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合燕子,还有麻雀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某一年,小燕子在我刚刚建成的前屋里寻觅栖息之地,最后选定了装着电灯开关的那个圆形木盒子,据此便衔泥筑窝。我和妻子和孩子都怀着一份欣喜,在新屋里都十分珍爱十分欢迎这一对客鸟。
  外出一周回到塬下,打开已经积尘的铁锁,首先想看一看前屋后檐下的燕窝,似乎没有任何动静。我想,可能正在产卵或孵卵哩,不到饿极或猴急,是不会出窝的。几天过去了,我没有发现燕子一次出入,有些疑惑,担心也就潜生了。站在后屋前门口耐心等候,仍不见燕子出入的踪迹。又过了几天,我断定,燕窝已是个空巢,猜想这对精心设计苦力构建了窝巢的燕子,不可能另择栖地重筑新巢,也不可能是被孩子虐杀,说不定什么人在菜园里喷了药汁……无论这种猜测的可靠性几何,结果是燕子確凿没有了,难得遇合的不脏我家地的瑚燕儿。
  某日中午,我撂下钢笔点燃一支卷烟,透过窗户玻璃无意朝前看,看到一只麻雀从前屋后檐下飞出来,心里一惊,用水泥板构建的前屋后檐,没有鸟雀可以落脚的东西,麻雀是不是从燕窝里飞出来的?我便走出后屋前门,想看个究竟。许久,再也看不到麻雀进出燕窝的奇迹发生。
  当我再次点烟的时候,无意间又看见了从前屋后檐下飞出一只麻雀。这回我没有走出门去,隐蔽在原位上隔着窗玻璃偷窥,果然,一只麻雀从屋檐上空折转下来,钻进那个燕窝里去了。好你个麻雀兔崽子!都知道鸠占鹊巢的故事,然而恐怕没有谁如我有幸亲眼目击雀占燕巢的滑稽了。
  鸠占鹊巢是鸟类王国里恶对善的欺凌。我见过喜鹊窝巢,是鸟类中最不讲究最潦草的一种,用粗硬的树枝杂乱无章地搭压在一起,疏漏如同罗眼。这样的窝,鸠是看不到眼里的。鸠占鹊巢无非是寓示恶对善的欺凌,强武对弱势的霸道。
  麻雀霸占了燕子的窝巢,我先睹为快。麻雀在鸟类王国里,属于弱势中的弱势,那么小的体形,对任何鸟儿都不会构成威胁。被凶鸟欺压也被人类轻贱着的麻雀,却可以欺侮燕子。燕子在人的眼里和心里,自古都是颇为高贵的贵宾。麻雀以武力霸占燕巢,怕是燕子生性太善也太娇弱了……我推测。
  我把“雀占燕巢”的奇事讲给村里人,村人说,麻雀不会和燕子动武,往燕子窝里钻一回,燕子就给麻雀把窝腾出来了。为啥?麻雀身上的臊气儿把燕子给熏跑了。燕子太讲究卫生了,闻不得麻雀的臊气。这是我料想不到的学问,令我惊心的学问。
  鸠以武力霸占鹊巢,如同人类历史中臭名于世的侵略者,人们恐惧他们的暴力,却不奇怪他们曾经的出现和存在。麻雀呢?虽不具备如鸠一样的强力和嗜血成性的残暴,却可以用自身的腥臊气味把太过干净的燕子恶心一番,逼其自动出逃,达到如鸠一样霸占其巢的目的,且不留鸠的恶。推到自然界,若蛆虫爬进了蚕箔,蚕肯定会窒息而死,其实蛆对蚕是不具备攻击力的。若把一株臭蒿子栽到兰花盆里,后果将不言而喻。再推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臭与香、丑与美、恶俗与雅、泼皮无赖和谦谦君子,不必交手结局就分明了。
  我站在台阶上抽烟,或坐在庭院里喝茶,抬头就能看见出出进进燕窝的麻雀的得意和滑稽,总忍不住想笑。我对麻雀吟诵:放心地在燕窝里孵蛋,再哺育小麻雀吧!毕竟也还是一种鸟!
  选自《陈忠实文集》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达,忧郁更成了传染的通病。“忧郁症”已经如同感冒病毒一般,在都市悄悄蔓延流行。忧郁像雾,难以形容。它是一种情感的陷落,是一种低潮感觉状态。它的症状虽多,灰色是统一的韵调。冷漠,丧失兴趣,缺乏胃口,退缩,嗜睡,无法集中注意力,对自己不满,缺乏自信……不敢爱,不敢说,不敢愤怒,不敢决策……每一片落叶都敲碎心房,每一声鸟鸣都溅起泪滴,每一束眼光都蕴满孤独,每一个脚步都狐疑不定……一个女大
有件事情我很确定,每次说的话都是临时起意。如果有人问我:“你对A有什么看法?”我可能回答B,可能回答C,也可能回答D,或E,或F,总是没有连贯性。不只是受访如此,我写书的时候也是如此。我说的话会根据现场状况、气氛、趋势而不断改变,甚至常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倒不是在捉弄访问者和读者,也不是说谎,更不是隐瞒自己的真心话,我只是认为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可以千奇百怪。有人问我喜欢橘子吗?
