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诚的妈妈给我来电话:“小诚经过一年拼搏,已经考上了重点初中,现在的小诚上进、懂事、人际关系融洽。小诚能有今天,最要感谢的就是唐老师您了。”我恭喜了小诚妈妈,也在内心深处恭喜了小诚和我自己。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
一、酸涩的反思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安排我担任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我的班级管理好,因为我有着辉煌的学生时代,有着不服输的性格,现在当然要做一位成功的“小朋友之王”。很快,我熟悉了这个班级的每一个小朋友,也开始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困惑。小朋友都有着他们各自的“问题”,其中一个叫小诚的小朋友让我乱了章法。她性格文静,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对于团队活动很不热情;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在角落或是厕所里哭泣:经常吵着要回家,父母只好想着法子编造谎言给她请假: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自然很差。作为班主任,我该怎么办呢?
1 热情投入。穷于应付
我觉得她的表现有些失常,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之前家里比较溺爱,到了学校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只要我热心帮助,耐心鼓励,她会好的。于是只要她出现状况,我就连哄带骗稳住她的情绪,好话说尽。可是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她不但未好转,反而越来越“事”多。一个学期下来我有些焦头烂额,对她产生了厌恶和失望情绪。期末她的成绩最差,差很远,由于她,我的班级也被拖累。我觉得教育她比教育其他二十个孩子都累。难道她是我的冤家么?还好,假期到了!
2 我的强悍班主任之路
假期,我也没有休息好,脑子里都在想着小诚这个“问题学生”。幸运的是,我有机会跟一位老班主任谈了我的困惑。这位成功而又有威望的老前辈跟我说:“小唐,你的问题是,你人太好了,太温和,太善良,太心细。小朋友就是一块粗糙的顽石,需要你大刀阔斧的修理,所以对家长,对小朋友你都要有明确的指令,让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做,做不到就要罚,罚到他们达到你的要求。”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以为的性格优势,恰恰是我做不好教师的短板。第二学期开学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小诚的家长叫到学校来,用凌厉的口气跟家长交代了小诚上学期的表现,提出了警告,并附加我花了一个星期想出来的“拯救措施”。小诚的父亲想说点什么但没有说,母亲是哭着回去的,我也似出了一口恶气一般,轻松了很多。接下来效果出奇得好,小诚的表现好了很多,她不再动不动就哭泣,不再经常吵着回家,成绩也有所好转。我暗想,姜还是老的辣,我也要做“麻辣班主任”。只是还有两点让我很不安,一是小诚更加不合群,同学也好像更加不喜欢她;二是她看到我时就像没看到一样,她似乎在恨我!果然,第二学期末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小诚请了长假,她真的病了!她妈妈转述医生的意思是“心病”,说什么心理有问题。而我的“麻辣作风”在治理班级过程中并未起到老前辈治理班级那样的效果,剩下了一地鸡毛!
二、艰难的成长
我去家访,小诚家长无奈地接待了我。医生认为小诚问题不严重,并不是心理问题,而是性格上有一定的缺陷,但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同时,告诫家长需要耐心。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小诚年纪还这么小,她为什么就会有“心病”?性格有缺陷是什么意思?缺陷到底是什么?小诚还能不能回到我们的班级中来?为什么老前辈的金科玉律在我这里完全失灵?我痛苦地想着这些问题,又迎来了暑假。
1 苦学教育和发展心理学
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决定到书上去寻找我需要的答案。经推荐,我连续购买了《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美国费尔德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教育心理学》(美国桑切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两本大部头的经典心理、教育理论著作。
其中,前者告诉我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有哪些有效的干预和帮助途径。对比小诚的情况,我注意到一个发展心理学上的名词——顺应力(是一种克服将儿童置于心理或身体伤害的高风险环境的能力)。根据发展心理学家沃纳的观点,顺应力强的儿童倾向于具备能够激发很多照看者积极反应的气质。他们充满深情、随和,并且性情温和:他们像婴儿一样容易抚慰,并且能够引发所在任一环境中的绝大多数的养育者的关怀。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顺应力强的儿童能够通过激发别人对他们自身发展有利的行为而成功创造自己的环境(《发展心理学》311页)。我感觉小诚就是需要这种顺应力。什么人特别需要这种能力?书上的结论让我暗暗吃惊,那就是学前受到过虐待的儿童。
