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藏区区旅游逐渐兴盛,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康藏文化核心地区正在全力发展全域旅游,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多。理塘县作为318国道上重要的交通节点,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笔者在理塘县进行传统手工乳制品实地调研,拟在将本土民族特色生活文化融入当地旅游开发。并分析加入游客亲身参与、体验环节。提升游客质量的同时也使当地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和继承,保留地方特色回归本土文化。希望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
关键词:康区民俗;传统手工;体验旅游;理塘民俗;文化传承
一、项目背景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全域旅游开发大环境中南线开发中心城市,处于甘孜南线旅游线路的枢纽地带,有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传统节日“八一国际赛马节”等。在甘孜州旅游旺季时承担着游客接待、旅游发展前景甚好。
近年在甘孜州全域旅游开发的环境下,旅游业日益成为全州经济支柱产业。由于理塘旅游开发较晚起步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在旅游发展的同时,康区旅游市场逐渐混乱、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也产生,开发层次浅不显著不利于旅游开发。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理塘县紧紧抓住“环亚丁机场两小时旅游经济圈”的发展机遇,实施文化旅游优先全域发展战略。同时理塘县在实施“精准扶贫”,也预打造以“康藏之窗”为主要理念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前景好。
二、理塘县传统家庭手工食品的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
理塘县城处高原,草场广布县城海拔4014米自然条件较恶劣,农作物出产甚少。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单一,以前理塘县城多以畜牧业为主,但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多数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逐渐被替代或离人们越来越远。
在假期笔者在当地挑选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德西一村、车马村、替然色巴三个村展开了抽样调查,据我们粗略统计大概现存保留传统畜牧生产方式的家庭不足整个村子的百分之五。且调查表明其保留有传统手工制作者有如下共同特征:
(1)制作者大多为30-50岁之间中年妇女为,人数占整个村落的极少数。
(2)这些中年妇女文化程度几乎为零。
(3)其中少部分中年男性也会参与到制作过程当中,来辅助以家庭为个体单位的传统生产中。
经调查发现由于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仍对乳制品有较大的需求,在理塘有10多家出售类似酥油等乳制品的商铺,商店老板多来自阿坝地区的人,本地人较少,这些乳制品也不是当地居民所提供而是来自阿坝等地,这一现象表明,当地乳制品较少,当地所产出的乳制品大多为自己家庭所用,只有极少数部分拿来出售,出售对象也多为熟人或者是县城工作人员。
在对当地的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访问以后发现,近几年的当地旅游开发中融入太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开发项目少。同时藏区旅游开发也存在一个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所以以家庭传统手工食品制作为例的旅游开发项目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我们可以试着多开发当地居民可以融入的体验类的旅游项目,提高旅游质量,让游客深切体会当地文化。
理塘县当地百姓的生产方式主要以牧业为主,少数气候较好的乡镇农业生产方式略多。当地大部分居民的资源生活主要依赖于外部物资的进入来填补。加之近年当地居民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进城务工、外出求学、创业和做生意等其他的生活方式。使得多数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被现代的生活方式所替代,传统的文化在当地居民的意识中逐渐淡化。
调查发现理塘县的一些传统家庭手工食品制作中大多都以中年妇女为主要的生产者,男性主要是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辅助女性完成生产。以传统家庭手工食品制作为业的家庭也越来越少。在这些保留有传统食品生产方式的家庭也不在像过去一样用原汁原味的传统方法生产,传统的生产制作工具也逐渐开始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和新兴出现的电器、机械化工具替代,而且家庭产出的产品大多为自己的家庭自给所用,只有极少数会把多余的拿来出售,出售对象也数多为熟人或者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客人。当地对这些传统手工制作出来的食品也是需求极大。所以对当地传统家庭食品手工制作手艺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研究当地家庭传统手工制作的现状,有利于帮助我们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度较高的建议,此次项目开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源于可直接利用的传统家庭制作手工艺)、经济性(开发投入不大,材料源于百姓日常生活)、文化性(是传统的康藏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有独特的文化特征)、生态性(其中材料天然、制作手工、传统环保)这有利于和理塘本土“康藏之窗”文化旅游品牌相结合。
三、分析及结语
当地传统家庭手工制作由于受到自身、外部多个环节影响,其继续制作人数的急剧下降、后续继承无人的现状,城市化进程对本土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等每一方面都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保护和继承。
当地现有旅游开发产品极少有本地百姓参与到其中,以及缺少游客体验的环节。缺少相应是经验和管理不善,多数情况是为了开发而开发。
当地政府正在打造“康藏之窗”文化旅游品牌,加之整个甘孜州开发的“全域旅游”大环境可以作为我们体验活化开发项目的平台,其中可开发和研究的传统手工制作的成品又可以融入当地“精准扶贫”当中的特色项目起到综合开发的效果。
若当地的旅游开发能多增加游客可参与可体验环节,与此同时将传统手工艺制作融入体验,同时有利于当地人们对自己的本土文化进行重视和开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以游客亲生体验的方式来进行开发,操作性强、经济又本土,让旅游越来越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唐静.甘孜藏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D].2007.3
[2]梁敏.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节日与旅游经济结合模式初探-以理塘县“八一”国际赛马节为例[A].2007,25(1),37-40