我的家乡不产茶,人渴了就都喝生水,生水是用泉盛着的,冬天里泉水口白腾腾冒热气,夏季里水却凉得瘆牙。大人们在麦场上忙活,派我反反复复地用瓦罐去泉里提水。喝毕了,用袄袖子擦着嘴,一起说:咱这儿水咋这么甜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从家乡到了西安上大学,西安的水不苦,但也不甜,我开始喝开水,仍没有喝茶的历史。暑假里回老家,父亲也从外地的学校回来,傍晚本家的几位伯叔堂兄来聊天,父亲对娘说:烧些水吧。水烧开了
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总是怀念当年贫穷却快乐的春节,那尊老爱幼、和睦亲邻的乡愁,至今仍给我们力量。上世纪70年代微山湖区的农村,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充实,每一个春节,似乎都过得有滋有味。先说“吃”。那时候老百姓日子苦,平时吃的是玉米面、高粱面,蔬菜就是白菜、萝卜和咸菜,经济好点的家庭偶尔能吃上白面。只有过春节,家家才能吃白面。那时,大家特别盼望过年,一过腊八节,就开始掰着手指头倒数。腊月二
自从我开始吃素,妈妈就一直说,你才40多岁啊,就要吃素了。我总是说,我都40多岁了,还不开始吃素啊。我妈妈还是很难过,你回来过年,都没有好东西做给你吃。我说,还有炒素啊,最好吃的好东西。炒素,每年过年,我妈妈都会做的一个菜,也是我们家的传家菜,外婆传给妈妈,妈妈传给我,我没能接得住,做菜的方面,我可算不上行家里手。因为我吃素,不是过年,妈妈也做了炒素给我吃。看着我吃炒素,我妈妈就给我讲起了一个我从
品味这个词,说起来挺抽象。有人说品味是用钱堆出来的,有钱穿名牌,带名表,挂名画,可不是么,谁还敢说咱没品味,也有人说品味就是王八看绿豆,屎壳郎爱粪球,因人而异,对眼就好。那品味到底是什么,我只能说,它一定跟一个人的眼界格局、修为涵养有关。龙应台说,品味是生活的艺术。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她讲述了自己从小生活在“愚昧无知”的渔村。她说:“十八岁时所不知道的高速公路、下水道、环境保护、政府责任、政治自
那時候,喜欢在秋天的下午捉蜻蜓,蜻蜓一动不动趴在向西的土墙上,也不知哪来那么多蜻蜓,一个夏天似乎只见过有数的几个,单单地,在草丛或庄稼地里飞,一转眼便飞得不见。或许秋天人们将田野里的庄稼收完草割光,蜻蜓没地方落了,都落到村子里。一到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趴满了蜻蜓,夕阳照着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纹各异的细长尾巴。顺着墙根悄悄溜过去,用手一按,就捉住一只。捉住了也不怎么挣扎,一只捉走了,其
读书时,有时会有一段文字萦绕脑际,永不离去。好像是在十八岁时读杜鲁门·卡波特的短篇小说《关上最后一扇门》,那最后一节就紧黏在脑袋里。是这样的文章:“于是他把头紧贴在枕头上,双手捂住耳朵。他这样想,去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我非常喜歡最后的这个句子。我曾在希腊一座小岛上生活过,那是座此前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小岛。当然,除了我和妻子没有日本人。靠着只言片语的希腊话,好歹对付日常所用,此外就只管伏案工
故乡的路程其实很近,却离我很远。我站在笔直的水泥村道旁,望而却步。当俯下身来时,我看见成群结队的蚂蚁。顿时,我觉得自己渺小得就像一只蚂蚁,甚至还不如一只蚂蚁。它们也许小得只是一只蚂蚁,也许贱如草根,却总是无比的勤劳、团结和强大。潮湿温暖肥沃的土地,是它们的安身之处、立足之地、生命之本。你看看,一只只蚂蚁,总是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一起捕食。一个个,拉的拉,拽的拽,即使是一只超过它们体重百倍的螳螂
这世界上的牛人,其实都是蜗牛。这不是一句讽刺之言,而是发自肺腑地认可。对于任何想要成为某个领域内的牛人的人,都没有例外。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1万个小时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在不吃不喝、24小时学习的情况下,也需要416天才能达到精通的水平。这个必须经过像蜗牛一样积累漫长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