传统的观点认为,虐待儿童这种事情不大可能发生在舐犊情深的中国父母身上,小诚的父母我见过,也不像是那种会虐待孩子的人。然而,虐待儿童不仅包括暴力打骂,还包括忽视型教养方式——实质表现出对孩子没有兴趣,伴有漠不关心、拒绝等行为。他们在感情上疏离儿童,视自己的行为仅仅为喂养、穿衣以及为孩子提供庇护的场所。在最为极端的形式下,忽视型父母常常造成忽视——儿童虐待的一种形式(《发展心理学》305页)。曾经的虐待?我带着疑问再次对小诚进行了家访。我们深入地谈了他们的养儿历程,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后的生意人,白手起家,在小诚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带着她四处奔波。每到一地,就把她放在临时住所里,一个人玩,直到大人回来。小诚很乖,但是越来越不爱说话,总是默默地与家中的家具、遥控器为伴。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忽视型的儿童期虐待,这种情况在不少中国家庭中存在,只是,不是每~个受到过类似虐待的儿童都会留下长期不良反应,那是因为他们有着良好的顺应力。
找到了帮助小诚的突破口,之后我又相继阅读了《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马克斯·范梅南著)、《动机与人格》(马斯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多元智能》(加德纳,新华出版社)。这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使我对小诚和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开始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我又翻阅了这几年的《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专业杂志,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
2 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
新学期又开始了,经过一个假期的学习与反思,我心里有了底。在我的建议下,小诚还足继续跟班读书,我主动给她补习落下的功课,并借此重新取得她的信任。此后,我详细制订了培养她顺应力的计划。在班队活动课上,以《大家都做好朋友》等一系列的主题表演活动,努力使小诚融入班级团队生活。半个学期以后,成立团结互助小组,让其他同学承担起帮助她的一些责任。之后,小诚的状态虽然反复,但一直在进步。
我以此为契机,开始制订班级每一个同学的成长方案,我不再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他们,而是关注他们道德水准的提升,性格的早期形成、养成的培养。我把他们看作~棵棵茁壮成长的庄稼,只是每一棵我都熟悉,她(他)缺什么营养,我就给她(他)补相应的肥料。同时,我开始放弃麻辣作风,老前辈的方法只适合有经验、有威信的她,不适合我。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教育不能直奔主题,我需要在责骂、说教之外的教育场合实现我的教育目标。我把培养目标分散在班队活动当中,分散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之间,分散在简单的书信对话当中,分敞在与家长的交流中。
又经过一个学期的反思与改进,我发现成果是显著的,小诚基本上融入到班级当中,尽管学习依旧落后,但她开朗了很多,脸上开始阳光灿烂起来!我坚信她的成绩也会好起来的。三年级一学年,小诚在一些问题上依然有一些反复,不同的是,她犯了错误,会做分析和补救,我认为她基本上已经走出了之前几年的阴影。我高兴自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道路,虽只是刚刚入门,我已体会到置身于科学管理之中的奥妙。我的反思曰志一天比一天写得长,反思的内容一天比一天丰富。
三、依然在成长
遗憾的是,小诚因家庭原因在三年级结束时转学了,转到了附近的城市。我隐约担心她能不能保持目前的进步。一年以后,我接到她妈妈的电话,小诚似乎又回到了三年前,她又不愿意去上学了。我想这其实是不能怪她的,她刚刚有了起色,又换到了新的环境。我决定继续帮她,经常给她打电话,给她写信,她父母也积极与新的班主任沟通。毕竟小诚也不完全是三年前的那个小诚,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的情况有所好转,并开始了她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我们祝福着虽然离开了我的班级却与我们共同进步的小诚。最终,她顺利升入初中。
客观来讲,小诚的资质是很高的,只是她的成长道路上有挫折。小诚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先遇到我这个刚出道的菜鸟班主任;小诚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我能够反思自己的失败,与她一起成长。我坚信我无愧于这几年的付出。我在做的,一点都不高明;我在想的,一点都不高深。但我通过不断的反思,不断进步,把我的教育管理,做到纯粹,做到精致。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白云小学)
编辑:范士青
一、酸涩的反思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安排我担任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我的班级管理好,因为我有着辉煌的学生时代,有着不服输的性格,现在当然要做一位成功的“小朋友之王”。很快,我熟悉了这个班级的每一个小朋友,也开始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困惑。小朋友都有着他们各自的“问题”,其中一个叫小诚的小朋友让我乱了章法。她性格文静,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对于团队活动很不热情;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在角落或是厕所里哭泣:经常吵着要回家,父母只好想着法子编造谎言给她请假: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自然很差。作为班主任,我该怎么办呢?
