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装者》和《琅琊榜》后,胡歌决定停一停,朋友的反应是“神经病”:这会损失大把片酬。可掌声、名誉、光环、追捧,他10年前就感受过了。他想沉淀一下,而好的演员是敢于停顿的。
胡歌常被提起的是他的“艰苦朴素”:用的手机是iPhone5S,抽的烟是“中南海点八”,打火机不用自己花钱,来自《琅琊榜》剧组的ZIPPO定制:正面是一尊线条精美的佛像,背面是一首关于梅长苏的小诗:“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当初读完整部小说,胡歌并没有把梅长苏和自己的经历联系到一起。直到他接下这部戏,开始不断被问:“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你会因此更贴近这个角色吗?”
曾经,一场车祸差点要了胡歌的命,半张脸一度面目全非,缝过一百多针并整修后,右眼还是留下一道明显的疤。
“演戏调动情绪,并不一定要把自己和角色对应起来。”胡歌说,“但确实,死过一次这种经验是宝贵的。在我的创作中,都会成为我特别的东西。”
原来他还有演技
导演姜伟用“灾难”形容胡歌给《猎场》带来的破坏:走到哪,剧组都会被人围观,影响进度。这个因《潜伏》等剧而极具口碑的导演,此前“从未用过这么帅的男演员”。
《猎场》里,郑秋冬毕业,起家,坐牢,用假身份重起炉灶,被戳穿后再次沉沦……经历跌宕起伏,性格跨度极大。这个角色让胡歌亢奋。“有点像演话剧时,充满创作激情,时不时就蹦出点新想法。”胡歌描述,“那种感觉和金钱名声都没关系。我会觉得我和艺术又近了一点,我做的职业是值得尊敬的。”
那些“时不时蹦出的新想法”,到姜伟那儿汇成一股股信息流:年少轻狂这样表现会不会好?人物发式是不是该换?这件事你是不是这样认为?
故事早期最精彩的一场戏,是郑秋冬和竞争对手袁昆的对峙。“90%的演员会把它处理成一个战士和另一个战士的对撞。但其实,对袁昆前辈,郑秋冬要带着尊重,用以小博大、以弱博强的心态来挑战。胡歌一开始就找对了。”姜伟强调:“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姜伟最诧异的是胡歌的台词功夫。长达两页A4纸的独白,胡歌能一字不动背下来。“他不改词,他相信自己能把这样的台词表达出来。”姜伟说。但对剧本的“二度创作”其实是胡歌的嗜好。唐人影视公司总裁、与胡歌合作了13年的经纪人蔡艺侬感受极深:那些“先天不足”的剧本,总会被胡歌改得密密麻麻的。
胡歌把《猎场》的剧本拿给做猎头的朋友看,对方说:“完全对,非常严谨。”他再反复推敲,终于发现什么也改不了,郑重推荐给公司:“这是教科书式的剧本。”
演绎大段台词,在演过话剧《如梦之梦》之后,对胡歌而言并不算难。一起被调整过来的,还有他的“信念感”。“我心理素质不好,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但舞台不容你出错,出错也要迅速找补回来。排完后信念感强了不少。”意识到这一点是在《生活启示录》。在这部戏里,胡歌发现自己不再去关注一些表演技巧,而是从心理状态上找感觉。
《生活启示录》是胡歌在《如梦之梦》后接的第一部戏。《如梦之梦》之前,胡歌曾有过一段艰难的突破期。
2010年春节,胡歌在家看电视,遥控器换了一圈,三个台都有他,分别播着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2009年的《仙剑奇侠传3》,还有2010年的《神话》。换了不同名字,却演着同样的角色:衣袂飘飘的古装美少年。
他试图摆脱“蹦来蹦去”的“翩翩美少年”形象,演其他类型的角色。但在当时,并没有什么人信任他。
《如梦之梦》有一半是他“预谋”来的: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明确强调自己想要尝试舞台剧。没过多久,赖声川找到了他。
《如梦之梦》在北京的观众里有很多“圈内人”,其中就包括《生活启示录》的编剧王丽萍和《琅琊榜》的制片人侯洪亮。
之前,侯洪亮就和胡歌谈到《琅琊榜》,他们要找一个“能够连接两个世界的人”——古装戏和网络小说的年轻人世界,以及山东影视集团的正剧世界。胡歌在舞台上的表演,最终让侯洪亮下定了决心。
《琅琊榜》在前,《伪装者》在后,胡歌接连演了“山影”的两部戏。前一部戏,梅长苏安静、沉默、命不多时,却自带威严;后一部戏,间谍明台天真尚未褪去,就被卷入复杂的局势。两部戏让观众意识到,原来胡歌除了颜值,还有演技。
拍《琅琊榜》,让胡歌印象最深的是王凯。胡歌一度十分好奇,几年前还在《丑女无敌》中扮演“娘娘腔”的王凯,怎么忽然变得这般沉稳?