[3]陈岩.论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J].生态经济,2013(7):193-195
[4]况红玲,王瑜,劉婧.康巴独特地域文化在发展中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5]吴晋峰.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概念辨析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关键词:康区民俗;传统手工;体验旅游;理塘民俗;文化传承
一、项目背景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全域旅游开发大环境中南线开发中心城市,处于甘孜南线旅游线路的枢纽地带,有着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传统节日“八一国际赛马节”等。在甘孜州旅游旺季时承担着游客接待、旅游发展前景甚好。
近年在甘孜州全域旅游开发的环境下,旅游业日益成为全州经济支柱产业。由于理塘旅游开发较晚起步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在旅游发展的同时,康区旅游市场逐渐混乱、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也产生,开发层次浅不显著不利于旅游开发。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理塘县紧紧抓住“环亚丁机场两小时旅游经济圈”的发展机遇,实施文化旅游优先全域发展战略。同时理塘县在实施“精准扶贫”,也预打造以“康藏之窗”为主要理念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前景好。
二、理塘县传统家庭手工食品的生产及开发现状分析
理塘县城处高原,草场广布县城海拔4014米自然条件较恶劣,农作物出产甚少。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单一,以前理塘县城多以畜牧业为主,但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多数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逐渐被替代或离人们越来越远。
在假期笔者在当地挑选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德西一村、车马村、替然色巴三个村展开了抽样调查,据我们粗略统计大概现存保留传统畜牧生产方式的家庭不足整个村子的百分之五。且调查表明其保留有传统手工制作者有如下共同特征:
(1)制作者大多为30-50岁之间中年妇女为,人数占整个村落的极少数。
(2)这些中年妇女文化程度几乎为零。
(3)其中少部分中年男性也会参与到制作过程当中,来辅助以家庭为个体单位的传统生产中。
经调查发现由于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仍对乳制品有较大的需求,在理塘有10多家出售类似酥油等乳制品的商铺,商店老板多来自阿坝地区的人,本地人较少,这些乳制品也不是当地居民所提供而是来自阿坝等地,这一现象表明,当地乳制品较少,当地所产出的乳制品大多为自己家庭所用,只有极少数部分拿来出售,出售对象也多为熟人或者是县城工作人员。
在对当地的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访问以后发现,近几年的当地旅游开发中融入太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开发项目少。同时藏区旅游开发也存在一个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所以以家庭传统手工食品制作为例的旅游开发项目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我们可以试着多开发当地居民可以融入的体验类的旅游项目,提高旅游质量,让游客深切体会当地文化。
理塘县当地百姓的生产方式主要以牧业为主,少数气候较好的乡镇农业生产方式略多。当地大部分居民的资源生活主要依赖于外部物资的进入来填补。加之近年当地居民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进城务工、外出求学、创业和做生意等其他的生活方式。使得多数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被现代的生活方式所替代,传统的文化在当地居民的意识中逐渐淡化。
调查发现理塘县的一些传统家庭手工食品制作中大多都以中年妇女为主要的生产者,男性主要是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辅助女性完成生产。以传统家庭手工食品制作为业的家庭也越来越少。在这些保留有传统食品生产方式的家庭也不在像过去一样用原汁原味的传统方法生产,传统的生产制作工具也逐渐开始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和新兴出现的电器、机械化工具替代,而且家庭产出的产品大多为自己的家庭自给所用,只有极少数会把多余的拿来出售,出售对象也数多为熟人或者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客人。当地对这些传统手工制作出来的食品也是需求极大。所以对当地传统家庭食品手工制作手艺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研究当地家庭传统手工制作的现状,有利于帮助我们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度较高的建议,此次项目开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源于可直接利用的传统家庭制作手工艺)、经济性(开发投入不大,材料源于百姓日常生活)、文化性(是传统的康藏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有独特的文化特征)、生态性(其中材料天然、制作手工、传统环保)这有利于和理塘本土“康藏之窗”文化旅游品牌相结合。
三、分析及结语
当地传统家庭手工制作由于受到自身、外部多个环节影响,其继续制作人数的急剧下降、后续继承无人的现状,城市化进程对本土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等每一方面都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保护和继承。
当地现有旅游开发产品极少有本地百姓参与到其中,以及缺少游客体验的环节。缺少相应是经验和管理不善,多数情况是为了开发而开发。
当地政府正在打造“康藏之窗”文化旅游品牌,加之整个甘孜州开发的“全域旅游”大环境可以作为我们体验活化开发项目的平台,其中可开发和研究的传统手工制作的成品又可以融入当地“精准扶贫”当中的特色项目起到综合开发的效果。
若当地的旅游开发能多增加游客可参与可体验环节,与此同时将传统手工艺制作融入体验,同时有利于当地人们对自己的本土文化进行重视和开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以游客亲生体验的方式来进行开发,操作性强、经济又本土,让旅游越来越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唐静.甘孜藏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D].2007.3
[2]梁敏.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节日与旅游经济结合模式初探-以理塘县“八一”国际赛马节为例[A].2007,25(1),37-40
[3]陈岩.论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J].生态经济,2013(7):193-195
[4]况红玲,王瑜,劉婧.康巴独特地域文化在发展中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5]吴晋峰.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概念辨析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