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词典的体会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词典,是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也没有想到自己能编词典,但居然从诚惶诚恐地编写第一部词典《印度文化词典》开始,一发不可收,一下连续编辑出版了三部词典,而且得到同行的认可和使用。现在正在主持翻译大型四卷本、约两百万字的《简明印度文化百科全书》,中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写作过程和心理历程。
  编写《印度文化词典》,首先为了自己方便查阅,编写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2002年,本人有幸进入印度尼赫鲁大学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感觉走到了浩瀚无边,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印度文化的大海边上,一年时间甚至感觉到还没有游入大海就到期了,实在不忍就此离开。于是,试探性地问中国驻印度使馆教育处老师可否延长一年,回答是完全可以,非常振奋,于是得寸进尺地问能否攻读博士,回答是可以一试,不禁喜出望外。在印度生活过的中国人对印度的部门办事效率之低深有体会,不料在印度的ICCR和尼赫鲁大学的手续办得出奇顺利,在国内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兰州大学一路绿灯,居然很快办成了。
  进入紧张的读博阶段后,一接触到印度两大史诗的阅读,第一天竟然连《罗摩衍那》的第一行都没有读完,为什么?这之前我对印度文化背景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碰到不懂的词,一下找不到合适的词典,好不容易问别人,一个词又引出一大串别的背景词,这一大串背景词听都没有听过,听不清也记不住,一下全懵圈了。
  我这么无知,看来这个书是无法读下去了。但又必须硬着头皮读下去啊!于是采取了一个最笨的办法:每弄懂一个词,为了防止遗忘,赶紧记下来,以后遇见的词按照字母顺序记录,以方便查阅。大约半年以后,才步入正常的阅读速度,心里如释重负。
  就这么个笨办法,居然解决了大问题,大多数遇到的词都能查到,少数查不到的用迂回办法也能悟出意思来,悟出意思的新词再进入词汇本。居然在六年的学习之后,这个词汇本成了一本词典的雏形。后来想,大概国内学者有过和我一样的困惑,于是有了和大家分享的念头,又增添了许多词,最初取名《印度文化小词典》,排版出来后一看,远远比小词典大,于是改名《印度文化词典》,于2010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当年10月,去北京大学开会,大着胆子拿了五十本,和与会的学者分享,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
  自知之明地讲,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本词典不够格,无论从体例上、解释上,还是词条长度上,都很粗略,甚至有些基本词汇都没有列进去,还有许多错误,当时只不过是解决了一时之需要。对于我自己,是一次学习和历练,为后来的深入研究铺垫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几部词典的编写和翻译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之所以要写《泰戈尔词典》,是在印度和中国都找不到这样一部专业词典。如果国内没有,还可以理解,印度作为泰戈尔故乡竟然也没有,就有些不可理解。首先,为了自己学习的需要,也是在学习过程中把碰到的有关词汇积累下来,保存下来,几年下来,汇集了非常可观的泰戈尔词条,这些词条比《印度文化词典》丰富得多,因为泰戈尔本身就是印度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对于这部《泰戈尔词典》的完成,要衷心感谢董友忱教授和孙宜学教授。2008年在北京大学开会,向董友忱教授说起我正在编写《泰戈尔词典》,董老说他正在准备翻译《泰戈尔全集》。董老提出能否双方配合,把《泰戈尔全集》中的词条放入《泰戈尔词典》,他的拉丁语化了的原词条及解释原封不动地纳入《泰戈尔词典》,这样就做到了两者的一致,避免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因全集和词典的不一致带来的困惑甚至误解,这和我内心的想法正好不谋而合。于是,董老每完成一卷,立刻把该卷里的词条和解释发过来,三十三本《泰戈尔全集》里的所有词条在全集出版之前全部纳入了《泰戈尔词典》,大大地丰富了词典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做到了词典和全集的完全统一,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配合。
  我在《泰戈尔词典》里没有专门感谢孙宜学教授,向他诚恳道歉。我在编写时,专门请教孙老师,能否使用他的《泰戈尔与中国》、《泰戈尔之旅》等大作中的词条和内容,孙老师欣然答应,并说他为我能使用感到高兴,所以毫无顾虑地使用了书里的内容,特别是接待1924年泰戈尔访华的人物、中国几十年来研究泰戈尔的学者的名字以及他们出版的书、发表的研究文章等。如果没有使用孙老师现成的资料,让我自己搜集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精力,多走多少弯路,而且效果可能远远不如孙老师的资料。孙老师的宽容大度使得词典和孙老师书里的人物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统一,而且也大大丰富了词典的词条和内容。也感谢白开元老师,他一直支持、鼓励我编写《泰戈尔词典》,他又是泰戈尔全集的主编之一,我使用董老的资料也等于使用他的资料。
  有了前面的两部词典,感觉方便多了,但还有缺憾,在阅读两大史诗和印度教经典时,好多词查起来不方便。由于编写前两部词典的惯性力,又想有一部《印度古典文学词典》,如果从搜集词条开始,所花精力肯定要比前两部大得多。求助于印度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他们有一本Puranic Encyclopaedia——A Complete Dictionary with the Epics and Puranic Literature,通过分析,觉得这实际上算一部《印度古典文学词典》,因此决定以此书名进行翻译,不失原词典题目的意思和内容。由于是印度使馆推荐,因此版权没有顾虑,前两部词典虽然署名为集体合写,实际上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一部书一个人无论如何在短期内翻译不出来,于是组织了翻译团队,制定出翻译原则,分工完成。仅翻译初稿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然后就是统稿,实际上统稿更繁重,责任更加重大。统稿有两个任务,一个就是统一书中的人名、书名、地名、朝代名等专用名词;另一个就是纠正翻译意思欠准确、表达欠明晰、风格不一致之处,仅统稿又花了一年多时间。