“我看了《北平无战事》《知青》,看那两部戏里和王凯合作的演员、导演,我就明白了。”胡歌说,“我也一样,在《琅琊榜》里和这些人对戏、讨论,得到的养分,比在学校里四年学得还要多。”
没人想要一片贫瘠的沙漠
那些让胡歌得以汲取养分的对戏演员里,也包括靳东。因为举止有范儿、不慌不忙,靳东被网友们笑称为“老干部”。胡歌受靳东影响最大的,也正是这股“老干部范儿”。
“他可能没那么着急拍戏,种花、养猫、看书,活得很滋润。”胡歌说,“他说,演员必须有生活。养分、创作灵感,都是从生活里来的。”胡歌深以为然,但反观自己的生活,“简直是一片贫瘠的沙漠”。他决定“停下来”:“放下现有的一些工作,专心去体验生活。”
朋友的反应是“神经病”:“你这几个戏播完,片酬就立马往上涨了。这时候不拍戏,损失多大?”胡歌回答:“永远都会有比我片酬高的人。”而他赚的钱早就超出了自己的目标。十多年前胡歌买了第一辆车,开去接蔡艺侬,手里拿着汉堡包,边吃边说:“我有车开,有汉堡包吃,就很满足了。”
现在的胡歌也有了更多自主权。“我们越来越多地照顾他的感受。”唐人影视总裁蔡艺侬说。前段时间,她刚和胡歌聊起一句话,那是胡歌车祸后想放弃演戏时,她劝过他的:“你要在自己有选择的时候,选择要或不要,而不是在没有选择的时候放弃。” “所以我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放下。”胡歌十分清楚《琅琊榜》给自己带来的地位改变:以前是青春偶像,现在是业内认可的演员。
因为胡歌的选择,唐人公司少赚了一些钱,蔡艺侬不得不在中间找平衡。2012年,胡歌接《如梦之梦》,蔡艺侬支持。同一年,胡歌还想接另两部话剧。“接了,一整年就过去了。”蔡艺侬坚决反对,“最后一人让了一步,只接了两个。”
这两年,明星上真人秀的价格不断刷出新高,不少项目找到胡歌,都被他回绝。“没有好坏、没有对错。我就是不喜欢。”胡歌很坚决。
蔡艺侬部分支持。“他问我,我能不能安静地做一个演员?我回答他,很难。有些事不必要去做,综艺就是这样。”蔡艺侬语带保留地说,“也未必完全拒绝。只是还没有遇到一个项目,让他觉得真正有意义。”
合作多年,胡歌的脾气多少影响着蔡艺侬。有一线国际品牌想邀请胡歌参与一个慈善项目,胡歌婉拒,工作人员不能理解。蔡艺侬给他们解释:“奢侈品牌做慈善,很多时候是打着慈善的旗号去做广告,并不以慈善为出发点。”
“时间来不及了,我来做件事情”
《琅琊榜》播出后,胡歌的电话炸了锅。电话、微信,他每天要花不少时间回应。这种突然忙起来的生活,他有点抗拒。“掌声、名誉、光环、追捧,他10年前就感受过了。”蔡艺侬说。
那时,《仙剑奇侠传》首播,胡歌一时风头无两。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那时他躺在从天而降的名利上,很是飘飘然。好在母亲从小教他的“礼义廉耻”,让他至少能在表面上保持克制。
2006年拍《射雕英雄传》,从横店回上海的途中,一场车祸中断了那个繁华梦。胡歌从不忌讳聊这场车祸,但工作人员总会和媒体商量:能不能少聊?那场车祸,他已经360度无死角地讨论过了。
车祸刚发生时,胡歌被公司敲打着写了一本书:《幸福的拾荒者》。那时他住在香港的医院里,手机被没收、电视不许看——蔡艺侬不想让他知道,随行的工作人员张冕在车祸中遇难。
胡歌百无聊赖,在病房写日记。曾宝仪来看他,他就读给她听。并不伤感,全是一些胡思乱想:“右眼要是治不好,可能恰好可以反串梅超风。”“只剩一只左眼,以后是不是就要变左撇子了呢?”在一篇文章里,胡歌难得地记录了内心最灰暗的时刻:“两个月前,镜子把一个迷茫、恐惧的男人丢在我的面前,他满脸伤痕,浑身血垢。他脸上布满针线,就像刚从裁缝铺出来一样……我心想,要是自己变成那个样子就惨咯。”
“人就是这样。”胡歌说,“原本我惟一的渴望就是活下去。可是当生命没有危险的时候,我就想我的眼睛不要瞎。当我知道眼睛没有瞎,我又希望样子不要太丑。”
如果不做演员,胡歌的恢复还算不错。可蔡艺侬带着他去韩国,努力复原他的容貌。
“那时候我总觉得这儿也不对,那儿也不对。从韩国回来复拍《射雕英雄传》,大家为了保护我,经常安静地、默默地换机位、重新打灯。我知道他们是为了让我的疤看上去没那么明显。但我真的要崩溃了——都影响到人家拍摄进度了,我为什么要回来?”
