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以及发展生命,从而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中有效开展生命教育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的教学为例,指出小学品德教师要有效落实生命教育,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二是把握校情与学情,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保障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小学德育;品德教学;生命教育;教学策略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关爱生命,增强生命意识,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在小学教育中,品德课程教学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在品德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以《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有效开展生命教育。
一、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要提高品德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涉及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等多个方面。适时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它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学校中进行生命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极端个人主义、急于求成、漠视他人生命等不良思想侵蚀学生头脑,再加上学生个人抗挫折能力弱、存在自卑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及生命观可能存在偏差。其次,这是家庭教育的必要补充。家庭生命与健康教育的缺失及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面临困惑与成长问题时无法得到家庭的有效帮助,导致一些孩子价值观念缺失,生命意识淡薄。再次,这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由于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惑,学校教育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促使其明确生命的价值与内涵,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最后,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我国的生命教育仍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生命教育,而这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
二、把握校情与学情,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
实施生命教育要因地制宜,要立足本地、本校的教育历史和文化等现状,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命教育内容和途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学”。学情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是教育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品德教学中,能否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学情,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只有深入研究学情,密切关注学情,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执教《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时,教师首先进行了校情及学情分析:京兆小学是一所乡镇学校,学生上学放学,大多都是穿街过巷。所以,学生对于交通标志这种“道路语言”知之甚微。另外,上下班高峰时段,校门前经常堵塞,但学生已经习惯这种状况了。由此,教师认识到开展本课教学很有必要,它能够使学生对交通标志产生深厚的兴趣,并唤醒学生心中的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重难点。这就提高了本课教学的针对性,是本课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
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把握校情与学情之外,还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品德教学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生命教育。
1.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开端是课堂走向成功的关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生动的情境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这将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在教学《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时,教师首先配以轻松的音乐,出示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因而道路畅通,人们愉快地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接着出示图片“交通警察带领同学们过马路”,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然后提问学生:“马路上那么多的车,那么多的人,但不会乱,还因为有什么在指挥交通呢?”学生回答:“交通标志。”以此引出本课主题。鲜活直观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交通标志的兴趣。
2.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是在师生互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且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以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分别是“和交通警察牵手,认识交通标志”、“交通标志知多少”以及“更多标志我认识”,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交通标志知多少”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小小分類家:在四人小组内,把课前收集的交通标志图片进行分类。
(2)我会选:给交通标志选择正确的含义。
(3)游戏:交通标志对对碰——把含有交通标志和交通标志含义的卡片,分发给同学们。由拿着交通标志图的同学先上台找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台下拿着相应含义的同学回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学生把“好朋友”贴到黑板上。如此交替进行。
(4)分辨对错:出示图片,说说图中的车辆或行人做对了没有,为什么?
