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2009s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会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系统而周密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认真仔细,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冰的熔化实验中学生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罗列出各种条件提供给学生。那样做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二、实验过程是创新的摇篮
  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通常不满足于观察实验现象、更希望亲自动手操作。在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多,课时少,满足不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有些教师在黑板上做实验,尽量少做或不做实验,为此,学生为了完成课本规定的实验匆匆进入实验室,又匆匆忙忙操作,跟着老师转,出来的结果基本一样,也无从谈创新能力。如何增加动手机会呢?
  首先,尽量把动手的机会延伸到教学中去。许多的课堂演示实验,能够做的尽量都要做,能够放手让学生做的可以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如对于放大镜,学生都认为只能起放大的作用,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知道它不仅可以放大,还可以缩小,也可以成等大的像,使学生感到新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还活跃了课堂,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其次,设法把一些抽象概念、规律,通过形象的实验让学生去体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压强这个物理量,学生很难理解它的物理意义。教师可以在教材介绍的海绵的同时,准备好弹簧、饮料管、铁钉及啄木鸟、骆驼图片等,增强学生对压力作用效果的认识,更好的理解压强。而且,与生活多联系的教学,感觉学习气氛浓厚,学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易接受;第三,经常开放实验室。学生想象力丰富,接受的信息多,精力又充沛,有时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想法做新的探索而苦于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索,因而就把他的创新意识在萌芽时就抹杀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应正确加以引导和管理,增设一些由学生自己设计的课外实验。让课本中出现的家庭小实验,由学生各自准备好材料,进实验室做,让学生在一起讨论研究,这样每一位学生可以自由地、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加创新的机会,在实践中出真知、出能力。
  三、实验总结是创新的提高
  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了解该实验的目的,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要求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
  1、可以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欧姆定律后怎样去测导体的电阻,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2、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熔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推翻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探讨新知识的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探究实验是创新的升华
  探究性实验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规律性和说明自然现象的方法。因此,在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的同时,可把课本中某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超前于知识教学,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重,以增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例如,在“大气压”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者按教材的编写,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虽然能测得大气压值,并能理解测量过程及原理,但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能知其然,达不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更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究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究、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究、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五、课外活动是创新的延伸
  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与课堂教学有机联系,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挥学生的潜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发现,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只要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践,一定能培养出大批的具备创新能力的,知识经济所需要的人才。
其他文献
“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了不少人的共识,对中学生而言,应该看到“物理难学”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而不是绝对的难。但教学中发现,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针对这个现象,我们从物理学习的特点做以下进行分析,并讨论其解决策略。  一、物理特点分析  (一)错误的物理观念对物理学习产生干扰  物理学习离不开观察和实验,离不开物理现象。如果物理学习脱离了物理现象或对其产生了错误的认识,都将对物理学习造成障碍。物理观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学生在智育、体育、美育还有劳技的培育上都起着调控与支持的作用。班级是学校和班主任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同时班主任担任着德育的重要角色,班主任是否能够抓住德育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从德育的开展着手,阐述德育开展的一些方法和怎样才能抓好德育,有助于教师加大对学生德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  一、班主任开展德育的着手点  对小学生的德育主要是一个养成习惯性的教育
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石出上就金融的内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并就来自中国各省各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传导机制的特点
【摘 要】汉语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每个龙的传人都应掌握汉语。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藏族地区,受藏语影响,孩子们学习汉语十分吃力,尤其是在学习字、词方面。如何进行汉语字词教学呢?成为每个小学汉语老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藏区 小学语文 字词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曾强调:“在整个小学阶段,千万不要忽视了识字教学。”这就告诉我们,字词教学非常的重要。那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