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水资源保护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任务,在水资源保护机制的建设中不仅要实现水资源保护组织的建立与完善、水资源保护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以及水资源保护科学技术方面的不断发展,同时要重视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建立。本文对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内容作出了阐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全面建设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 保护 文化机制 内容 策略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243-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却与紧迫的需求表现出了不适应性。在水资源态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对水资源的保护不仅是所有水务工作者普遍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同时也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水资源的保护应当从加强水资源使用者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入手,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功能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在社会中创造较为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氛围,从而实现人们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树立,保障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对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客观的认识与分析,并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找寻实现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设的有效性方法与策略。
1 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内容
1.1 加强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教育力度
加强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教育力度是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立的根本内容。关于水资源保护教育力度的加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包括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包括一些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保护水资源的做法和注意事项。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相比较先进科学技术的革新、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等,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教育力度的成本更加低廉,并且也更加的具有有效性与长效性。加强水资源保护教育力度不仅具有以上优势,同时也具有必要性,许多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的行为都是建立在缺乏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以及缺乏对水资源污染危害认识的基础上的,如磷对水资源的危害得到普及后人们开始重视对无磷产品的使用,所以加强水资源保护教育力度对取得水资源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水资源形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加大关于水资源教育力度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1.2 建立健全的社会宣传机制
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的社会宣传机制。社会宣传机制的建立对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各项资源,如新闻、报业、电视媒体等,通过多种媒介的联合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覆盖面的不断发展,从而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关注,对群众起到普及与教育的意义。就当前的水资源保护机制来看,可以发现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公益广告出现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许多法律法规的宣传也起到了良好的普及作用,这些在宣传机制中的重要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应当发现当前水资源保护宣传机制应当实现更多资源的共享,应当在宣传力度方面进一步加大。
1.3 塑造水资源保护的社会道德观
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立的基本内容与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个体的水资源保护自觉性。水资源保护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关系到人类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对每一个社会的个体都起着较大的影响,同时也要求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能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更加自觉的将水资源的保护作为一项必须要重视的道德观念来树立和遵守。虽然水资源污染问题的缓解能够通过相关的政策甚至是法律法规来取得较为良好的成效,但是这种具有强制性色彩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中个别个体对水资源保护的漠视,所以只有从社会个体自身出发塑造水资源保护的道德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情操,才能够让社会个体自发的对水资源保护产生关注与重视,才能够更好的支持与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更好的回报水资源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2 促进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立的策略
2.1 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在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建立中无论是加强关于水资源保护教育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宣传机制还是塑造水资源保护的社会道德观等内容,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作为相关工作开展的保障。在资金的来源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企业缴纳的生态补偿金中取出部分用于教育、宣传以及道德建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水资源保护原则,加强“谁污染谁补偿”的水资源污染治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对污染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在加大企业造成污染的经济成本基础上树立企业减少污染、杜绝污染的意识。其次要注意生态补偿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合理协调水资源保护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以及文化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专款专用。第二在政府出资的基础上积极吸取社会资金,保证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同时同样应当重视资金使用的透明化,保证资金调配部门的公信力,从而为更多的人支持与参与水资源保護起到保障的作用。
2.2 工作重点应在于教育力度
对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教育的开展与深化不仅能够普及人们对水资源以及水资源保护的基础知识,同时经过长期的发展能够塑造成为一种社会氛围,并在人们逐渐习惯下发展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关于水资源保护教育具有长效性,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与努力的工作。在加大教育力度的过程中,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在学校中的教育。应当认识到在高校环境和水文等与水资源相关的专业以外并没有系统的水资源保护教育这种现状为水资源保护教育造成一定难度,也要认识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发展使水资源保护教育面临的很大机遇。在学校系统的水资源保护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工作,使社会个体能够从小树立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二是在社会教育中要加强对公众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正确引导,通过各类媒体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及法律法规,尤其对于一些对水资源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领导者要重点做出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罚款等强制性措施来提高其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三是加强水务工作人员的水资源保护教育,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部门要营造浓厚的水资源保护文化氛围,让每一个水务工作者都能够在公众中起到模范作用。可以通过座谈会等一些以交流学习为主的形式加强水务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使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式以及工作的方向,同时更要重视水务工作中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专门的培训来实现水资源保护技术、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雷.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山西水利,2010(3).
