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关键词】 公共建筑;布局;商业建筑;学校;交通;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要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居住小区的环境和配套设施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人们开始从原来的选择居住小区即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的层次开始上升到对小区的选择即是塑造一种生活方式的要求上来,这就对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服务设施是否完善了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小区时的重要衡量标准。
1.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不仅需要小区内垃圾站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而且对公共建筑本身的设计在日照、采光、和通风方面是否良好,是否有噪音及空气污染产生,是否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1.2公建的安全问题。公共建筑不仅要符合小区的安全要求,而且还要符合交通的安全,另外还要确保公共活动区域要与居住区域各自的领域具有明显的界限划分。
1.3公建建筑的目的就是为居民生命提供完善的服务,所以其便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公共建筑存在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时不仅在确保公共建筑的多样性,同时还要确保居住小区各居民到达公建的距离尽可能短,即需要对其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服务半径尽可有短,同时还要确保线路的顺畅。
1.4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在满足居民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即具有识别性和归属感。识别性可以通过公建功能上的多样性实现其形式上的多样性,从而使其具有可识别性。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小区内白天以老人和小孩居多,所以这些人在闲暇时间内渴望交流和有个可以坐下来休憩的地方,所以公共建设可以通过将功能集结在一起形成小区的中心特有环境,也可在小区街道、绿化和广场共同构建起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真正的想停留下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区的质量,而且也使居民具有较强的归属感,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2.1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相对于一些档次高、规模大的区域型商业和都市型商业,例如百货中心和大型超市而言,居住小区商业规模较小、布局较分散,往往处在从属地位,不被人们重视。但是居住小区商业在城市的商业分工中和居民的生活最为贴近,可以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最直接、便捷的服务。特别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新开发的住区相对较密集,而相对应的配套商业设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居住小区商业对居民生活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居住小区商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居住小区商业和其他商业相比有自身特殊的一面。首先,居住小区商业往往包含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例如各种便利商店、音像店、药店、面包店、花店、书店、美容美发店、家居饰品店、餐饮店等,而这些商业所往往由于规模较小,所需的建筑面积也较小。其次,居住小区商业还要考虑其服务半径,通常情况下,服务半径最好不要超过500m。此外,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居住小区商业还应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即居住小区商业也要努力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要保证其商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因此,我们要做好居住小区商业,还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其内在规律。
2.2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2.3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
1)垃圾站人人讨厌却又离不开它,历年来想了许多方法,却都有不如意处。笔者以为最好的方法还是垃圾袋装化,在每个住宅楼前设有盖垃圾桶。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2)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它应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对隐蔽的地方,所以将其布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街上设明显标志是个不错的选择。3)自行车库布置,现在一般有下列两种布置方式:分散布置、集中布置。对于多层住宅,可以将其底层作为自行车库进行分散布置,每户一间,兼储藏功能;也可以集中布置,集中车库宜布置在组团的出入口,这样存车取车均不须走回头路了。而对于高层住宅,自行车库一般设于底层架空层或地下层。有些小区采取室外集中停车的方式,经过设计的车棚不仅没有破坏环境,其高技的外观还可以成为小区独特的风景线。
2.4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结语
总之,居住小区的公共设施对满足小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维护小区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小区在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完善,并在布置上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以及行为轨迹,同时分级设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如在小区的商业设施布置时,将其设在人流交通出入口附近,使居民可以顺道购物。自行车的存放以及垃圾的处理是居住小区服务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自行车车库可采用分散与集中布置的方式,也可利用楼幢之间的低层库、庭院中的半地下室、住宅底层和高架平台的下部等。在处理生活垃圾方面,应尽量避免对公共场所及住户的交叉污染。另外,可以在设计中,把一些小区的公共建筑联合起来一起设置,结合小区绿地构成公共中心。这样可以丰富小区整体形象,使小区更富特征,从而让居民产生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邓勇.浅析被动式节能策略在公共建设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