1 热情投入。穷于应付
我觉得她的表现有些失常,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之前家里比较溺爱,到了学校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只要我热心帮助,耐心鼓励,她会好的。于是只要她出现状况,我就连哄带骗稳住她的情绪,好话说尽。可是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她不但未好转,反而越来越“事”多。一个学期下来我有些焦头烂额,对她产生了厌恶和失望情绪。期末她的成绩最差,差很远,由于她,我的班级也被拖累。我觉得教育她比教育其他二十个孩子都累。难道她是我的冤家么?还好,假期到了!
2 我的强悍班主任之路
假期,我也没有休息好,脑子里都在想着小诚这个“问题学生”。幸运的是,我有机会跟一位老班主任谈了我的困惑。这位成功而又有威望的老前辈跟我说:“小唐,你的问题是,你人太好了,太温和,太善良,太心细。小朋友就是一块粗糙的顽石,需要你大刀阔斧的修理,所以对家长,对小朋友你都要有明确的指令,让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做,做不到就要罚,罚到他们达到你的要求。”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以为的性格优势,恰恰是我做不好教师的短板。第二学期开学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小诚的家长叫到学校来,用凌厉的口气跟家长交代了小诚上学期的表现,提出了警告,并附加我花了一个星期想出来的“拯救措施”。小诚的父亲想说点什么但没有说,母亲是哭着回去的,我也似出了一口恶气一般,轻松了很多。接下来效果出奇得好,小诚的表现好了很多,她不再动不动就哭泣,不再经常吵着回家,成绩也有所好转。我暗想,姜还是老的辣,我也要做“麻辣班主任”。只是还有两点让我很不安,一是小诚更加不合群,同学也好像更加不喜欢她;二是她看到我时就像没看到一样,她似乎在恨我!果然,第二学期末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小诚请了长假,她真的病了!她妈妈转述医生的意思是“心病”,说什么心理有问题。而我的“麻辣作风”在治理班级过程中并未起到老前辈治理班级那样的效果,剩下了一地鸡毛!
二、艰难的成长
我去家访,小诚家长无奈地接待了我。医生认为小诚问题不严重,并不是心理问题,而是性格上有一定的缺陷,但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同时,告诫家长需要耐心。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小诚年纪还这么小,她为什么就会有“心病”?性格有缺陷是什么意思?缺陷到底是什么?小诚还能不能回到我们的班级中来?为什么老前辈的金科玉律在我这里完全失灵?我痛苦地想着这些问题,又迎来了暑假。
1 苦学教育和发展心理学
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决定到书上去寻找我需要的答案。经推荐,我连续购买了《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美国费尔德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教育心理学》(美国桑切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两本大部头的经典心理、教育理论著作。
其中,前者告诉我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有哪些有效的干预和帮助途径。对比小诚的情况,我注意到一个发展心理学上的名词——顺应力(是一种克服将儿童置于心理或身体伤害的高风险环境的能力)。根据发展心理学家沃纳的观点,顺应力强的儿童倾向于具备能够激发很多照看者积极反应的气质。他们充满深情、随和,并且性情温和:他们像婴儿一样容易抚慰,并且能够引发所在任一环境中的绝大多数的养育者的关怀。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顺应力强的儿童能够通过激发别人对他们自身发展有利的行为而成功创造自己的环境(《发展心理学》311页)。我感觉小诚就是需要这种顺应力。什么人特别需要这种能力?书上的结论让我暗暗吃惊,那就是学前受到过虐待的儿童。
传统的观点认为,虐待儿童这种事情不大可能发生在舐犊情深的中国父母身上,小诚的父母我见过,也不像是那种会虐待孩子的人。然而,虐待儿童不仅包括暴力打骂,还包括忽视型教养方式——实质表现出对孩子没有兴趣,伴有漠不关心、拒绝等行为。他们在感情上疏离儿童,视自己的行为仅仅为喂养、穿衣以及为孩子提供庇护的场所。在最为极端的形式下,忽视型父母常常造成忽视——儿童虐待的一种形式(《发展心理学》305页)。曾经的虐待?我带着疑问再次对小诚进行了家访。我们深入地谈了他们的养儿历程,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后的生意人,白手起家,在小诚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带着她四处奔波。每到一地,就把她放在临时住所里,一个人玩,直到大人回来。小诚很乖,但是越来越不爱说话,总是默默地与家中的家具、遥控器为伴。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忽视型的儿童期虐待,这种情况在不少中国家庭中存在,只是,不是每~个受到过类似虐待的儿童都会留下长期不良反应,那是因为他们有着良好的顺应力。