  《泰戈尔词典》和《印度古典文学词典》从策划到最后完成,前后花了七年多时间,后面由于出版经费等问题,颇费周折,总算是出版了。
  事情是不是完美了、该告一段落了?我自己没有这个感觉,而且意犹未尽,有些事在冥冥之中有些机缘。正好浙江大学闻中教授和印度联系了一批翻译的书籍,其中一部是《简明印度文化百科全书》,为四卷本,每卷六百多頁,约五十万字,四卷翻译下来约两百万字,至少算一部中型词典,闻教授提议由我主持翻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初稿已经由我的团队翻译完成,我自己承担了第二卷的翻译,已经和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如果这一部词典出版,对我而言就基本上告一段落了,因为这部词典大大地弥补了第一本《印度文化词典》的不足,我心里就踏实多了。有了这几部词典,做印度学研究基本上就够用了。
其他文献
作家叶永烈先生已去世,因其早年曾是青少年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的主力作者,不禁使人想起一时洛阳纸贵、总印数达到一亿册的《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被定为中国青少年科普丛书,最早版本是1961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当然,说到《十万个为什么》就不能不追本溯源。《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科普小册子,第一版只有简短的五万字。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并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伊始,我国的城市文化正在从大力建设、繁荣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即以文化消费带动城市文化更新、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台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康少邦、张宁编著的《城市社会学》一书中,就以“作为社区的城市”为题指出:“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人们都生活在社区中。”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到每位城市居民切身的文化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微更新、微改造成功与否的重要
期刊
历史教科书无论如何简略,有两个邵阳人都必然被载入,那就是魏源和蔡锷。多年以前,我第一次上岳麓山瞻仰蔡锷墓,郑重其事的作了一首打油诗,还记得前两句:昔年桑梓闻令名,今日寂寥访蔡坟。他是军人的楷模,但影响超越了军界、时代和地域。蔡锷逝世以后,蔡家人生活在辛亥革命元勋、护国将军的光环下,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也被各界人士聚焦。险被没收的“逆产”  1926年下半年,已经是蔡锷逝世十周年,此时湘省局势大变
期刊
一、负笈美国,只求归来  杨联陞(1914—1990),字莲生,河北清苑(现在河北保定)人,美国哈佛大学著名中国史教授。杨联陞先生虽然逗留美国几十年,终老于美国,但是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心中装的不仅有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也有深沉的家国情怀。  1930年,十七岁的杨联陞与保定私立志存中学国文教师缪钺的妹妹缪鉁成婚。婚后,他从保定到北平,进入地处“门巷宣南”的北师大附中读书。1933年,学校推荐
期刊
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迷影者中,很多都看过一本名为《沉重的肉身》的书。这不是一本影评集,作者也非电影人,但是此书却意外地成为众多迷影者的共同记忆。该书作者刘小枫也因此而在思想界之外的电影界享有了被文艺青年们广泛尊崇的殊荣。  书的副标题为“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读来学术且拗口。也许是因为书名中“肉身”一词或封面裸女图的感召,以及对当时影迷们热烈追捧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的引用,此书意外地在影迷
期刊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化巨匠,一位“无家可归”的大家。有人称他为教育家、散文家、翻译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装帧艺术家、中国漫画之父、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称他是:“人间画家第一人。”“子恺漫画无远弗届,子恺画家无人不晓,这是中国画史上前未之有的。”“子恺的画已在中国画史上建立了一座‘丰碑’。”(《教惟以爱:丰子恺的艺术世界》)直接支持丰子恺创作《护生画集》,为之作序、题
期刊
当2020急景残年之时,美国再掀狂澜的新冠疫情加上晴天霹雳般的傅高义老师噩耗,令我多日寝食不安。天地苍茫,凛冬已至,临风怀想,不禁百感千端萦怀,于年末写下悼诗一阕:  悼傅吟  惊闻哈佛傅高义教授骤逝,哀感无端。傅者,父也。傅老师唤我为“中国儿子”,我们见面必以“父子”相称。  天涯枯辙颇离枕〔1〕,厚衾暖月忘夜沉。  树蕙唯知荫涸泽,滋兰但识解危心。  诗存诸往启来者〔2〕,文立孤标试石金。  
期刊
一  2020年10月15日,也就是周云蓬来佛山的第三天,我跟先行书店老板石头陪他去逛祖庙。祖庙里有不少门槛,台阶也很多,在助手的引导下,进进出出,上上下下,还算顺利。在工作人员标准的导游式解说中,我们在里面走了大概一个钟头,然后就出来了。本来还想带他去岭南天地、梁园这些地方走走,他说有点累,不想去别的地方了,直接去书店吧,然后我们就离开了。  在祖庙,周云蓬主动提出做了两件事,一是拜北帝,一是跟
期刊
该文基于新时期开拓性作家刘心武小说中的视觉书写,进一步考察这一时期男性话语中的女性镜像,认为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女性镜像并没有大的改变,即女性是促发男性成长的阶段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