[2]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 公共建筑;布局;商业建筑;学校;交通;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要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居住小区的环境和配套设施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人们开始从原来的选择居住小区即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的层次开始上升到对小区的选择即是塑造一种生活方式的要求上来,这就对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服务设施是否完善了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小区时的重要衡量标准。
1.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不仅需要小区内垃圾站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而且对公共建筑本身的设计在日照、采光、和通风方面是否良好,是否有噪音及空气污染产生,是否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1.2公建的安全问题。公共建筑不仅要符合小区的安全要求,而且还要符合交通的安全,另外还要确保公共活动区域要与居住区域各自的领域具有明显的界限划分。
1.3公建建筑的目的就是为居民生命提供完善的服务,所以其便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公共建筑存在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时不仅在确保公共建筑的多样性,同时还要确保居住小区各居民到达公建的距离尽可能短,即需要对其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服务半径尽可有短,同时还要确保线路的顺畅。
1.4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在满足居民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即具有识别性和归属感。识别性可以通过公建功能上的多样性实现其形式上的多样性,从而使其具有可识别性。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小区内白天以老人和小孩居多,所以这些人在闲暇时间内渴望交流和有个可以坐下来休憩的地方,所以公共建设可以通过将功能集结在一起形成小区的中心特有环境,也可在小区街道、绿化和广场共同构建起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真正的想停留下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区的质量,而且也使居民具有较强的归属感,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2.1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相对于一些档次高、规模大的区域型商业和都市型商业,例如百货中心和大型超市而言,居住小区商业规模较小、布局较分散,往往处在从属地位,不被人们重视。但是居住小区商业在城市的商业分工中和居民的生活最为贴近,可以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最直接、便捷的服务。特别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新开发的住区相对较密集,而相对应的配套商业设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居住小区商业对居民生活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居住小区商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居住小区商业和其他商业相比有自身特殊的一面。首先,居住小区商业往往包含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例如各种便利商店、音像店、药店、面包店、花店、书店、美容美发店、家居饰品店、餐饮店等,而这些商业所往往由于规模较小,所需的建筑面积也较小。其次,居住小区商业还要考虑其服务半径,通常情况下,服务半径最好不要超过500m。此外,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居住小区商业还应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即居住小区商业也要努力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要保证其商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因此,我们要做好居住小区商业,还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其内在规律。
2.2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2.3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
1)垃圾站人人讨厌却又离不开它,历年来想了许多方法,却都有不如意处。笔者以为最好的方法还是垃圾袋装化,在每个住宅楼前设有盖垃圾桶。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2)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它应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对隐蔽的地方,所以将其布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街上设明显标志是个不错的选择。3)自行车库布置,现在一般有下列两种布置方式:分散布置、集中布置。对于多层住宅,可以将其底层作为自行车库进行分散布置,每户一间,兼储藏功能;也可以集中布置,集中车库宜布置在组团的出入口,这样存车取车均不须走回头路了。而对于高层住宅,自行车库一般设于底层架空层或地下层。有些小区采取室外集中停车的方式,经过设计的车棚不仅没有破坏环境,其高技的外观还可以成为小区独特的风景线。
2.4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结语
总之,居住小区的公共设施对满足小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维护小区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小区在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完善,并在布置上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以及行为轨迹,同时分级设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如在小区的商业设施布置时,将其设在人流交通出入口附近,使居民可以顺道购物。自行车的存放以及垃圾的处理是居住小区服务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自行车车库可采用分散与集中布置的方式,也可利用楼幢之间的低层库、庭院中的半地下室、住宅底层和高架平台的下部等。在处理生活垃圾方面,应尽量避免对公共场所及住户的交叉污染。另外,可以在设计中,把一些小区的公共建筑联合起来一起设置,结合小区绿地构成公共中心。这样可以丰富小区整体形象,使小区更富特征,从而让居民产生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邓勇.浅析被动式节能策略在公共建设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
[2]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