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特点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水栓塞是一种致死性的产时并发症,有2种表现类型。典型的羊水栓塞表现为呼吸循环衰竭,随后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非典型羊水栓塞仅表现为不能解释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此型存活率较高。羊水栓塞的病生理机制为类过敏炎症反应。临床用药选择上,米力农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同时有正性肌力、降低心率的作用,可改善右心室功能,是目前治疗羊水栓塞引发的呼吸循环衰竭的首选药物。对羊水栓塞的抢救需多学科团队合作进行,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麻醉科医师常在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左心耳封堵术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房颤住院的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记录手术及并发症等情况,左心耳封堵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每次随访时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同时行N末端脑钠肽前体
目的了解无导线起搏器在国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自2015年2月至3月在阜外医院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分别在出院前、植入后1、3、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收集起搏电学参数(阻抗、阈值、感知)和不良事件,评估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的性能。结果共5例患者植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所有患者均符合单腔起搏器的适应证。患者平均年龄
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由于其心室电传导的非同步性,经临床证实会导致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一系列并发症。而在右心室其他替代性的起搏位点的起搏治疗,经临床证实亦未对上述并发症有所改善。以往通过双心室起搏而实现的心脏再同步治疗虽经临床试验证实对于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左心室收缩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但仍对25%~30%的患者反应欠佳。1970年,Narula等首先提出了希氏束起搏的概念,经过50年
目的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电学参数与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符合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适应证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均用3830导线,分别植入左束支区域与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测量、随访与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搏导线参数、心功能指标、心电参数及不良事件。结果比较两组术中植入电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随访起搏阈值左束支区域起搏者略低
目的探索心腔内超声在左束支起搏中作用及方法。方法观察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左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行左束支起搏的12例患者。术前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史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术中记录手术持续时间、X线曝光量、起搏参数(阈值、感知、阻抗);术后的心电图特征、起搏参数、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左束支起搏。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方法的问世是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CRT植入设备无法兼容全身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本文就国内首次植入全身扫描MRI兼容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病例进行报道。
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包括了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起搏沿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电和机械同步,是起搏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生理性起搏的发展方向。希氏束起搏是比较生理性的起搏方式,但是存在植入困难、感知问题、慢性阈值增高、脱位等局限性。近期出现的左束支起搏,其激动沿心室内的传导系统下传,较为生理。对于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可通过融合自身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相较于希氏束起搏而言,左束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表现为糖脂代谢、能量转换的异常,严重危害母儿健康。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并列,是新兴发展的研究技术,可反映机体系统全面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本文对国内外最新文献,从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妊娠期糖尿病代谢组学研究概况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远期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较高,子代发生糖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也较高,因此应重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产后母儿随诊。但我国目前相关规范化诊治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