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伤性休克主要是由于丧失全血或血浆、水和电解质渗出至创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内,血液循环量降低所致,因此,基本上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的发病原因和致伤原因很复杂,其特点是伤情复杂,以群体为主,复合伤多,伤势急重,致命性强,死亡率高,因此,急诊抢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救援者首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伤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据有关资料统计,随着救援时间延长,伤员的死亡率会大幅增加。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现场救护和安全地转运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诊抢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30-02
创伤性休克主要是由于丧失全血或血浆、水和电解质渗出至创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内,血液循环量降低所致,因此,基本上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的发病原因和致伤原因很复杂,其特点是伤情复杂,以群体为主,复合伤多,伤势急重,致命性强,死亡率高,因此,急诊抢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救援者首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伤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据有关资料统计,随着救援时间延长,伤员的死亡率会大幅增加。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现场救护和安全地转运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将本院急诊科2005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24例各种原因所致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急诊科2005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人124例,年龄6-77岁,平均年龄38.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3例、刀刺伤17例、砸伤8例、火器伤1例、高空堕落9例;损伤部位:腹部损伤68例、合并颅脑伤35例、胸部损伤17例、骨盆、四肢骨折34例。所有伤员均诊断不同程度休克,急救成功119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96%。
2一般护理
2.1伤情评估。迅速准确的伤情判断可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急诊护士应根据采集到的资料迅速对病人全身伤情采取“一看、二摸、三听、四测压”的方法,迅速建立诊断;一看伤者神志表情和面色、皮肤、甲床及粘膜颜色,出血部位及伤口敷料浸染程度,肢端颜色、瞳孔大小等;二摸伤者头部指(趾)部皮肤温度;三听伤者有无呻吟,有无异常声响如吮吸声、喘鸣声;四测血压了解脉压的变化,依据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评估失血量,正常值为0.45,休克指数为1,提示失血约1000ml。
2.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接诊病人后立即快速建立2-3条静脉输液通路,输液和输血、补充血容量,在急诊抢救中选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尤其对躁动的病人更加适用。对穿刺困难者,应果断进行静脉切开、置管补液,复苏液体首先选用晶体液(平衡液、生理盐水及高渗氯化钠溶液),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酸中毒及预防发生不可逆性休克。常用的胶体液有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左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等。
2.3止血、止痛。出血过多者,尽快止血,控制大出血。创伤中因大出血休克占首位,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止血,以加压包扎为主,抬高伤肢,大血管出血用止血带止血时应注意止血帶捆绑的时间、压力;疼痛引起的休克仅次于大出血,疼痛常加重休克,所以必须及时处理。根据病情可适当给予止痛药,一般肌肉注射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100mg,可有效解除病人痛苦及疼痛带来的恶性刺激。但要注意病情不明及合并呼吸困难者禁吗啡,并注意观察止痛药物的副作用。
2.4伤员搬运。伤员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正确搬运可减轻伤员痛苦,搬运时必须保持伤肢固定,切勿弯曲和扭动,汽车运送过程中病人应平卧,足向车头,头部于车尾或横卧,以免急救车在行驶途中的惯性作用促使脑缺血,停车时要逐渐减速,不要骤停。
3病情监护
3.1休克。密切观察神志,表情淡漠或烦燥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脉搏细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脉压差缩窄,尿量减少,血压虽在正常范围,患者已处休克早期状态,应及时通知医师。
3.2颅内出血。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等颅脑损伤情况,若患者躁动不安伴进行性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眼底出血或视孔头水肿,对侧肢体偏瘫,提示颅内出血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
3.3胸部损伤。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皮下气肿等胸部损伤症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时发现缺氧症状。
3.4腹部损伤。腹痛进行性加剧,出现移动性浊音及腹膜刺激症,提示有腹腔脏器破裂,立即建议医生进行腹腔穿刺,根据出血量血凝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破裂的脏器。
4护理体会
4.1护士明确分工,有序的护理为抢救成功赢得时间,根据急诊科严重创伤病人多,病情重的特点,各班护士分工明确,即抢救班护士负责协助医生麻醉插管,保护呼吸道通畅,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器械及对外联系;责任护士负责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处置班护士负责开通静脉通道,维持循环功能,协助医生进行各项处置,通过程序化管理,使抢救工作做到忙而有序,既分工明确又能密切配合,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4.2扎实熟练的护理技能和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在医生未到来之前,急诊护士须主动实施有效的初步救护措施和建立心电监护,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对心脏及呼吸骤停的病员实行CPR,为休克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氧,为骨质伤员固定伤肢,为出血伤员包扎止血,主动实施留置导尿,下胃管,配血,备皮及术前常规用药等预见性护理措施,为抢救创伤性休克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吴肇光主编.实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第一版第四次印刷,P141-142