找到了帮助小诚的突破口,之后我又相继阅读了《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马克斯·范梅南著)、《动机与人格》(马斯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多元智能》(加德纳,新华出版社)。这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使我对小诚和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开始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我又翻阅了这几年的《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专业杂志,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
2 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
新学期又开始了,经过一个假期的学习与反思,我心里有了底。在我的建议下,小诚还足继续跟班读书,我主动给她补习落下的功课,并借此重新取得她的信任。此后,我详细制订了培养她顺应力的计划。在班队活动课上,以《大家都做好朋友》等一系列的主题表演活动,努力使小诚融入班级团队生活。半个学期以后,成立团结互助小组,让其他同学承担起帮助她的一些责任。之后,小诚的状态虽然反复,但一直在进步。
我以此为契机,开始制订班级每一个同学的成长方案,我不再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他们,而是关注他们道德水准的提升,性格的早期形成、养成的培养。我把他们看作~棵棵茁壮成长的庄稼,只是每一棵我都熟悉,她(他)缺什么营养,我就给她(他)补相应的肥料。同时,我开始放弃麻辣作风,老前辈的方法只适合有经验、有威信的她,不适合我。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教育不能直奔主题,我需要在责骂、说教之外的教育场合实现我的教育目标。我把培养目标分散在班队活动当中,分散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之间,分散在简单的书信对话当中,分敞在与家长的交流中。
又经过一个学期的反思与改进,我发现成果是显著的,小诚基本上融入到班级当中,尽管学习依旧落后,但她开朗了很多,脸上开始阳光灿烂起来!我坚信她的成绩也会好起来的。三年级一学年,小诚在一些问题上依然有一些反复,不同的是,她犯了错误,会做分析和补救,我认为她基本上已经走出了之前几年的阴影。我高兴自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道路,虽只是刚刚入门,我已体会到置身于科学管理之中的奥妙。我的反思曰志一天比一天写得长,反思的内容一天比一天丰富。
三、依然在成长
遗憾的是,小诚因家庭原因在三年级结束时转学了,转到了附近的城市。我隐约担心她能不能保持目前的进步。一年以后,我接到她妈妈的电话,小诚似乎又回到了三年前,她又不愿意去上学了。我想这其实是不能怪她的,她刚刚有了起色,又换到了新的环境。我决定继续帮她,经常给她打电话,给她写信,她父母也积极与新的班主任沟通。毕竟小诚也不完全是三年前的那个小诚,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的情况有所好转,并开始了她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我们祝福着虽然离开了我的班级却与我们共同进步的小诚。最终,她顺利升入初中。
客观来讲,小诚的资质是很高的,只是她的成长道路上有挫折。小诚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先遇到我这个刚出道的菜鸟班主任;小诚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我能够反思自己的失败,与她一起成长。我坚信我无愧于这几年的付出。我在做的,一点都不高明;我在想的,一点都不高深。但我通过不断的反思,不断进步,把我的教育管理,做到纯粹,做到精致。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白云小学)
编辑:范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