她做的事我都理解。我了解很多她的事
期刊
背景:这是一位妻子写给丈夫的信。此信未经任何文字加工,完全是流浪母亲对生存的原生态记录。  本文作者“红”,今年34岁,当年因家境贫寒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于是,将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可是,结果怎样呢?    大昌:  两年以前,我去新疆打工,在那儿摘棉花,挣了2000元钱。当我满怀喜悦回来的时候,你已经与一个杜十娘式的女人好上了。她虽然没有百宝箱,却有二十多万,这二十万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