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碳经济是人类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作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经济发展平台,城市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文章从外部性的角度对低碳城市建设进行分析,从政府视角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政策制定建议。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TU984.1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82-01
近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代表的重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碳”这一新概念随之诞生,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步被低碳经济模式所取代,城市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单元,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低碳发展的关注重点。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对于低碳城市,主要有这样一些看法:付允等(2008)提出,要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夏堡(2008)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汪云林、李丁(2008)认为,低碳城市应当以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同时改变生活方式、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概括起来,低碳城市是指发展以低碳经济为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以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为目标。
二、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
低碳城市建设这场世界性的革命为城市建设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现代城市发展的指路明灯
建设低碳城市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提高城市能源利用率,从而实现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城市成为一个自行组织、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系统。
2.为城市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
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面对减排压力,调整城市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监控的执行、城市居民观念的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建成凸显自身特点的环保宜居城市。
3.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城市的建设,催生了一系列低碳产业和环保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低碳城市的外部性效应
经济学认为,外部性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在商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一个人使他人遭受到额外成本或获得额外收益,而没有通过当事人以货币的形式补偿时,外部性就产生了。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正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活动使他人获得额外利益,而自身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即他人未承担获益成本;负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活动使他人遭受到额外的成本,而自身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即他人未获得损失补偿。可见,外部性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溢出效应,而不是当事人自愿接受的。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由乡村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环境承载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城市迅速扩张的附属品,而这正是由于个人或各种利益集团为获取更多额外经济利益而将外部性成本转嫁给社会造成的,由此可见,城市的开发与建设会带来外部性,如果外部性被忽略,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和生态破坏成本没有人愿意主动承担,就会造成市场失灵。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则会充分考虑到外部性效应,将城市化进程绿色化,生态化。
四、建设低碳城市的政策思考
从外部性解决的角度,作为低碳城市建设主体的政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思考:
1.企业、民众和政府三方博弈,互相牵制
依据科斯定理,自然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不同使用者可以通过协商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自然资源消费市场中存在三个利益集团,即企业、民众和政府。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三个利益集团的相互牵制:民众监督企业的生产行为,要求企业实现低碳生产,同时要监督政府是否充分履行监管职责;政府要充分履行环境监管职能,同时要督促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企业在加快自身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可以主动要求政府予以一定的资金或技术支持。
2.企业一体化发展
企业的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之一。政府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之间的正当竞争,对低碳企业适当补助,对高排放量的企业要征收重税,逐步淘汰;另一方面要推动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企业重组和技术共享,这样先进带动落后,共同推动城市低碳化建设。
3.课税政策
课税也是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既然自然资源的使用者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又没有人愿意为产生的成本埋单,政府就可以根据企业碳排放量的多少进行征税,将环境开发中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使企业降低排放量。
4.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转移性支出,可以通过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不仅要对生产企业进行直接补贴,如降低税收,对设备更新提供补助等,还要对消费者实行间接补贴,如给予低碳产品的价格优惠等。
5.环境管制及相关法律
负外部性问题的存在是由于环境产权的界定与交易成本高于整体收益,所以能否降低制定和执行环境产权的交易成本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政府实行管制,可交易的碳排放许可证制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来进行强制管理。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TU984.1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82-01
近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代表的重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碳”这一新概念随之诞生,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步被低碳经济模式所取代,城市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单元,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低碳发展的关注重点。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对于低碳城市,主要有这样一些看法:付允等(2008)提出,要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夏堡(2008)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汪云林、李丁(2008)认为,低碳城市应当以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同时改变生活方式、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概括起来,低碳城市是指发展以低碳经济为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以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为目标。
二、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
低碳城市建设这场世界性的革命为城市建设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现代城市发展的指路明灯
建设低碳城市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提高城市能源利用率,从而实现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城市成为一个自行组织、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系统。
2.为城市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
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面对减排压力,调整城市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监控的执行、城市居民观念的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建成凸显自身特点的环保宜居城市。
3.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城市的建设,催生了一系列低碳产业和环保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低碳城市的外部性效应
经济学认为,外部性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在商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一个人使他人遭受到额外成本或获得额外收益,而没有通过当事人以货币的形式补偿时,外部性就产生了。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正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活动使他人获得额外利益,而自身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即他人未承担获益成本;负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活动使他人遭受到额外的成本,而自身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即他人未获得损失补偿。可见,外部性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溢出效应,而不是当事人自愿接受的。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由乡村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环境承载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城市迅速扩张的附属品,而这正是由于个人或各种利益集团为获取更多额外经济利益而将外部性成本转嫁给社会造成的,由此可见,城市的开发与建设会带来外部性,如果外部性被忽略,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和生态破坏成本没有人愿意主动承担,就会造成市场失灵。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则会充分考虑到外部性效应,将城市化进程绿色化,生态化。
四、建设低碳城市的政策思考
从外部性解决的角度,作为低碳城市建设主体的政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思考:
1.企业、民众和政府三方博弈,互相牵制
依据科斯定理,自然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不同使用者可以通过协商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自然资源消费市场中存在三个利益集团,即企业、民众和政府。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三个利益集团的相互牵制:民众监督企业的生产行为,要求企业实现低碳生产,同时要监督政府是否充分履行监管职责;政府要充分履行环境监管职能,同时要督促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企业在加快自身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可以主动要求政府予以一定的资金或技术支持。
2.企业一体化发展
企业的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之一。政府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之间的正当竞争,对低碳企业适当补助,对高排放量的企业要征收重税,逐步淘汰;另一方面要推动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企业重组和技术共享,这样先进带动落后,共同推动城市低碳化建设。
3.课税政策
课税也是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既然自然资源的使用者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又没有人愿意为产生的成本埋单,政府就可以根据企业碳排放量的多少进行征税,将环境开发中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使企业降低排放量。
4.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转移性支出,可以通过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不仅要对生产企业进行直接补贴,如降低税收,对设备更新提供补助等,还要对消费者实行间接补贴,如给予低碳产品的价格优惠等。
5.环境管制及相关法律
负外部性问题的存在是由于环境产权的界定与交易成本高于整体收益,所以能否降低制定和执行环境产权的交易成本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政府实行管制,可交易的碳排放许可证制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来进行强制管理。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