此后两三部戏里,胡歌一直用刘海挡着右眼的伤疤。直到2009年拍《神话》,他要饰演蒙毅大将军,刘海造型不合适了。胡歌坚决地把头发梳了上去,露出脸上的疤痕:“我自己都过不了这一关的话,怎么让别人接受?”
蔡艺侬至今觉得,胡歌没怎么变过。在车祸前,他就“一样懂事、善良、不把低落的一面示人”,惟一的变化是:以前他很腼腆,现在不了。
姜伟在片场见过多次胡歌的“偷酒”。“咱们都是慢慢喝,他会咵咵咵喝几杯就走了。玩笑,咱们觉得并不那么可笑,他可能笑得不行,然后就走了。胡歌的一切都给你一种‘时间来不及了,我来做件事情’的感觉。”
剧组拍戏多用假酒,胡歌嘟嘟囔囔,有时候姜伟给他上真酒,胡歌总要抓住空子迅速喝两杯,“就好像多喝一点酒多占便宜似的”。10年前也是这样。胡歌在上海和黄磊、蔡艺侬吃饭,还在恢复阶段,却开始馋酒,趁蔡艺侬不注意,他偷喝黄磊杯中的酒。
有一点,是胡歌在病床上想通的:“做了二十多年的帅哥,从此不得不依靠实力。”他一直记得黄磊的一句话:“好的表演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就像你吃饭一样,不用多想。”他回头去看《琅琊榜》,觉得差得还远:“我以前总演小痞子,节奏会偏快,在梅长苏身上我已经做了很大改变了,但还不够。好的演员是敢于停顿的,而我还是不够自信。”
(王风信荐自《南方周末》)
胡歌常被提起的是他的“艰苦朴素”:用的手机是iPhone5S,抽的烟是“中南海点八”,打火机不用自己花钱,来自《琅琊榜》剧组的ZIPPO定制:正面是一尊线条精美的佛像,背面是一首关于梅长苏的小诗:“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当初读完整部小说,胡歌并没有把梅长苏和自己的经历联系到一起。直到他接下这部戏,开始不断被问:“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你会因此更贴近这个角色吗?”
曾经,一场车祸差点要了胡歌的命,半张脸一度面目全非,缝过一百多针并整修后,右眼还是留下一道明显的疤。
“演戏调动情绪,并不一定要把自己和角色对应起来。”胡歌说,“但确实,死过一次这种经验是宝贵的。在我的创作中,都会成为我特别的东西。”
原来他还有演技
导演姜伟用“灾难”形容胡歌给《猎场》带来的破坏:走到哪,剧组都会被人围观,影响进度。这个因《潜伏》等剧而极具口碑的导演,此前“从未用过这么帅的男演员”。
《猎场》里,郑秋冬毕业,起家,坐牢,用假身份重起炉灶,被戳穿后再次沉沦……经历跌宕起伏,性格跨度极大。这个角色让胡歌亢奋。“有点像演话剧时,充满创作激情,时不时就蹦出点新想法。”胡歌描述,“那种感觉和金钱名声都没关系。我会觉得我和艺术又近了一点,我做的职业是值得尊敬的。”
那些“时不时蹦出的新想法”,到姜伟那儿汇成一股股信息流:年少轻狂这样表现会不会好?人物发式是不是该换?这件事你是不是这样认为?
