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注重对学生传授知识,存在“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导致其教学效果不明显。将优秀的音乐作品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丰富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音乐 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旨在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经验、重说教灌输轻感悟熏陶的现象,使其教学实效性不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对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容易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声音,也是时代主题和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融思想、情感、价值观于一体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音乐在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情操、塑造优良品格等方面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它能激发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灵魂,还能提高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它能深入人的内心,对人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升华作用。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弱化其说教功能,而利用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情感人、以美促德的效果。将音乐作品运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
适度地将蕴含丰富情感和思想的音乐艺术作品运用于思想品德课堂,将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形成他们自己的认识、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还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比较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二、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改革使人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纵横时空,包罗万象,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非物质层面,既包括数字化资源又包括非数字化资源。其中数字化资源包括图、文、音、视频等媒体素材;非数字化课程资源包括文献资源,如报刊、书籍,以及专家资源等。新课程下,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将改变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看法,认识到一切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都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程资源,音乐、诗歌、小品艺术等文化艺术形式都可以引进思想品德课堂。这样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狭窄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将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使思想品德课更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会有利于推动现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
三、有助于丰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1.感染教育法。这种教育方法通过感染的方式,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说理教育更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更为浓厚的情感色彩。感染教育法包括形象感染、艺术感染和群体感染等具体方法。艺术感染就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的欣赏活动、评论活动和创作活动给人以影响和感染,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以艺术美的欣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观点,陶冶道德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形象教育法。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堂,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它符合人们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能够发挥文学艺术对人民大众的教育审美功能,发挥音乐的情感陶冶、形象教育功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娱乐中得到思想上、认识上的启发和教育,心灵上、情感上的陶冶和净化。
3.快乐学习法。瑞士音乐家格列利安说过:“音乐是快乐之母。”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一种愉悦的环境、快乐祥和的气氛、良好的情绪下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高高兴兴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进取”,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在快乐的形式下接受某些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和教诲。
综上所述,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国多个版本的新教材都加入了丰富多彩的插图资料、案例资料,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漫画、动画、视频资料、音乐资料等辅助工具,大大增加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加力,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诗歌篇中就收入了台湾歌手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上海市教委将《蜗牛》、《真心英雄》、《中国人》等多首港台流行歌曲列入爱国主义推荐歌曲。我们思想品德课教材也可以考虑收入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与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歌曲。如在改革开放部分加入《春天的故事》、《走近新时代》等歌曲,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播放这些歌曲,再配以一些改革开放后巨大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1页.
[2]吴一凡 主编《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9页。
[3]朱凤军《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郑永廷 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5]张耀灿 陈万柏 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3页。
[6]刘强 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7]《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第26页。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音乐 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旨在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经验、重说教灌输轻感悟熏陶的现象,使其教学实效性不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对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容易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声音,也是时代主题和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融思想、情感、价值观于一体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音乐在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情操、塑造优良品格等方面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它能激发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灵魂,还能提高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它能深入人的内心,对人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升华作用。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弱化其说教功能,而利用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情感人、以美促德的效果。将音乐作品运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
适度地将蕴含丰富情感和思想的音乐艺术作品运用于思想品德课堂,将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形成他们自己的认识、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还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比较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二、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改革使人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纵横时空,包罗万象,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非物质层面,既包括数字化资源又包括非数字化资源。其中数字化资源包括图、文、音、视频等媒体素材;非数字化课程资源包括文献资源,如报刊、书籍,以及专家资源等。新课程下,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将改变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看法,认识到一切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都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程资源,音乐、诗歌、小品艺术等文化艺术形式都可以引进思想品德课堂。这样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狭窄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将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使思想品德课更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会有利于推动现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
三、有助于丰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1.感染教育法。这种教育方法通过感染的方式,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说理教育更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更为浓厚的情感色彩。感染教育法包括形象感染、艺术感染和群体感染等具体方法。艺术感染就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的欣赏活动、评论活动和创作活动给人以影响和感染,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以艺术美的欣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观点,陶冶道德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形象教育法。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堂,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它符合人们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能够发挥文学艺术对人民大众的教育审美功能,发挥音乐的情感陶冶、形象教育功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娱乐中得到思想上、认识上的启发和教育,心灵上、情感上的陶冶和净化。
3.快乐学习法。瑞士音乐家格列利安说过:“音乐是快乐之母。”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一种愉悦的环境、快乐祥和的气氛、良好的情绪下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高高兴兴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进取”,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在快乐的形式下接受某些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和教诲。
综上所述,将音乐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国多个版本的新教材都加入了丰富多彩的插图资料、案例资料,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漫画、动画、视频资料、音乐资料等辅助工具,大大增加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加力,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诗歌篇中就收入了台湾歌手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上海市教委将《蜗牛》、《真心英雄》、《中国人》等多首港台流行歌曲列入爱国主义推荐歌曲。我们思想品德课教材也可以考虑收入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与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歌曲。如在改革开放部分加入《春天的故事》、《走近新时代》等歌曲,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播放这些歌曲,再配以一些改革开放后巨大变化的图片或视频,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1页.
[2]吴一凡 主编《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9页。
[3]朱凤军《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郑永廷 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5]张耀灿 陈万柏 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3页。
[6]刘强 主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7]《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