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如何将“1”与“X”进行有机融合,是试点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本文以高职护理专业为基础,以老年照护等级证书为融入对象,从目标定位、内容及结构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为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提供实际案例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制度;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88-02
  基金项目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院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建设探索———以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证书为例”(项目编号:tzky-2019年-JY08号)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拉开了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序幕。“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根植在学历教育基础上,是学历证书的补充、强化和拓展[2]。“1+X”证书制度是新时期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3]。试点院校如何将职业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有机相融,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将成为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因此,在“1+X”证书制度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专业改革的核心。崔颖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中,提出了目标定位、内容整合及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三要素[4]。本文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入手,以高职护理专业为对象,以老年照护等级证书为融入标准,将“1+X”证书制度的政策精神贯彻于课程体系建设之中,为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一、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4]。因此,课程体系作为课程要素的排列组合体,是必须在特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存在的。
  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专业课程体系,就要明确“1+X”证书制度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及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实施方案》中已经指出了明确的答案,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以高职“护理专业+老年照护”为例,就是要以《实施方案》的精神作为指导,以“培养能从事护理岗位及老年照护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将老年照护职业等级标准融入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掌握护理岗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素养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让学生获得护理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等级的老年照护证书;让学生能够在医院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岗位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等级的老年照护岗位从业,这就是高职“护理专业+老年照护”课程体系开发的目标定位。
  二、课程体系的内容
  课程体系构建是否科学、合理,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4]。课程体系的内容是基于专业教育目标而设置的,是特定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课程体系内容的确定,必须以课程体系的定位目标为依据。
  以高职“护理专业+老年照护”为例,就是要以“培养能在护理岗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也可以在老年照护岗位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从业人员”作为目标定位,进行课程体系内容的开发。为此,高职院校就必须按照新时代护理专业教育价值思想,将“德、知、技、人文、创新”等核心价值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夯实学生护理职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同时以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及老年照护标准为依据,确立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老年照护的培训内容,并将老年照护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入护理专业教学内容之中,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能涵盖老年照护的培训内容,就无须再单独进行老年照护培训,对于护理专业教学内容未能涵盖老年照护的培训内容,再进行单独的职业培训,进行补充、强化与拓展。
  按照以上思路,高职院校首先需要根据护理专业教育价值思想及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再根据专业课程的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拓展课。其次,高职院校应根据老年照护初级、中级及高级职业标准所对应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将相应的工作内容与护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老年照护培训内容中哪些可以被替代,哪些内容需要强化,哪些内容需要进行单独培训。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老年照护培训中绝大部分内容可以融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老年健康护理、护理管理等课程之中;也还有部分内容如“职业防护与压力应对、造口袋更换、跌倒应对、认知障碍认知、认知障碍的照护认知、特殊老年人长期照护计划、照护服务信息化管理”等内容虽然在相应课程中有相关内容,但老年照护的特殊性以及侧重不同,需要在教学中予以强化;还有“安宁照护操作、照护研究的过程”等内容,现在的课程中虽有相应的知识点,但需要结合养老实际,变成岗位运用能力[5](图1)。


  三、课程体系的结构
  所谓课程体系结构,就是指课程之间的排列关系,也包括课程元素在课程中的排列关系。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对课程目标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X”证书制度下培养的人才,一定是多能与专能的统一体,即培养的人才既拥有能够在相应职业领域多种工作岗位开展工作的综合性能力,也拥有在当前特定职业岗位从业的职业能力。可暂且将这种综合性能力和特定的职业能力分别称作为共能与专能。共能不能凭空产生,一定是在专能的基础上进行锻炼才能形成,相反,专能并不只是专能,其中一定蕴含着共能,它们之间一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需要在专能的基础上,寻找共能的影子,并把它强化于共能之中,也需要对共能进行研究,以决定哪些专能可以应用于共能之中,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共能与专能相融的不仅仅是内容,也包括了理念与价值的相容,而这种理念与价值的相容,必定对课程体系结构的构建起到指导性作用。
  以高职“护理专业+老年照护”为例,老年照护职业等级体系内,不仅蕴含着护理行业共性的内容,更蕴含着工学结合的理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而这种教育理念必然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为此,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在護理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的基础上,构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同时在“1+X”证书制度的指引下,在专业核心课程领域如基础护理、急救护理、外科护理等,进行内容与标准的融合,并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到标准、过程、考核的统一。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新形势下,“1+X”证书制度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挖掘“1”与“X”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真正发挥“1+X”证书制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目标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19-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唐以志. 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3]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4]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03):88-90.