故事早期最精彩的一场戏,是郑秋冬和竞争对手袁昆的对峙。“90%的演员会把它处理成一个战士和另一个战士的对撞。但其实,对袁昆前辈,郑秋冬要带着尊重,用以小博大、以弱博强的心态来挑战。胡歌一开始就找对了。”姜伟强调:“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姜伟最诧异的是胡歌的台词功夫。长达两页A4纸的独白,胡歌能一字不动背下来。“他不改词,他相信自己能把这样的台词表达出来。”姜伟说。但对剧本的“二度创作”其实是胡歌的嗜好。唐人影视公司总裁、与胡歌合作了13年的经纪人蔡艺侬感受极深:那些“先天不足”的剧本,总会被胡歌改得密密麻麻的。
胡歌把《猎场》的剧本拿给做猎头的朋友看,对方说:“完全对,非常严谨。”他再反复推敲,终于发现什么也改不了,郑重推荐给公司:“这是教科书式的剧本。”
演绎大段台词,在演过话剧《如梦之梦》之后,对胡歌而言并不算难。一起被调整过来的,还有他的“信念感”。“我心理素质不好,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但舞台不容你出错,出错也要迅速找补回来。排完后信念感强了不少。”意识到这一点是在《生活启示录》。在这部戏里,胡歌发现自己不再去关注一些表演技巧,而是从心理状态上找感觉。
《生活启示录》是胡歌在《如梦之梦》后接的第一部戏。《如梦之梦》之前,胡歌曾有过一段艰难的突破期。
2010年春节,胡歌在家看电视,遥控器换了一圈,三个台都有他,分别播着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2009年的《仙剑奇侠传3》,还有2010年的《神话》。换了不同名字,却演着同样的角色:衣袂飘飘的古装美少年。
他试图摆脱“蹦来蹦去”的“翩翩美少年”形象,演其他类型的角色。但在当时,并没有什么人信任他。
《如梦之梦》有一半是他“预谋”来的: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明确强调自己想要尝试舞台剧。没过多久,赖声川找到了他。
《如梦之梦》在北京的观众里有很多“圈内人”,其中就包括《生活启示录》的编剧王丽萍和《琅琊榜》的制片人侯洪亮。
之前,侯洪亮就和胡歌谈到《琅琊榜》,他们要找一个“能够连接两个世界的人”——古装戏和网络小说的年轻人世界,以及山东影视集团的正剧世界。胡歌在舞台上的表演,最终让侯洪亮下定了决心。
《琅琊榜》在前,《伪装者》在后,胡歌接连演了“山影”的两部戏。前一部戏,梅长苏安静、沉默、命不多时,却自带威严;后一部戏,间谍明台天真尚未褪去,就被卷入复杂的局势。两部戏让观众意识到,原来胡歌除了颜值,还有演技。
拍《琅琊榜》,让胡歌印象最深的是王凯。胡歌一度十分好奇,几年前还在《丑女无敌》中扮演“娘娘腔”的王凯,怎么忽然变得这般沉稳?
“我看了《北平无战事》《知青》,看那两部戏里和王凯合作的演员、导演,我就明白了。”胡歌说,“我也一样,在《琅琊榜》里和这些人对戏、讨论,得到的养分,比在学校里四年学得还要多。”
没人想要一片贫瘠的沙漠
那些让胡歌得以汲取养分的对戏演员里,也包括靳东。因为举止有范儿、不慌不忙,靳东被网友们笑称为“老干部”。胡歌受靳东影响最大的,也正是这股“老干部范儿”。
“他可能没那么着急拍戏,种花、养猫、看书,活得很滋润。”胡歌说,“他说,演员必须有生活。养分、创作灵感,都是从生活里来的。”胡歌深以为然,但反观自己的生活,“简直是一片贫瘠的沙漠”。他决定“停下来”:“放下现有的一些工作,专心去体验生活。”
朋友的反应是“神经病”:“你这几个戏播完,片酬就立马往上涨了。这时候不拍戏,损失多大?”胡歌回答:“永远都会有比我片酬高的人。”而他赚的钱早就超出了自己的目标。十多年前胡歌买了第一辆车,开去接蔡艺侬,手里拿着汉堡包,边吃边说:“我有车开,有汉堡包吃,就很满足了。”
现在的胡歌也有了更多自主权。“我们越来越多地照顾他的感受。”唐人影视总裁蔡艺侬说。前段时间,她刚和胡歌聊起一句话,那是胡歌车祸后想放弃演戏时,她劝过他的:“你要在自己有选择的时候,选择要或不要,而不是在没有选择的时候放弃。” “所以我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放下。”胡歌十分清楚《琅琊榜》给自己带来的地位改变:以前是青春偶像,现在是业内认可的演员。
