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采取多方面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就是进一步的巩固语文知识。因此,本文针对于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外作业是由教师设计,分配给学生在非上学时间完成的任务。尽管反对小学阶段布置课外作业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但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经过科学设计的课外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它不只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方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设计严谨科学的课外作业。
一、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其形式、内容都要做统一的规定,完全的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需求。因此,新课标改革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提出了几点要求:1、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2、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机会独立思考决策、体验感悟和创造应用。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以及不同于他人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语文的学习效率并且兼顾学生的主体个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适合自己的作业。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做作业的兴趣。
二、尊重差异,作业多层次性
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有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身心发展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有差异的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呈阶梯性,注意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三、关注兴趣,作业多样化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语文作业设计首先应该从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作业内容,如学完古诗《绝句》后,抄写可设计为“用喜欢的形式书写这首诗”,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惊喜地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的作业。因为这时的作业已不是单一的语文作业,而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一幅幅美观的书法作品。由此不难看出,同学们对作业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中也流露学生对作业的喜爱,同时对展现学生的个性,为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质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多设计些动手动脑且趣味性强的语文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動手、动脑、想像、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作业设计应注重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当然,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符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但是在优化重现式作业的同时,更多地应当设计创新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语文作业的训练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
五、作业设计应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入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现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弱,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仅仅囿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业内容,利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自己做张贺卡写上祝福献给妈妈。
综上所说,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改革,这一改革应以师生树立正确观念为前提,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这样语文课外作业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自主创新潜能的释放,也许一时看不出成效,但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岳池县苟角小学校)
课外作业是由教师设计,分配给学生在非上学时间完成的任务。尽管反对小学阶段布置课外作业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但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经过科学设计的课外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它不只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方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设计严谨科学的课外作业。
一、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其形式、内容都要做统一的规定,完全的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需求。因此,新课标改革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提出了几点要求:1、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2、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机会独立思考决策、体验感悟和创造应用。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以及不同于他人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语文的学习效率并且兼顾学生的主体个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适合自己的作业。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做作业的兴趣。
二、尊重差异,作业多层次性
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有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身心发展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有差异的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呈阶梯性,注意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三、关注兴趣,作业多样化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语文作业设计首先应该从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作业内容,如学完古诗《绝句》后,抄写可设计为“用喜欢的形式书写这首诗”,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惊喜地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的作业。因为这时的作业已不是单一的语文作业,而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一幅幅美观的书法作品。由此不难看出,同学们对作业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中也流露学生对作业的喜爱,同时对展现学生的个性,为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质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多设计些动手动脑且趣味性强的语文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動手、动脑、想像、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作业设计应注重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当然,重现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它符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语言材料的记忆、积累。但是在优化重现式作业的同时,更多地应当设计创新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语文作业的训练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
五、作业设计应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入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现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弱,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仅仅囿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业内容,利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自己做张贺卡写上祝福献给妈妈。
综上所说,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改革,这一改革应以师生树立正确观念为前提,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这样语文课外作业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自主创新潜能的释放,也许一时看不出成效,但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岳池县苟角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