  [5]李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中职护理专业的实施探讨———以“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9):80-81.
  (责任编辑:淳洁)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外语教学及外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抑制性不安心理常困扰外语学习者,其对语言的口头运用以及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会产生直接的负面作用。本文认为,通过戏剧化教学法对传统外语口语课堂进行改善,能够缓解外语学习者的不安心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升外语学习的效果。通过对游戏、角色表演、过程戏剧等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及实践证明,戏剧化教学法可以缓解学生
期刊
摘 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高校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改变,近4个月的线上教学凸显出众多优点,随着疫情形势逐渐缓和,虽然线下教学陆续恢复,但教学模式无法完全回到以前,改革势在必行。后疫情时代,“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大势所趋,这种探索与实践对今后高校教学模式及教学机制的改革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以“基础法语(CF)”课程自身特点为基础,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师生关系三方面对线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与学的内容、方法、途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创新,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转为在线教学。本文在深入分析非政府组织管理在线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非政府组织管理在线课程,总结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在线课程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
期刊
摘 要:优质提问作为启发式教学方法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准备问题、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处理回应、打磨实践五大方面,比较了十年间优质提问从“Quilt”模式到“6P”框架的进化,强调了师生协同在整体框架中的贯穿性,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根据应用型高校学时设置、学习倾向和课堂组织的特点,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为例,提出了设计提问维恩图、完善后续问题模板、选取基于技术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期刊
摘 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本研究分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政工作素质化、网络化等新特点,提出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升华思政教育水平,重点上好思想政治教育“六堂课”:“家国情怀”课、“生命教育”课、“榜样示范”课、“网络素养”课、“规则教育”课和“积极心理学”课。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以及一至三年级在校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动机的实地调研结果分析,试图分析说明学生保持和转变学习动机的原因,进而探索日语专业教学支持服务新模式,为改善和提高大学专业外语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生源来看,非大学所属地区非城市的学生比例高于同类调查的比例。第二,在校生学习动机从入学前对日语以及日本社会文化的单纯兴趣和憧憬等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课证融通”产生的背景及有效性,探讨其在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应用的可行性。在深入剖析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及重要举措的基础上,从机制层面上分析,“课证融通”是产学研、产教融合的结果,也可以反过来深化产学研、产教融合的效果;从操作层面上分析,课程体系重构与考核方式多元化为“课证融通”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与抓手。鉴于此,“课证融通”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解决长期
期刊
摘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各具特色的教育方法,对教育的发展作用不可忽视。两者相互联系、依存,它们的融合发展将为人才培养提供更高效的教学路径。在当今时代大发展大变革背景之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既是创新型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创造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已经离不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二者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受到高校的普遍应用。同
期刊
摘要: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最核心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日新月异,伴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变化与更替,势必要求当前高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河南农业大学生化课程组针对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实验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条件以及实验考核等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变革,打造生物化学实验“金课”,能使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贴合当代生物化学的教学
期刊
摘要: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工程地质课程的有效学时被大幅压缩,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入性构成了新矛盾。而工程地质是矿山安全和建筑安全方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一是灾害学课程应修订教学大纲,合理分配相同知识点,减轻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压力。二是进行改革教学,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三是充分利用地质实习的实践环节,将部分理论内容迁移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