[2] 王烨,朱琨.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方略[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5).
关键词:水资源 保护 文化机制 内容 策略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243-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却与紧迫的需求表现出了不适应性。在水资源态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对水资源的保护不仅是所有水务工作者普遍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同时也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水资源的保护应当从加强水资源使用者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入手,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功能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在社会中创造较为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氛围,从而实现人们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树立,保障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对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客观的认识与分析,并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找寻实现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设的有效性方法与策略。
1 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内容
1.1 加强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教育力度
加强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教育力度是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立的根本内容。关于水资源保护教育力度的加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包括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包括一些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保护水资源的做法和注意事项。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相比较先进科学技术的革新、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等,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教育力度的成本更加低廉,并且也更加的具有有效性与长效性。加强水资源保护教育力度不仅具有以上优势,同时也具有必要性,许多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的行为都是建立在缺乏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以及缺乏对水资源污染危害认识的基础上的,如磷对水资源的危害得到普及后人们开始重视对无磷产品的使用,所以加强水资源保护教育力度对取得水资源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水资源形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加大关于水资源教育力度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1.2 建立健全的社会宣传机制
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的社会宣传机制。社会宣传机制的建立对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各项资源,如新闻、报业、电视媒体等,通过多种媒介的联合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覆盖面的不断发展,从而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关注,对群众起到普及与教育的意义。就当前的水资源保护机制来看,可以发现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公益广告出现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许多法律法规的宣传也起到了良好的普及作用,这些在宣传机制中的重要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应当发现当前水资源保护宣传机制应当实现更多资源的共享,应当在宣传力度方面进一步加大。
1.3 塑造水资源保护的社会道德观
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立的基本内容与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个体的水资源保护自觉性。水资源保护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关系到人类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对每一个社会的个体都起着较大的影响,同时也要求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能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更加自觉的将水资源的保护作为一项必须要重视的道德观念来树立和遵守。虽然水资源污染问题的缓解能够通过相关的政策甚至是法律法规来取得较为良好的成效,但是这种具有强制性色彩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中个别个体对水资源保护的漠视,所以只有从社会个体自身出发塑造水资源保护的道德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情操,才能够让社会个体自发的对水资源保护产生关注与重视,才能够更好的支持与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更好的回报水资源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2 促进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立的策略
2.1 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在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建立中无论是加强关于水资源保护教育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宣传机制还是塑造水资源保护的社会道德观等内容,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作为相关工作开展的保障。在资金的来源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企业缴纳的生态补偿金中取出部分用于教育、宣传以及道德建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水资源保护原则,加强“谁污染谁补偿”的水资源污染治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对污染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在加大企业造成污染的经济成本基础上树立企业减少污染、杜绝污染的意识。其次要注意生态补偿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合理协调水资源保护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以及文化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专款专用。第二在政府出资的基础上积极吸取社会资金,保证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同时同样应当重视资金使用的透明化,保证资金调配部门的公信力,从而为更多的人支持与参与水资源保護起到保障的作用。
2.2 工作重点应在于教育力度
对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教育的开展与深化不仅能够普及人们对水资源以及水资源保护的基础知识,同时经过长期的发展能够塑造成为一种社会氛围,并在人们逐渐习惯下发展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关于水资源保护教育具有长效性,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与努力的工作。在加大教育力度的过程中,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在学校中的教育。应当认识到在高校环境和水文等与水资源相关的专业以外并没有系统的水资源保护教育这种现状为水资源保护教育造成一定难度,也要认识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发展使水资源保护教育面临的很大机遇。在学校系统的水资源保护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工作,使社会个体能够从小树立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二是在社会教育中要加强对公众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正确引导,通过各类媒体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及法律法规,尤其对于一些对水资源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领导者要重点做出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罚款等强制性措施来提高其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三是加强水务工作人员的水资源保护教育,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部门要营造浓厚的水资源保护文化氛围,让每一个水务工作者都能够在公众中起到模范作用。可以通过座谈会等一些以交流学习为主的形式加强水务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使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式以及工作的方向,同时更要重视水务工作中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专门的培训来实现水资源保护技术、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雷.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山西水利,2010(3).
[2] 王烨,朱琨.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方略[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