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制约,对身边的人、物、事不能留心观察,较少感悟。因此,许多学生碰到作文就头疼,作文成了“榨文”。越怕写。就越写不出来。越写不出来,就越怕写,如此恶性循环,学生自然对作文产生了心理障碍。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外,还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开展经常性的读写活动,
一、抓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冲突进行小练笔
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来体会、来感悟,适当地安排一两个小练笔,不仅能够更好地深化对课文的思考,而且贯彻了新课程读写结合的精神。许多课文中都能找到情感冲突,此时,学生情绪亢奋、思维活跃,是引导想象和表达的最佳时机。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徐悲鸿被激怒了”一句处,可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徐悲鸿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一句处,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徐悲鸿累不累,什么地方累,为什么还要坚持。
二、抓住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进行“借题发挥”
一次课上,外面建筑工地上突然传来了“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一下子淹没了我讲课的声音。学生立即骚动起来,纷纷扭头望着窗外。等了一分多钟,鞭炮声似乎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就有机灵的学生互相提醒着安静下来,一个个装得一本正经,坐得笔挺。但我知道,他们的内心,澎湃着呢!于是,我干脆把窗户打开:“听吧,外面正打仗呢,有机关枪,‘哒哒哒’。还有大炮呢!‘嘭!“嘭!’”学生哄堂大笑。我立即要求:“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再听听,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们面含微笑,进入了美好的想象。有的说:“我看见了满天的烟花,五彩缤纷,好美呀!”有的说:“我感觉自己是一名解放军战士,面对着枪林弹雨,也不害怕。同志们,跟我冲啊!”有的说:“我感觉像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挂灯笼,放鞭炮,我家的小狗吓得钻进床底下,还直打哆嗦呢!”……鞭炮声一结束,我要求大家将刚才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兴致盎然,有的还边写边笑,十分轻松。
三、抓住班务中的事件进行评论
展会、班会上,我们在处理一些事件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比较活跃,似乎个个都有一肚子话要说,有时还憋不住,你不让他讲,他也忍不住要讲,不吐不快。我认为,这又是引导学生写作的好时机。可以见缝插针地让他们用笔写下来,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观点,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多少算多少,以此训练表达能力。例如打架事件可以请大家写写事情的经过,谁对,谁错,错在哪里。张三呕吐了,李四自告奋勇主动打扫,可以请学生写写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要向李四学习什么。东西丢了,可以指导学生帮忙写一份遗失启事……班务工作事无巨细,都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倡导关注生活,这些都是学生最好的作文原材料。
四、抓往地方特色进行调查汇报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作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到作文教学中来。如皋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结合地方特色,进行了以下尝试:
①“我做小导游”。“水绘园”和“定慧寺”是如皋的历史古迹。我组织学生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给家长当一回小导游,再将游览的过程记录下来。
②“我做小记者”。如皋的龙游河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我组织学生采访上了年纪的老人,搜集起来并加以整理,自编《龙游河传说》。
③“我做小广告”。如皋有许多特产:如皋火腿、香肠,如皋烧饼,如皋董糖,白蒲茶干、黄酒,林梓潮糕……我们让学生走进工厂、车间、作坊,进行调查采访,记录下制作过程,在班上开“产品推荐会”,为自己调查的特产做广告宣传。
④“我做小博士”。如皋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许多高龄老人,甚至是百岁寿星。我们请学生拜访这些老人,记录下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结合有关长寿养生资料写“长寿小论文”。
⑤“我做小花农”。如皋是“花木盆景之都”,有著名的“十里花市”、“江苏花木城”和“花木大世界”。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花木基地,采访花农,了解一些花木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自己也种一棵,并仔细观察,写观察日记,体验其中的快乐。
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又让学生走进了生活,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
一、抓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冲突进行小练笔
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来体会、来感悟,适当地安排一两个小练笔,不仅能够更好地深化对课文的思考,而且贯彻了新课程读写结合的精神。许多课文中都能找到情感冲突,此时,学生情绪亢奋、思维活跃,是引导想象和表达的最佳时机。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徐悲鸿被激怒了”一句处,可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徐悲鸿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一句处,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徐悲鸿累不累,什么地方累,为什么还要坚持。
二、抓住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进行“借题发挥”
一次课上,外面建筑工地上突然传来了“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一下子淹没了我讲课的声音。学生立即骚动起来,纷纷扭头望着窗外。等了一分多钟,鞭炮声似乎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就有机灵的学生互相提醒着安静下来,一个个装得一本正经,坐得笔挺。但我知道,他们的内心,澎湃着呢!于是,我干脆把窗户打开:“听吧,外面正打仗呢,有机关枪,‘哒哒哒’。还有大炮呢!‘嘭!“嘭!’”学生哄堂大笑。我立即要求:“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再听听,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们面含微笑,进入了美好的想象。有的说:“我看见了满天的烟花,五彩缤纷,好美呀!”有的说:“我感觉自己是一名解放军战士,面对着枪林弹雨,也不害怕。同志们,跟我冲啊!”有的说:“我感觉像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挂灯笼,放鞭炮,我家的小狗吓得钻进床底下,还直打哆嗦呢!”……鞭炮声一结束,我要求大家将刚才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兴致盎然,有的还边写边笑,十分轻松。
三、抓住班务中的事件进行评论
展会、班会上,我们在处理一些事件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比较活跃,似乎个个都有一肚子话要说,有时还憋不住,你不让他讲,他也忍不住要讲,不吐不快。我认为,这又是引导学生写作的好时机。可以见缝插针地让他们用笔写下来,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观点,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多少算多少,以此训练表达能力。例如打架事件可以请大家写写事情的经过,谁对,谁错,错在哪里。张三呕吐了,李四自告奋勇主动打扫,可以请学生写写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要向李四学习什么。东西丢了,可以指导学生帮忙写一份遗失启事……班务工作事无巨细,都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倡导关注生活,这些都是学生最好的作文原材料。
四、抓往地方特色进行调查汇报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作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到作文教学中来。如皋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结合地方特色,进行了以下尝试:
①“我做小导游”。“水绘园”和“定慧寺”是如皋的历史古迹。我组织学生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给家长当一回小导游,再将游览的过程记录下来。
②“我做小记者”。如皋的龙游河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我组织学生采访上了年纪的老人,搜集起来并加以整理,自编《龙游河传说》。
③“我做小广告”。如皋有许多特产:如皋火腿、香肠,如皋烧饼,如皋董糖,白蒲茶干、黄酒,林梓潮糕……我们让学生走进工厂、车间、作坊,进行调查采访,记录下制作过程,在班上开“产品推荐会”,为自己调查的特产做广告宣传。
④“我做小博士”。如皋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许多高龄老人,甚至是百岁寿星。我们请学生拜访这些老人,记录下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结合有关长寿养生资料写“长寿小论文”。
⑤“我做小花农”。如皋是“花木盆景之都”,有著名的“十里花市”、“江苏花木城”和“花木大世界”。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花木基地,采访花农,了解一些花木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自己也种一棵,并仔细观察,写观察日记,体验其中的快乐。
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又让学生走进了生活,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