[2]吴在德,郑树.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
[3]周秀华.急救护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4]方楚如.创伤性休克病人输血过程中医疗纠纷预防措施.家庭护士,2008,6(6A)1481-1482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诊抢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30-02
创伤性休克主要是由于丧失全血或血浆、水和电解质渗出至创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内,血液循环量降低所致,因此,基本上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的发病原因和致伤原因很复杂,其特点是伤情复杂,以群体为主,复合伤多,伤势急重,致命性强,死亡率高,因此,急诊抢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救援者首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伤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据有关资料统计,随着救援时间延长,伤员的死亡率会大幅增加。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现场救护和安全地转运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将本院急诊科2005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24例各种原因所致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急诊科2005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人124例,年龄6-77岁,平均年龄38.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3例、刀刺伤17例、砸伤8例、火器伤1例、高空堕落9例;损伤部位:腹部损伤68例、合并颅脑伤35例、胸部损伤17例、骨盆、四肢骨折34例。所有伤员均诊断不同程度休克,急救成功119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96%。
2一般护理
2.1伤情评估。迅速准确的伤情判断可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急诊护士应根据采集到的资料迅速对病人全身伤情采取“一看、二摸、三听、四测压”的方法,迅速建立诊断;一看伤者神志表情和面色、皮肤、甲床及粘膜颜色,出血部位及伤口敷料浸染程度,肢端颜色、瞳孔大小等;二摸伤者头部指(趾)部皮肤温度;三听伤者有无呻吟,有无异常声响如吮吸声、喘鸣声;四测血压了解脉压的变化,依据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评估失血量,正常值为0.45,休克指数为1,提示失血约1000ml。
2.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接诊病人后立即快速建立2-3条静脉输液通路,输液和输血、补充血容量,在急诊抢救中选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尤其对躁动的病人更加适用。对穿刺困难者,应果断进行静脉切开、置管补液,复苏液体首先选用晶体液(平衡液、生理盐水及高渗氯化钠溶液),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酸中毒及预防发生不可逆性休克。常用的胶体液有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左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等。
2.3止血、止痛。出血过多者,尽快止血,控制大出血。创伤中因大出血休克占首位,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止血,以加压包扎为主,抬高伤肢,大血管出血用止血带止血时应注意止血帶捆绑的时间、压力;疼痛引起的休克仅次于大出血,疼痛常加重休克,所以必须及时处理。根据病情可适当给予止痛药,一般肌肉注射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100mg,可有效解除病人痛苦及疼痛带来的恶性刺激。但要注意病情不明及合并呼吸困难者禁吗啡,并注意观察止痛药物的副作用。
2.4伤员搬运。伤员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正确搬运可减轻伤员痛苦,搬运时必须保持伤肢固定,切勿弯曲和扭动,汽车运送过程中病人应平卧,足向车头,头部于车尾或横卧,以免急救车在行驶途中的惯性作用促使脑缺血,停车时要逐渐减速,不要骤停。
3病情监护
3.1休克。密切观察神志,表情淡漠或烦燥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脉搏细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脉压差缩窄,尿量减少,血压虽在正常范围,患者已处休克早期状态,应及时通知医师。
3.2颅内出血。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等颅脑损伤情况,若患者躁动不安伴进行性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眼底出血或视孔头水肿,对侧肢体偏瘫,提示颅内出血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
3.3胸部损伤。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皮下气肿等胸部损伤症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时发现缺氧症状。
3.4腹部损伤。腹痛进行性加剧,出现移动性浊音及腹膜刺激症,提示有腹腔脏器破裂,立即建议医生进行腹腔穿刺,根据出血量血凝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破裂的脏器。
4护理体会
4.1护士明确分工,有序的护理为抢救成功赢得时间,根据急诊科严重创伤病人多,病情重的特点,各班护士分工明确,即抢救班护士负责协助医生麻醉插管,保护呼吸道通畅,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器械及对外联系;责任护士负责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处置班护士负责开通静脉通道,维持循环功能,协助医生进行各项处置,通过程序化管理,使抢救工作做到忙而有序,既分工明确又能密切配合,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4.2扎实熟练的护理技能和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在医生未到来之前,急诊护士须主动实施有效的初步救护措施和建立心电监护,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对心脏及呼吸骤停的病员实行CPR,为休克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氧,为骨质伤员固定伤肢,为出血伤员包扎止血,主动实施留置导尿,下胃管,配血,备皮及术前常规用药等预见性护理措施,为抢救创伤性休克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吴肇光主编.实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第一版第四次印刷,P141-142
[2]吴在德,郑树.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
[3]周秀华.急救护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4]方楚如.创伤性休克病人输血过程中医疗纠纷预防措施.家庭护士,2008,6(6A)1481-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