因为胡歌的选择,唐人公司少赚了一些钱,蔡艺侬不得不在中间找平衡。2012年,胡歌接《如梦之梦》,蔡艺侬支持。同一年,胡歌还想接另两部话剧。“接了,一整年就过去了。”蔡艺侬坚决反对,“最后一人让了一步,只接了两个。”
这两年,明星上真人秀的价格不断刷出新高,不少项目找到胡歌,都被他回绝。“没有好坏、没有对错。我就是不喜欢。”胡歌很坚决。
蔡艺侬部分支持。“他问我,我能不能安静地做一个演员?我回答他,很难。有些事不必要去做,综艺就是这样。”蔡艺侬语带保留地说,“也未必完全拒绝。只是还没有遇到一个项目,让他觉得真正有意义。”
合作多年,胡歌的脾气多少影响着蔡艺侬。有一线国际品牌想邀请胡歌参与一个慈善项目,胡歌婉拒,工作人员不能理解。蔡艺侬给他们解释:“奢侈品牌做慈善,很多时候是打着慈善的旗号去做广告,并不以慈善为出发点。”
“时间来不及了,我来做件事情”
《琅琊榜》播出后,胡歌的电话炸了锅。电话、微信,他每天要花不少时间回应。这种突然忙起来的生活,他有点抗拒。“掌声、名誉、光环、追捧,他10年前就感受过了。”蔡艺侬说。
那时,《仙剑奇侠传》首播,胡歌一时风头无两。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那时他躺在从天而降的名利上,很是飘飘然。好在母亲从小教他的“礼义廉耻”,让他至少能在表面上保持克制。
2006年拍《射雕英雄传》,从横店回上海的途中,一场车祸中断了那个繁华梦。胡歌从不忌讳聊这场车祸,但工作人员总会和媒体商量:能不能少聊?那场车祸,他已经360度无死角地讨论过了。
车祸刚发生时,胡歌被公司敲打着写了一本书:《幸福的拾荒者》。那时他住在香港的医院里,手机被没收、电视不许看——蔡艺侬不想让他知道,随行的工作人员张冕在车祸中遇难。
胡歌百无聊赖,在病房写日记。曾宝仪来看他,他就读给她听。并不伤感,全是一些胡思乱想:“右眼要是治不好,可能恰好可以反串梅超风。”“只剩一只左眼,以后是不是就要变左撇子了呢?”在一篇文章里,胡歌难得地记录了内心最灰暗的时刻:“两个月前,镜子把一个迷茫、恐惧的男人丢在我的面前,他满脸伤痕,浑身血垢。他脸上布满针线,就像刚从裁缝铺出来一样……我心想,要是自己变成那个样子就惨咯。”
“人就是这样。”胡歌说,“原本我惟一的渴望就是活下去。可是当生命没有危险的时候,我就想我的眼睛不要瞎。当我知道眼睛没有瞎,我又希望样子不要太丑。”
如果不做演员,胡歌的恢复还算不错。可蔡艺侬带着他去韩国,努力复原他的容貌。
“那时候我总觉得这儿也不对,那儿也不对。从韩国回来复拍《射雕英雄传》,大家为了保护我,经常安静地、默默地换机位、重新打灯。我知道他们是为了让我的疤看上去没那么明显。但我真的要崩溃了——都影响到人家拍摄进度了,我为什么要回来?”
此后两三部戏里,胡歌一直用刘海挡着右眼的伤疤。直到2009年拍《神话》,他要饰演蒙毅大将军,刘海造型不合适了。胡歌坚决地把头发梳了上去,露出脸上的疤痕:“我自己都过不了这一关的话,怎么让别人接受?”
蔡艺侬至今觉得,胡歌没怎么变过。在车祸前,他就“一样懂事、善良、不把低落的一面示人”,惟一的变化是:以前他很腼腆,现在不了。
姜伟在片场见过多次胡歌的“偷酒”。“咱们都是慢慢喝,他会咵咵咵喝几杯就走了。玩笑,咱们觉得并不那么可笑,他可能笑得不行,然后就走了。胡歌的一切都给你一种‘时间来不及了,我来做件事情’的感觉。”
剧组拍戏多用假酒,胡歌嘟嘟囔囔,有时候姜伟给他上真酒,胡歌总要抓住空子迅速喝两杯,“就好像多喝一点酒多占便宜似的”。10年前也是这样。胡歌在上海和黄磊、蔡艺侬吃饭,还在恢复阶段,却开始馋酒,趁蔡艺侬不注意,他偷喝黄磊杯中的酒。
有一点,是胡歌在病床上想通的:“做了二十多年的帅哥,从此不得不依靠实力。”他一直记得黄磊的一句话:“好的表演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就像你吃饭一样,不用多想。”他回头去看《琅琊榜》,觉得差得还远:“我以前总演小痞子,节奏会偏快,在梅长苏身上我已经做了很大改变了,但还不够。好的演员是敢于停顿的,而我还是不够自信。”
(王风信荐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