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在语文教育中居于主要的地位,因此它历来备受关注,但是有人没有注意到,课文是教材,也是学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可见,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
一、正确区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为了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语文教学内容,则是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阅读教学中核心内容的选择其实就是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挖掘,选择学习的内容,学生的视角是确定取舍的标尺。
二、以学定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除了要把握课标、钻研教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因此,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来透视文本,综合考虑学生“已学的、应学的、能学的”的内容,确定出学生在每节课要学的内容。
例如,我组李兰兰老师在青年教师汇报课中执教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本来李兰兰老师本来以为本课的生字最少,只有四个,学生肯定能通过课前的预习能正确认识这四个字,课上只要三两分钟检查一下就可以了,可是没想到在检查时,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不认识“稠”字,更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李老师临时调整了教学预案,展开了认识“稠”字的识字教学:老师领读、学生领读、学生介绍识字方法、组词、并且利用词语练习说话,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终于能正确认识了“稠”字,准确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积累和“稠”字有关的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了一个很好地铺垫,这样“以学定教”的教学内容是有效的。
三、大胆取舍,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的篇目都是以“选文”的形式出现的。“选文”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途径,给我们教师带来的复杂性就是要学会择取。“选文”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知识点,但有些知识点并不是在低年级就要求学会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多知识点只需要接触,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即可),教学内容,用的其实也并不是整篇的“文”,多数情况下,派用场的只是某一侧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但是这些知识点是粘附在整篇的课文中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准确地确定一篇文本中什么是核心的教学内容,什么是次要的。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统观教材的能力,要对照年段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以我们执教《荷叶圆圆》为例,这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课文的语言特色,即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动词的准确运用使文章显得十分生动。2、几个固定的句式的运用,使语句更加完整流畅,表达意思更加清晰明白。
根据年段目标及课文所蕴含的知识点,我们确定如下四个教学内容板块:
板块一:认读积累。认读并识记文中的12个生字和生字相关的词语,特别是AAB式和ABB式的词语。
板块二:读文理解,简单了解文章中几个动词用得恰当、合适、生动。
板块三:朗读想像。借助诗中小动物的行为动作,想像情景,体会小动物快乐的心情,体会夏天的情趣,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板块四:拓展练习说话。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说话。
当然,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的内容是可以讲授的,很多方面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比如学习散文诗的写法。但这不符合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当然就不是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有些知识点、技能不一定非要在这篇课文中来学习。
“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这是上世界80年代,美国曾评出“儿童给成人的忠告”中的第一句。它在提醒我们,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是一门“舍得”的艺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将儿童作为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密码,有舍才有得。
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对文本作深度解读,以提炼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语文知识,进而调制出适宜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将文本和生活联系起来,生成具有多重功能的教学内容板块,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切合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样的书”。否则,就会催生“年纪轻轻的博士与老态龙钟的儿童”。
一、正确区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为了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语文教学内容,则是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阅读教学中核心内容的选择其实就是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挖掘,选择学习的内容,学生的视角是确定取舍的标尺。
二、以学定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除了要把握课标、钻研教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因此,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来透视文本,综合考虑学生“已学的、应学的、能学的”的内容,确定出学生在每节课要学的内容。
例如,我组李兰兰老师在青年教师汇报课中执教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本来李兰兰老师本来以为本课的生字最少,只有四个,学生肯定能通过课前的预习能正确认识这四个字,课上只要三两分钟检查一下就可以了,可是没想到在检查时,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不认识“稠”字,更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李老师临时调整了教学预案,展开了认识“稠”字的识字教学:老师领读、学生领读、学生介绍识字方法、组词、并且利用词语练习说话,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终于能正确认识了“稠”字,准确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积累和“稠”字有关的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了一个很好地铺垫,这样“以学定教”的教学内容是有效的。
三、大胆取舍,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的篇目都是以“选文”的形式出现的。“选文”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途径,给我们教师带来的复杂性就是要学会择取。“选文”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知识点,但有些知识点并不是在低年级就要求学会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多知识点只需要接触,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即可),教学内容,用的其实也并不是整篇的“文”,多数情况下,派用场的只是某一侧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但是这些知识点是粘附在整篇的课文中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准确地确定一篇文本中什么是核心的教学内容,什么是次要的。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统观教材的能力,要对照年段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以我们执教《荷叶圆圆》为例,这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课文的语言特色,即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动词的准确运用使文章显得十分生动。2、几个固定的句式的运用,使语句更加完整流畅,表达意思更加清晰明白。
根据年段目标及课文所蕴含的知识点,我们确定如下四个教学内容板块:
板块一:认读积累。认读并识记文中的12个生字和生字相关的词语,特别是AAB式和ABB式的词语。
板块二:读文理解,简单了解文章中几个动词用得恰当、合适、生动。
板块三:朗读想像。借助诗中小动物的行为动作,想像情景,体会小动物快乐的心情,体会夏天的情趣,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板块四:拓展练习说话。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说话。
当然,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的内容是可以讲授的,很多方面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比如学习散文诗的写法。但这不符合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当然就不是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有些知识点、技能不一定非要在这篇课文中来学习。
“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这是上世界80年代,美国曾评出“儿童给成人的忠告”中的第一句。它在提醒我们,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是一门“舍得”的艺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将儿童作为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密码,有舍才有得。
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对文本作深度解读,以提炼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语文知识,进而调制出适宜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将文本和生活联系起来,生成具有多重功能的教学内容板块,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切合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样的书”。否则,就会催生“年纪轻轻的博士与老态龙钟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