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无疑十分重要,但如果面对近九成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作为学校老师,首要的问题不是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提高的问题,而是怎样争取他们的家庭教育不要和学校教育形成反向力量,进而怎样争取他们配合我们学校教育形成积极作用的问题?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点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配合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强调德育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当中应当要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对话的课程文化。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构建这种课程文化的核心。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够使得教育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由于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不强,使得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过于流于形式,无法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加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1.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效能最大化发挥必须准确把握三者的有效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两大层面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强调学生家庭教育的落实。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家庭是教育的第一站,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全过程中最基本的启蒙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爱好等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其在孩子生活、学习乃至成长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呈现的家庭教育效果也不相同。家庭教育是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必要前提,能够对学校及社会教育进行合理化补充。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養方面的教育,那么家庭教育便是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等层面的教育。因此,合理化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道德素养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辨别对错的能力,有利于其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更好地发展,强化学校与社会教育功能。所以,在三者结合过程中,必须有效深化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1.2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延伸
社会教育延伸家庭与学校教育也是一大关键性结合点,要巧借社会教育功能,在优化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家庭与学校教育,将社会教育有效融入其中,创设全新的家庭与学校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多层面教育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等重要,能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二者的客观延伸。社会教育涉及的方面较多,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在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其对学生思想行为、价值取向等有着深层次影响。因此,社会教育属于多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这是因为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社会教育需要在把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学会正确辨别是非,正确看待各类社会现象,在体验社会角色中学习、掌握社会规范,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与交往能力中养成良好品质。在此过程中,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积极有效的社会教育可以在延伸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2.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同等重要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最初接受的教育,基于血缘关系亲情的维系,利用家庭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父母细雨润无声般的渗透子女的心田,而实施一种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而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的要求,由专门的教师,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对年轻一代集中进行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人才。学校教育是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它不仅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还要关注学生道德、身体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家长和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家庭和学校必须对两者结合的重要性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落实到行动中去。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生活在家庭的关爱中。
2.2建立校讯通、网上论坛和聊天群等平台
在这个信息时代下,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因此,班主任在开展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当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校讯通、网络论坛、聊天群等平台,让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其中,随时随地就班级管理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让这些网络平台成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桥梁,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整合。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将班级和学生近期的情况进行公布,方便家长及时的掌握。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为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和其他家长相互探讨教育经验,或者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相关的讨论等,从而真正的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发挥优势
在学校,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如果回到家,家长不以身作则,教育的效力将会大大减弱。所以,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庭环境的有利条件,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严格约束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及优势,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多寻找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或发表自己的“高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老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结语
总之,教育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需要在实践探究中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结合点,在优化完善的基础上深度衔接,促使各层次学生在良好的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环境氛围中不断发展综合素质,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单志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打造“家校合育”的平度模式[J].现代教育,2017(06).
[2]廖新平.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研论坛,2012(4):18.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配合
引言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强调德育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当中应当要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对话的课程文化。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是构建这种课程文化的核心。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够使得教育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由于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不强,使得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过于流于形式,无法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加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1.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效能最大化发挥必须准确把握三者的有效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两大层面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强调学生家庭教育的落实。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家庭是教育的第一站,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全过程中最基本的启蒙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爱好等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其在孩子生活、学习乃至成长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呈现的家庭教育效果也不相同。家庭教育是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必要前提,能够对学校及社会教育进行合理化补充。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養方面的教育,那么家庭教育便是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等层面的教育。因此,合理化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道德素养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辨别对错的能力,有利于其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更好地发展,强化学校与社会教育功能。所以,在三者结合过程中,必须有效深化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1.2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延伸
社会教育延伸家庭与学校教育也是一大关键性结合点,要巧借社会教育功能,在优化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家庭与学校教育,将社会教育有效融入其中,创设全新的家庭与学校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多层面教育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等重要,能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二者的客观延伸。社会教育涉及的方面较多,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在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其对学生思想行为、价值取向等有着深层次影响。因此,社会教育属于多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这是因为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社会教育需要在把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学会正确辨别是非,正确看待各类社会现象,在体验社会角色中学习、掌握社会规范,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与交往能力中养成良好品质。在此过程中,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积极有效的社会教育可以在延伸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2.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同等重要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最初接受的教育,基于血缘关系亲情的维系,利用家庭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是依靠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父母细雨润无声般的渗透子女的心田,而实施一种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而学校教育是按照社会的要求,由专门的教师,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对年轻一代集中进行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人才。学校教育是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它不仅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还要关注学生道德、身体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家长和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家庭和学校必须对两者结合的重要性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落实到行动中去。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生活在家庭的关爱中。
2.2建立校讯通、网上论坛和聊天群等平台
在这个信息时代下,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因此,班主任在开展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当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校讯通、网络论坛、聊天群等平台,让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其中,随时随地就班级管理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让这些网络平台成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桥梁,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整合。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将班级和学生近期的情况进行公布,方便家长及时的掌握。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为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和其他家长相互探讨教育经验,或者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相关的讨论等,从而真正的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发挥优势
在学校,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如果回到家,家长不以身作则,教育的效力将会大大减弱。所以,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庭环境的有利条件,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严格约束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及优势,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多寻找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或发表自己的“高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老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结语
总之,教育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需要在实践探究中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结合点,在优化完善的基础上深度衔接,促使各层次学生在良好的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环境氛围中不断发展综合素质,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单志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打造“家校合育”的平度模式[J].现代教育,2017(06).
[2]廖新平.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研论坛,201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