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应该讲美术本体知识(含技能)与其意义系统相联系。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这是高中美术新课程的改革理想,这种理想的灵魂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这种人文性质其实就是人文精神。
【关键词】 高中美术 人文精神 培养
“人文”即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教育中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点肤浅认识。
1 美术新课程对人文精神培养的新要求
美术教学应该突出人文精神的重要,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美术应在反思传统审视现实的基础上确立新的教学观,这是真正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必然选择和基本保证。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人文精神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其序言部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性质在于“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要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通过艺术教学,要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2 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氛围营造
美术课堂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第一台阶。美术课堂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由生活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表现、创作。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首先可以抓住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来渲染课堂气氛。
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时,教师可以用西班牙内战里轰炸格尔尼卡为引子,那如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的断壁残垣和仓皇奔逃的人们;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和儿童;绝望无助的男人;横七竖八、残缺不全的尸体;满目狼藉的城市以及国外枪战片中爆炸起火人们坠楼的镜头。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给同学们以强烈的震撼,与作者和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还可以在此氛围下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创作,就创作作品进行分析。
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地表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练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赏者以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美术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因此,美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
3 在教学技巧中传授人文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教授技巧训练时,既要把握好技法技巧的的传授学习,还要在技法的学习中传授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不仅要传授美术技能、技巧,而且要导入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例如,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以带领他们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
在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同时,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祖国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既要教授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再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欣赏山水画,这样学生既有了山水画发展史的简单了解,同时在欣赏过程也会发现自己的用笔与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强化点、线、面的知识。再加上教师的示范,范作的欣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比较容易表现了。
4 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人情味。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出发,尊重、理解和保护学生的艺术表现,切忌过高、过难地要求和束缚学生,应在美术活动中及时、适时地给予他们积极的启发和肯定,让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
在《动漫创作》这一课里,让学生观看不同风格和时代的动漫片段后进行分组创作,创作自由,不限题材。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给每位学生拍了一张作品照片,优秀作品在学校展示并获得小创作家称号,给学生无限的鼓励和激情。
总之,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师不能以单纯学习技能的教学为目的,应当提倡以人文精神为主旨,知识技能为手段,让学生在渗透着人文精神的美术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美术教师也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探索美术课堂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才能让人文精神在美术教学中高扬。
【关键词】 高中美术 人文精神 培养
“人文”即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教育中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点肤浅认识。
1 美术新课程对人文精神培养的新要求
美术教学应该突出人文精神的重要,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美术应在反思传统审视现实的基础上确立新的教学观,这是真正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必然选择和基本保证。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人文精神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其序言部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性质在于“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要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通过艺术教学,要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2 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氛围营造
美术课堂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第一台阶。美术课堂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由生活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表现、创作。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首先可以抓住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来渲染课堂气氛。
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时,教师可以用西班牙内战里轰炸格尔尼卡为引子,那如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的断壁残垣和仓皇奔逃的人们;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和儿童;绝望无助的男人;横七竖八、残缺不全的尸体;满目狼藉的城市以及国外枪战片中爆炸起火人们坠楼的镜头。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给同学们以强烈的震撼,与作者和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还可以在此氛围下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创作,就创作作品进行分析。
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地表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练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赏者以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美术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因此,美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
3 在教学技巧中传授人文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教授技巧训练时,既要把握好技法技巧的的传授学习,还要在技法的学习中传授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不仅要传授美术技能、技巧,而且要导入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例如,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以带领他们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
在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同时,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祖国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既要教授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再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欣赏山水画,这样学生既有了山水画发展史的简单了解,同时在欣赏过程也会发现自己的用笔与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强化点、线、面的知识。再加上教师的示范,范作的欣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比较容易表现了。
4 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人情味。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出发,尊重、理解和保护学生的艺术表现,切忌过高、过难地要求和束缚学生,应在美术活动中及时、适时地给予他们积极的启发和肯定,让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
在《动漫创作》这一课里,让学生观看不同风格和时代的动漫片段后进行分组创作,创作自由,不限题材。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给每位学生拍了一张作品照片,优秀作品在学校展示并获得小创作家称号,给学生无限的鼓励和激情。
总之,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师不能以单纯学习技能的教学为目的,应当提倡以人文精神为主旨,知识技能为手段,让学生在渗透着人文精神的美术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美术教师也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探索美术课堂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才能让人文精神在美术教学中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