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如何将一名学前儿童转变为一名学生,进而将其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良好的辅导会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中提供的各种资源来全面发展自身。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处于中心位置。
要达到这种积极的目的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而班主任身负学生的个性培养、知识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导性重任。虽然每个教师都在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并且许多学校都设有一名年度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总揽中层管理的所有职责。但无论是从出勤率到学生利益,还是从学习技巧到行为规范,班主任仍是学校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
心理学家艾瑞克·H·埃里克森(Edk H.Erikson)所谓的“身份危机”普遍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他指出青少年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对如下问题做出明确回答:“我希望将自己塑造成哪种人,我必须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因此,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促使学生在处理小到班级同学间关系,大到社会关系等问题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尤其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具有自己的理解。
那么,班主任的主要目的就变成了帮助学生认清自我,理清人生规划的思路,做出适应自己预期的正确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个人指导”。
如果学生能对上述指导做出预期回应,他们将能够充分利用,或者说有效地发掘学校资源来发展自我。要想获得成功,儿童必须学会如何成为一名学生,而这将是个艰巨而复杂的学习任务。班主任在此要履行的职责是“教育指导”。
很显然,学生如果在学校期间获得成就感将对他们“从孩童迈向成人的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成功与否都将会对学生将来处理问题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获得积极心态、成就感和自尊感的良好环境。班主任在此有着特殊的职责: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学校可以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成功模式。如果缺少班主任的引导,学生们便会找不到方向,变得“无家可归”。班主任所营造的“家”并非是一个舒适的温室,而是通过提出合理的要求,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为学生提供安全感,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家。
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需要获得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当然包括身体方面。如果学生受到欺凌,痛苦将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这种伤害产生的影响并非一时。但是,学生们更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即能够让他们找到自我,不至于被强制进入某个团伙或被他人排斥。而班主任将会通过两个相辅相成的途径满足学生提出的要求:第一,通过团队辅导计划适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技巧;第二,在辅导室和辅导团队中营造一种互助的氛围。如学生会问:“老师,今天春晓怎么了?”班主任应该在每个工作日结束的时候鼓励大家回顾当天发生的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大量事实证明,在大多数的学校里,学生更倾向于求助他们的班主任。在能够与校方工作人员谈及个人情况的青少年中,有1/4的人表示愿意求助于班主任。
班主任往往需要完成大量紧急的任务。他们常会被各种问题弄得晕头转向,变得不堪重负,很少有精力顾及计划的制订。因此,他们只能被动应付工作,做不到主动备战。如果班主任无法有效地通过精神辅导处理问题,那么他们每天面对各种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便毫无成效,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班主任只有将自己摆在问题之上,在做到瞻前的同时又能做到顾后,运用团队及各种活动,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使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样,班主任才能将工作做得卓有成效。同时,班主任还要协助学生认清未来,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涯有一个很好的把握。班主任务必促使整个学生团队对社会压力和团队压力有一个清醒而独立的认识。
很显然,学生个性与社交能力的发展是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中心目标,而班主任在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作用。班主任在狭义范畴内履行具体的职责,诸如进行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以及促进纪律制度的建立等,但这只是班主任辅导工作的一部分,这些具体的职责必须置于更大范围的任务下理解:部分之和并不能产生所要求的整体效果。过分专注于繁重琐屑的任务容易妨碍班主任指导性角色的发挥。每一位班主任应该在整体的任务框架下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并能够在经过特殊规划的整体团队工作中发挥作用。
指导性工作存在一定难度,成功的关键是对班主任这项任务要抱有坚定的信念,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朝着这个信念去奋斗。■
(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城关中学)
要达到这种积极的目的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而班主任身负学生的个性培养、知识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导性重任。虽然每个教师都在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并且许多学校都设有一名年度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总揽中层管理的所有职责。但无论是从出勤率到学生利益,还是从学习技巧到行为规范,班主任仍是学校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
心理学家艾瑞克·H·埃里克森(Edk H.Erikson)所谓的“身份危机”普遍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他指出青少年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对如下问题做出明确回答:“我希望将自己塑造成哪种人,我必须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因此,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促使学生在处理小到班级同学间关系,大到社会关系等问题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尤其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具有自己的理解。
那么,班主任的主要目的就变成了帮助学生认清自我,理清人生规划的思路,做出适应自己预期的正确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个人指导”。
如果学生能对上述指导做出预期回应,他们将能够充分利用,或者说有效地发掘学校资源来发展自我。要想获得成功,儿童必须学会如何成为一名学生,而这将是个艰巨而复杂的学习任务。班主任在此要履行的职责是“教育指导”。
很显然,学生如果在学校期间获得成就感将对他们“从孩童迈向成人的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成功与否都将会对学生将来处理问题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获得积极心态、成就感和自尊感的良好环境。班主任在此有着特殊的职责: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学校可以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成功模式。如果缺少班主任的引导,学生们便会找不到方向,变得“无家可归”。班主任所营造的“家”并非是一个舒适的温室,而是通过提出合理的要求,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为学生提供安全感,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家。
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需要获得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当然包括身体方面。如果学生受到欺凌,痛苦将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这种伤害产生的影响并非一时。但是,学生们更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即能够让他们找到自我,不至于被强制进入某个团伙或被他人排斥。而班主任将会通过两个相辅相成的途径满足学生提出的要求:第一,通过团队辅导计划适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技巧;第二,在辅导室和辅导团队中营造一种互助的氛围。如学生会问:“老师,今天春晓怎么了?”班主任应该在每个工作日结束的时候鼓励大家回顾当天发生的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大量事实证明,在大多数的学校里,学生更倾向于求助他们的班主任。在能够与校方工作人员谈及个人情况的青少年中,有1/4的人表示愿意求助于班主任。
班主任往往需要完成大量紧急的任务。他们常会被各种问题弄得晕头转向,变得不堪重负,很少有精力顾及计划的制订。因此,他们只能被动应付工作,做不到主动备战。如果班主任无法有效地通过精神辅导处理问题,那么他们每天面对各种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便毫无成效,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班主任只有将自己摆在问题之上,在做到瞻前的同时又能做到顾后,运用团队及各种活动,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使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样,班主任才能将工作做得卓有成效。同时,班主任还要协助学生认清未来,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涯有一个很好的把握。班主任务必促使整个学生团队对社会压力和团队压力有一个清醒而独立的认识。
很显然,学生个性与社交能力的发展是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中心目标,而班主任在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作用。班主任在狭义范畴内履行具体的职责,诸如进行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以及促进纪律制度的建立等,但这只是班主任辅导工作的一部分,这些具体的职责必须置于更大范围的任务下理解:部分之和并不能产生所要求的整体效果。过分专注于繁重琐屑的任务容易妨碍班主任指导性角色的发挥。每一位班主任应该在整体的任务框架下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并能够在经过特殊规划的整体团队工作中发挥作用。
指导性工作存在一定难度,成功的关键是对班主任这项任务要抱有坚定的信念,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朝着这个信念去奋斗。■
(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