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顶层设计,教材缺乏整体性规划,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等.为此,我们要提升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连贯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以实现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2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中小学校开始意识到应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因此,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将中小学课程有效地衔接起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顺其自然地过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缺失
从目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没有进行有效的垂直衔接,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顶层设计缺失现象严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难以将素质教育目标落实到位,这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越来越难开展.在数学课程建设中,许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全面育人观念.比如,在对课程进行建设,以及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全面發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进行有机融合;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将其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
2.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规划缺乏整体性
中学数学教材中,会出现一些与小学数学重复的内容,从而形成重复教学,浪费资源.而在小学教材中,也会简单地提及一些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因此,由于教材的编写人员不同,导致中小学教材的规划缺乏整体性,教材内容没有有效地衔接起来.比如,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会学到“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而在初中七年级的数学教材中,也安排有“几何图形”相关内容.初中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前,需要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再引出新的知识,这会占用一部分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出现重复教学现象.
3.对数学教学目标的把握缺乏有效性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会涉及相同主题的内容,但内容的深度不同,广度也不同,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学段,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小学阶段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直观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感知不同的几何图形.而在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给出正确的证明过程.但是,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造成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停留在同一层面,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策略
1.提升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连贯性
要将中小学数学课程有效地衔接起来,就必须对中小学数学课程进行统一规划,提升其连贯性和整体性.教师需要从教材的视角出发,对知识结构体系中各知识点所处的地位以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系统.比如,对中小学数学中四大板块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将数学教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连贯起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螺旋式提升.以“数与代数”为例,中小学数学在这部分内容的衔接上,可以将“负数的认识”作为衔接点,在小学阶段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现象去判断负数的含义,而初中阶段则将负数融入数学运算中,培养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训练方法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高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有效性.比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微课等手段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分数与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例”“圆柱与圆锥”等分散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使学生能够对各知识点进行迁移学习,从而形成与教学实际相符的新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对知识结构体系的重构,不仅能够实现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还能将数学知识中的核心内容凸显出来,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建立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具有阶段性特点,又具有连续性特点,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是可以通过测评判断出来的.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比如,建立一个题库,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测评,并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等作为测评的标准,针对每一项测评标准,设计相应的检测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测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个知识点以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去检测;可以给出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判断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衔接上,要注重提升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保障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核心素养评价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呈现螺旋式的提升,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青建, 王邵惠子.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文化题材开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7-312.
[2] 孔凡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难题的破解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1-6.
[3] 马云鹏.数学核心素养及其特征分析[J].小学教学,2017(2):8-11.
[4] 阮征, 沈南山.从核心素养到学科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7(5):1-3.
(责任编辑 罗艳)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2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中小学校开始意识到应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因此,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将中小学课程有效地衔接起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顺其自然地过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缺失
从目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没有进行有效的垂直衔接,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顶层设计缺失现象严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难以将素质教育目标落实到位,这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越来越难开展.在数学课程建设中,许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全面育人观念.比如,在对课程进行建设,以及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全面發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进行有机融合;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将其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
2.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规划缺乏整体性
中学数学教材中,会出现一些与小学数学重复的内容,从而形成重复教学,浪费资源.而在小学教材中,也会简单地提及一些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因此,由于教材的编写人员不同,导致中小学教材的规划缺乏整体性,教材内容没有有效地衔接起来.比如,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会学到“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而在初中七年级的数学教材中,也安排有“几何图形”相关内容.初中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前,需要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再引出新的知识,这会占用一部分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出现重复教学现象.
3.对数学教学目标的把握缺乏有效性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会涉及相同主题的内容,但内容的深度不同,广度也不同,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学段,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小学阶段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直观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感知不同的几何图形.而在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给出正确的证明过程.但是,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造成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停留在同一层面,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策略
1.提升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连贯性
要将中小学数学课程有效地衔接起来,就必须对中小学数学课程进行统一规划,提升其连贯性和整体性.教师需要从教材的视角出发,对知识结构体系中各知识点所处的地位以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系统.比如,对中小学数学中四大板块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将数学教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连贯起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螺旋式提升.以“数与代数”为例,中小学数学在这部分内容的衔接上,可以将“负数的认识”作为衔接点,在小学阶段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现象去判断负数的含义,而初中阶段则将负数融入数学运算中,培养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训练方法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高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有效性.比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微课等手段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分数与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例”“圆柱与圆锥”等分散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使学生能够对各知识点进行迁移学习,从而形成与教学实际相符的新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对知识结构体系的重构,不仅能够实现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还能将数学知识中的核心内容凸显出来,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建立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具有阶段性特点,又具有连续性特点,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是可以通过测评判断出来的.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比如,建立一个题库,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测评,并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等作为测评的标准,针对每一项测评标准,设计相应的检测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测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个知识点以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去检测;可以给出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判断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衔接上,要注重提升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保障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核心素养评价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呈现螺旋式的提升,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青建, 王邵惠子.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文化题材开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7-312.
[2] 孔凡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难题的破解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1-6.
[3] 马云鹏.数学核心素养及其特征分析[J].小学教学,2017(2):8-11.
[4] 阮征, 沈南山.从核心素养到学科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7(5):1-3.
(责任编辑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