(5)思考:如果道路上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能行吗?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这就融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常见交通标志的了解,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升华。
3. 及时总结,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再加上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品德教学形式活泼、活动较多,因此,在课堂的尾声,教师必须集中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所教知识。并且在经历了一节课的学习、体验、交流后,在课堂的尾声,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收获,也有助于学生把课堂中的感悟内化于心,并在课后付诸行动。在执教《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时,在课结束前,教师首先请学生们畅谈收获,然后请全班一起朗读交通安全小儿歌《交通安全真重要》。最后,教师总结道:“同学们,生命是多么的宝贵,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我们不但要跟交通标志做好朋友,还要听从‘道路语言’的指挥,自觉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吧!”以此提醒学生要提高安全意识,并呼吁学生积极付诸行动。
四、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保障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
学校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家庭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延伸、补充。品德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使学生家长对生命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生命教育,进而真正落实学校的生命教育。在布置课后活动时,品德教师也应重视家长的作用,可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的课后活动。如在《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1)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告知身边的人;(2)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路边观察15分钟,记录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把更多的正面能量传播开去,让众人受益,又促进了学生与家长的互动,提高了家长对于生命教育的参与度,因而能够保障生命教育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小学德育;品德教学;生命教育;教学策略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关爱生命,增强生命意识,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在小学教育中,品德课程教学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在品德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以《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有效开展生命教育。
一、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要提高品德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涉及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等多个方面。适时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它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学校中进行生命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极端个人主义、急于求成、漠视他人生命等不良思想侵蚀学生头脑,再加上学生个人抗挫折能力弱、存在自卑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及生命观可能存在偏差。其次,这是家庭教育的必要补充。家庭生命与健康教育的缺失及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面临困惑与成长问题时无法得到家庭的有效帮助,导致一些孩子价值观念缺失,生命意识淡薄。再次,这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由于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惑,学校教育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促使其明确生命的价值与内涵,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最后,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我国的生命教育仍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生命教育,而这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
二、把握校情与学情,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
实施生命教育要因地制宜,要立足本地、本校的教育历史和文化等现状,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命教育内容和途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学”。学情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是教育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品德教学中,能否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学情,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只有深入研究学情,密切关注学情,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执教《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时,教师首先进行了校情及学情分析:京兆小学是一所乡镇学校,学生上学放学,大多都是穿街过巷。所以,学生对于交通标志这种“道路语言”知之甚微。另外,上下班高峰时段,校门前经常堵塞,但学生已经习惯这种状况了。由此,教师认识到开展本课教学很有必要,它能够使学生对交通标志产生深厚的兴趣,并唤醒学生心中的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重难点。这就提高了本课教学的针对性,是本课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
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把握校情与学情之外,还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品德教学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生命教育。
1.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开端是课堂走向成功的关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生动的情境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这将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在教学《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时,教师首先配以轻松的音乐,出示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因而道路畅通,人们愉快地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接着出示图片“交通警察带领同学们过马路”,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然后提问学生:“马路上那么多的车,那么多的人,但不会乱,还因为有什么在指挥交通呢?”学生回答:“交通标志。”以此引出本课主题。鲜活直观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交通标志的兴趣。
2.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是在师生互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且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以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分别是“和交通警察牵手,认识交通标志”、“交通标志知多少”以及“更多标志我认识”,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交通标志知多少”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小小分類家:在四人小组内,把课前收集的交通标志图片进行分类。
(2)我会选:给交通标志选择正确的含义。
(3)游戏:交通标志对对碰——把含有交通标志和交通标志含义的卡片,分发给同学们。由拿着交通标志图的同学先上台找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台下拿着相应含义的同学回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学生把“好朋友”贴到黑板上。如此交替进行。
(4)分辨对错:出示图片,说说图中的车辆或行人做对了没有,为什么?
(5)思考:如果道路上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能行吗?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这就融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常见交通标志的了解,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升华。
3. 及时总结,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再加上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品德教学形式活泼、活动较多,因此,在课堂的尾声,教师必须集中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所教知识。并且在经历了一节课的学习、体验、交流后,在课堂的尾声,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收获,也有助于学生把课堂中的感悟内化于心,并在课后付诸行动。在执教《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时,在课结束前,教师首先请学生们畅谈收获,然后请全班一起朗读交通安全小儿歌《交通安全真重要》。最后,教师总结道:“同学们,生命是多么的宝贵,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我们不但要跟交通标志做好朋友,还要听从‘道路语言’的指挥,自觉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吧!”以此提醒学生要提高安全意识,并呼吁学生积极付诸行动。
四、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保障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
学校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家庭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延伸、补充。品德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使学生家长对生命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生命教育,进而真正落实学校的生命教育。在布置课后活动时,品德教师也应重视家长的作用,可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的课后活动。如在《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1)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告知身边的人;(2)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路边观察15分钟,记录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把更多的正面能量传播开去,让众人受益,又促进了学生与家长的互动,提高了家长对于生命教育的参与度,因而能够保障生命教育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