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日美三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是十分先进的。本文通过对以上三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研究、总结、归纳,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日本“企业文化”介入职业教育,美国职业教育的广泛融合性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观点。
关键词:高等职业;双元制;企业文化
在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高职教育被确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009年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周济前部长提出:职业教育、农村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三大任务,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处在低于本科教育的层次中,截止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三千三百余所,其中本科院校七百余所,专科院校一千一百余所,职业技术学院一千余所,成人高等学校四百余所。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已经是平分秋色。由于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职业教育的教学思想和管理模式受本科教育影响很深,鲜有自身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加上广大民众对职业教育尚未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先进职业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比较研究,提出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新观点。
一、德日美三国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德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双元制”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双元教育制度下,形成了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学生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一方面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一方面在职业院校接受教育。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学徒工。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接触到的都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减少了教学成本并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工作中。
(二)日本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它的职业教育业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日本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从它强大的经济实力来看,学校的职业教育并不是很发达,但是企业职业教育很发达。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是由企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后自己进行培养。这就是日本职业教育的“企业模式”。
日本的企业模式职业教育是在企业与雇佣员工签订的工作合同的框架内实施的,没有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正因为如此,它的企业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即是为该企业培养有关的技术后备力量。其教学形式既包括该企业严格组织进行的课堂教学与车间教学,也包括相对灵活的企业内在上岗培训。它的教学内容直接与该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紧密联系,教育费用则由企业承担。
(三)美国的职业教育特点
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每年美国大约有一千一百多万人参加职业教育,它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得成熟完善。
美国的职业教育并没有游离于普通教育领域之外,而是与系列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全国范围内的一万五千余所公立中学开设了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学习能帮助他们应对多样化的社会带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战的职业技术,范围涵盖农业、工业、商业、建筑、健康教育、家政及手工业等领域。专门职业院校还根据经济的发展,随时调整专业设置。美国的职业教育与工商界的联系非常紧密。职业学校不仅聘用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还可以与企业联手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大纲及设计课程。职业学校每年都要派出自己的老师到企业进修锻炼,以便随时掌握本专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企业也定期把员工送到职业学校再培训,校企之间的良性合作为学生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条件。
二、德日美三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地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学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以其突出的职业特点,明确的服务定位,全新的办学理念快速成为了一支高等教育的生力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结合德日美三国职业教育特点,对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显能力本位特点,走产学结合道路
我国许多职业院校重文化,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并没有摆脱学科教育的特点。借鉴德日美三国的职业教育特点,学生能力的培养均被放在第一位,学习的侧重点是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需求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
我们还要突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让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参与进来,三者共同培养职业教育人才,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真正做到产学结合,才能成功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产学结合能很好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缩小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注重双师教师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企业兼职教师比专职教师数量要多。美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和原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而导致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的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而懂专业也经过正规示范教育的也不多,严格意义上说,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师还真正不多。所以,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发展可借鉴德日美国家的经验,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后多到企业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及时学习、了解最先进的生产工艺,熟悉生产技术,积极向双师型素质教师发展。
在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上,为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形成制度保障,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评价,让企业参与学院教学改革,共同制定课程开发建设计划,对口培养人才。要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及改造,共同研发产品,主动为企业培训职工。在与企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校企合作从企业参与办学、录用毕业生,转向学院参与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职工培训;从满足企业暂时性、松散性合作关系转为稳定性和紧密性关系,实现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努力寻求与市、区大型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合作,确保每个专业至少与1~2家企业联合建立实质性实训就业基地。积极开展“冠名办班”、“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空间。
综上所述:德日美三国的职业教育特点强调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企业参与。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通过对德日美三国的职业教育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使我们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认真思考,有利于开拓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新思路,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双元制;企业文化
在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高职教育被确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009年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周济前部长提出:职业教育、农村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三大任务,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处在低于本科教育的层次中,截止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三千三百余所,其中本科院校七百余所,专科院校一千一百余所,职业技术学院一千余所,成人高等学校四百余所。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已经是平分秋色。由于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职业教育的教学思想和管理模式受本科教育影响很深,鲜有自身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加上广大民众对职业教育尚未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先进职业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比较研究,提出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新观点。
一、德日美三国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德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双元制”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双元教育制度下,形成了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学生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一方面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一方面在职业院校接受教育。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学徒工。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接触到的都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减少了教学成本并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工作中。
(二)日本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它的职业教育业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日本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从它强大的经济实力来看,学校的职业教育并不是很发达,但是企业职业教育很发达。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是由企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后自己进行培养。这就是日本职业教育的“企业模式”。
日本的企业模式职业教育是在企业与雇佣员工签订的工作合同的框架内实施的,没有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正因为如此,它的企业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即是为该企业培养有关的技术后备力量。其教学形式既包括该企业严格组织进行的课堂教学与车间教学,也包括相对灵活的企业内在上岗培训。它的教学内容直接与该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紧密联系,教育费用则由企业承担。
(三)美国的职业教育特点
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每年美国大约有一千一百多万人参加职业教育,它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得成熟完善。
美国的职业教育并没有游离于普通教育领域之外,而是与系列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全国范围内的一万五千余所公立中学开设了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学习能帮助他们应对多样化的社会带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战的职业技术,范围涵盖农业、工业、商业、建筑、健康教育、家政及手工业等领域。专门职业院校还根据经济的发展,随时调整专业设置。美国的职业教育与工商界的联系非常紧密。职业学校不仅聘用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还可以与企业联手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大纲及设计课程。职业学校每年都要派出自己的老师到企业进修锻炼,以便随时掌握本专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企业也定期把员工送到职业学校再培训,校企之间的良性合作为学生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条件。
二、德日美三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地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与传统的学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以其突出的职业特点,明确的服务定位,全新的办学理念快速成为了一支高等教育的生力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结合德日美三国职业教育特点,对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显能力本位特点,走产学结合道路
我国许多职业院校重文化,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并没有摆脱学科教育的特点。借鉴德日美三国的职业教育特点,学生能力的培养均被放在第一位,学习的侧重点是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需求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
我们还要突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让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参与进来,三者共同培养职业教育人才,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真正做到产学结合,才能成功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产学结合能很好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缩小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注重双师教师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企业兼职教师比专职教师数量要多。美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和原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而导致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的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而懂专业也经过正规示范教育的也不多,严格意义上说,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师还真正不多。所以,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发展可借鉴德日美国家的经验,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后多到企业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及时学习、了解最先进的生产工艺,熟悉生产技术,积极向双师型素质教师发展。
在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上,为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形成制度保障,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评价,让企业参与学院教学改革,共同制定课程开发建设计划,对口培养人才。要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及改造,共同研发产品,主动为企业培训职工。在与企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校企合作从企业参与办学、录用毕业生,转向学院参与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职工培训;从满足企业暂时性、松散性合作关系转为稳定性和紧密性关系,实现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努力寻求与市、区大型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合作,确保每个专业至少与1~2家企业联合建立实质性实训就业基地。积极开展“冠名办班”、“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合作模式,拓展合作空间。
综上所述:德日美三国的职业教育特点强调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企业参与。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通过对德日美三国的职业教育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使我们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认真思考,有利于开拓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新思路,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