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国家的飞速进步离不开水利水电行业的助推。但是,随着水利水电行业的不断扩张,人们不得不注意到随之引发的各种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轻则损害财物,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在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中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除了具有抗旱、抗洪的作用外,同时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平衡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有重要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由于水有较强的蓄热能力,因此水库中的水体就会致使当地气温的变化幅度很小,冬季比以往的气温高,夏季比以往的气温低;温度的变化就会导致风力发生改变,贴近地面的风速会有所增加;由于大量水体的存在,空气湿度会增加不少。
1.2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水电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水文环境,同时也对土地资源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就其项目本身而言,将对一定数量的土地进行占有,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的整个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临時的水利水电设施,并且在处理临时水利水电设施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需要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以上种种现象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假设不能够对土地的挖掘进行即时性的处置,就会对山坡以及表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周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造成土壤侵蚀,发生堵塞河流现象。
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会占据较大的陆地面积,对陆地植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破坏,导致很多农田、草丛、植物等无法生长。第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还会对周围局面的生活带来影响,大量废弃物的排放加重了居民居污染情况的发生。第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蓄水之后,会导致地区地下水发生变化,表现为地下水位的升高。水位升高之后会导致土地被淹没,加重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的可能。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灌溉会导致陆地变成水体、湿地,减少绿地实际覆盖面积。
1.4水文状况受到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不仅会改变周围区域的水文形势,也会对区域内的水文状况产生影响。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河流的方向、流速、水深、水温以及水流边界等均会发生变化。如果河道两岸岩石的透水性较强,很容易引起渗漏现象,并导致邻近区域的地下水位上升。
1.5噪声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大型机械或实施爆破作业,而在这些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则往往会发出刺耳的噪声。人类长期处于这种噪声中时,一定会对耳朵造成一些影响,甚至会发展成耳膜受损、听力下降等问题。
2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因地制宜,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
既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或多或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且这一客观事实不会改变。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将这种破坏降到最低。首先,要改革观念,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理念融入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去。其次,因地制宜,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设立合理的工程建设目标,同时也要向当地百姓明确工程建设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影响。最后,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内容可包括:当地环境状况、人口状况及气候状况。然后,通过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及预测,为合理选址提供可靠依据,尽量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2.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为了能够建设环保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貌、环境人文特点都进行细致的调查。为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进行设计时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来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预估。为了能够对工程建设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力度进行准确的分析,要建立一个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通过该体系来预测工程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根据各个方面的环保需求做出合理调整,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改变。
2.3确定生态需求水量
在计算当地生态环境需求的水量时,要分别计算出系统内各部分所需要的实际水量,在系统计算出各部分实际所需水量之后,将所得数据进行耦合,从而得出需水总量。Wp=At·ETm·t是确定需水量的计算公式,其中Wp是生态需水量,At是环境面积,ETm是生态环境的蒸散发量,t是时间。以生物栖息地为例,在计算生态环境内生物栖息地实际需水量时,要分别计算栖息地内鸟类、鱼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生产、繁衍所需的水量,随后再将所得数据进行耦合,确定生物栖息地所需总水量。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如深入研究生态环境背景值、环境自净能力等,同时研究环境内各种群与环境的紧密联系,从而为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提供有利基础。
2.4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要利用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对河流的演变状况以及河中泥沙的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再对河流周边的动植物繁衍和迁徙规律进行总结,结合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最终制定出对环境影响最小、最为科学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群体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热情,施工过程公开透明化,加快水权等相关制度的建立,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收益。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利水电工程周边的经济布局做出适当调整。
3结语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对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有极大的作用。然而,在国家发展时,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愈加显著,生态环境的退化将直接影响到国民,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中对环境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我们必须要注重环保的重要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莲,李盈,万鹏.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J].科技信息,2013.
[2]温振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浅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除了具有抗旱、抗洪的作用外,同时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平衡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有重要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由于水有较强的蓄热能力,因此水库中的水体就会致使当地气温的变化幅度很小,冬季比以往的气温高,夏季比以往的气温低;温度的变化就会导致风力发生改变,贴近地面的风速会有所增加;由于大量水体的存在,空气湿度会增加不少。
1.2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水电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水文环境,同时也对土地资源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就其项目本身而言,将对一定数量的土地进行占有,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的整个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临時的水利水电设施,并且在处理临时水利水电设施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需要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以上种种现象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假设不能够对土地的挖掘进行即时性的处置,就会对山坡以及表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周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造成土壤侵蚀,发生堵塞河流现象。
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会占据较大的陆地面积,对陆地植物的生长带来严重的破坏,导致很多农田、草丛、植物等无法生长。第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还会对周围局面的生活带来影响,大量废弃物的排放加重了居民居污染情况的发生。第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蓄水之后,会导致地区地下水发生变化,表现为地下水位的升高。水位升高之后会导致土地被淹没,加重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的可能。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灌溉会导致陆地变成水体、湿地,减少绿地实际覆盖面积。
1.4水文状况受到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不仅会改变周围区域的水文形势,也会对区域内的水文状况产生影响。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河流的方向、流速、水深、水温以及水流边界等均会发生变化。如果河道两岸岩石的透水性较强,很容易引起渗漏现象,并导致邻近区域的地下水位上升。
1.5噪声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大型机械或实施爆破作业,而在这些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则往往会发出刺耳的噪声。人类长期处于这种噪声中时,一定会对耳朵造成一些影响,甚至会发展成耳膜受损、听力下降等问题。
2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因地制宜,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
既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或多或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且这一客观事实不会改变。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将这种破坏降到最低。首先,要改革观念,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理念融入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去。其次,因地制宜,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划工作,设立合理的工程建设目标,同时也要向当地百姓明确工程建设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影响。最后,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内容可包括:当地环境状况、人口状况及气候状况。然后,通过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及预测,为合理选址提供可靠依据,尽量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2.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为了能够建设环保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貌、环境人文特点都进行细致的调查。为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进行设计时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来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预估。为了能够对工程建设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力度进行准确的分析,要建立一个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通过该体系来预测工程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根据各个方面的环保需求做出合理调整,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改变。
2.3确定生态需求水量
在计算当地生态环境需求的水量时,要分别计算出系统内各部分所需要的实际水量,在系统计算出各部分实际所需水量之后,将所得数据进行耦合,从而得出需水总量。Wp=At·ETm·t是确定需水量的计算公式,其中Wp是生态需水量,At是环境面积,ETm是生态环境的蒸散发量,t是时间。以生物栖息地为例,在计算生态环境内生物栖息地实际需水量时,要分别计算栖息地内鸟类、鱼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生产、繁衍所需的水量,随后再将所得数据进行耦合,确定生物栖息地所需总水量。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如深入研究生态环境背景值、环境自净能力等,同时研究环境内各种群与环境的紧密联系,从而为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提供有利基础。
2.4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要利用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对河流的演变状况以及河中泥沙的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再对河流周边的动植物繁衍和迁徙规律进行总结,结合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最终制定出对环境影响最小、最为科学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群体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热情,施工过程公开透明化,加快水权等相关制度的建立,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收益。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利水电工程周边的经济布局做出适当调整。
3结语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对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有极大的作用。然而,在国家发展时,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愈加显著,生态环境的退化将直接影响到国民,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中对环境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我们必须要注重环保的重要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莲,李盈,万鹏.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J].科技信息,2013.
[2]温振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浅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