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那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而国家现在对书法艺术也非常重视,已经正式把书法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学科,那么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书法教师队伍是目前的迫切要求。要想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书法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而且也要夯实丰富的书法理论内涵。同时更要培养教师拥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书法教师?下面,我简单的进行一下分析。
一、书法教师要写好字。
给人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在书法学科里尤为重要,写好字是书法教师的根本,没有一手好字,自然就没有说服力,同时也教不好学生。写好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争朝夕的练习。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正确的指点更加重要,针对书法教师的字体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合格书法人,给书法教师做示范,从笔法,墨法,章法上对教师们进行有效培训,这样,不仅仅对书法教师的书写能力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们的书法教师走向课堂更加有底气,而且示范教学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对笔法、对字体特征的理解。为教师课后练习做好了夯实的铺垫。
二、培养书法教师的欣赏能力和理论基础。
所说的欣赏能力,就已经包罗万象。书法教师要有文字学基础,还要有书法的理论基础和美学原理等,还要掌握各个书法名家书法特点等。既要见多识广,又要知晓古今。从而来实现教师的书法艺术修养,提高教师书法素养。
首先,就是要求教师学会读帖。读帖,也是提高欣赏能力的一种,精准的读帖,才会有更完备的欣赏能力。书法人读贴是一种日常行为,不仅在临帖前要读,在临帖过程中也要读,把读帖常态化,就像我们读杂志一样,随时随地来读,利用点滴时间来读,当然读帖一定要精读,读帖时要有目的地读,要仔细揣摩、体会碑帖中字的形态、用笔方法、结构特点、章法布局、神采气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对字帖了然于胸,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
第二,要组织教师观展。很多人经常在家闭门造车,以为自己努力了,书法水平就会提升很快,其实不然。其实,拓宽视野,学习交流都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各种书法在展,集各种字体书家的字为一展,会令你的眼界焕然一新。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观看书展,特别要看一些大型的水平较高的书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走出去观看一些国展,观赏书展是书法的一种修养的提升。通过观展,开阔自己的眼界,见多才能识广,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进而推动教师的书法素养发生质的飞跃。
第三,书法教师要注意理论的学习。中国从古至含,不乏合格的书法理论,书法理论是对书法实践的批评、总结、它对书法艺术正确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学习理论,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是帮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书法艺术。书法理论会指引教师在教学中思路明确,正规典范。书法理论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断章取义。例如:苏轼的“执笔无定法”这句,并不是你怎样执笔都可以,还要看后面那半句“要使虚而宽”。理解了虚而宽,自然就知道了执笔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书法课堂,恰当的渗透书法文化,会令课堂润色不少。比如孙过庭的《书谱》中有这样一句话:“察知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临帖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仔细观察,这样才能精准临帖。
第四,就是要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书法之所以能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因为它融合了文学、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的精髓,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如钟繇、王羲之、苏东坡、黄庭坚、郭沫若等无不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的神采意味,一方面在于创作技巧的精熟,另一方面更要融进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有它的发展历程。而教师只要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上课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但体现出了教师丰富的学识,同时也能应对课堂上突发的各种状况,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
三、更重要的是培养书法教师教学能力。
书法教师的教学能力,除了教师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素养,更要做到教学理念要新颖,教学手段要灵活,教学评价多样化,只有新颖的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真正的领会书法的真谛,不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把自己变成写字的工具。
教学中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爱书法,教师就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书法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我们常用的书法教学的教学方法,示范法,讲练结合法,观察比较法,利用多煤体教学法等等,一名合格的书法教师要学会灵活的使用这些教学方法,要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课堂,可以设计欣赏课、技法课等。吉林省教育学院书法教研室王洪义主任就曾提出在书法课上“欣赏领先原则”。有了理论的支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可以针对不同课型有所侧重。
培养教师学会评价,也是成为一名合格书法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不要小看评价,它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书法也是一种艺术,书法教师也要具备一双艺术家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赞美。书法之花才能在學生心中永久盛开,多角度的欣赏,多样化的评价,不局限,不拘泥。
总之,要培养出合格的书法教师,不单单是提高书法教师的书法素养,更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书法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换创新的理念,不断积淀厚重的文化,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厚积而薄发,打造高效课堂,营造墨香校园。
一、书法教师要写好字。
给人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在书法学科里尤为重要,写好字是书法教师的根本,没有一手好字,自然就没有说服力,同时也教不好学生。写好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争朝夕的练习。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正确的指点更加重要,针对书法教师的字体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合格书法人,给书法教师做示范,从笔法,墨法,章法上对教师们进行有效培训,这样,不仅仅对书法教师的书写能力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们的书法教师走向课堂更加有底气,而且示范教学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对笔法、对字体特征的理解。为教师课后练习做好了夯实的铺垫。
二、培养书法教师的欣赏能力和理论基础。
所说的欣赏能力,就已经包罗万象。书法教师要有文字学基础,还要有书法的理论基础和美学原理等,还要掌握各个书法名家书法特点等。既要见多识广,又要知晓古今。从而来实现教师的书法艺术修养,提高教师书法素养。
首先,就是要求教师学会读帖。读帖,也是提高欣赏能力的一种,精准的读帖,才会有更完备的欣赏能力。书法人读贴是一种日常行为,不仅在临帖前要读,在临帖过程中也要读,把读帖常态化,就像我们读杂志一样,随时随地来读,利用点滴时间来读,当然读帖一定要精读,读帖时要有目的地读,要仔细揣摩、体会碑帖中字的形态、用笔方法、结构特点、章法布局、神采气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对字帖了然于胸,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
第二,要组织教师观展。很多人经常在家闭门造车,以为自己努力了,书法水平就会提升很快,其实不然。其实,拓宽视野,学习交流都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各种书法在展,集各种字体书家的字为一展,会令你的眼界焕然一新。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观看书展,特别要看一些大型的水平较高的书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走出去观看一些国展,观赏书展是书法的一种修养的提升。通过观展,开阔自己的眼界,见多才能识广,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进而推动教师的书法素养发生质的飞跃。
第三,书法教师要注意理论的学习。中国从古至含,不乏合格的书法理论,书法理论是对书法实践的批评、总结、它对书法艺术正确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学习理论,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是帮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书法艺术。书法理论会指引教师在教学中思路明确,正规典范。书法理论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断章取义。例如:苏轼的“执笔无定法”这句,并不是你怎样执笔都可以,还要看后面那半句“要使虚而宽”。理解了虚而宽,自然就知道了执笔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书法课堂,恰当的渗透书法文化,会令课堂润色不少。比如孙过庭的《书谱》中有这样一句话:“察知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临帖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仔细观察,这样才能精准临帖。
第四,就是要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书法之所以能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因为它融合了文学、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的精髓,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如钟繇、王羲之、苏东坡、黄庭坚、郭沫若等无不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的神采意味,一方面在于创作技巧的精熟,另一方面更要融进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有它的发展历程。而教师只要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上课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但体现出了教师丰富的学识,同时也能应对课堂上突发的各种状况,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
三、更重要的是培养书法教师教学能力。
书法教师的教学能力,除了教师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素养,更要做到教学理念要新颖,教学手段要灵活,教学评价多样化,只有新颖的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真正的领会书法的真谛,不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把自己变成写字的工具。
教学中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爱书法,教师就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书法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我们常用的书法教学的教学方法,示范法,讲练结合法,观察比较法,利用多煤体教学法等等,一名合格的书法教师要学会灵活的使用这些教学方法,要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课堂,可以设计欣赏课、技法课等。吉林省教育学院书法教研室王洪义主任就曾提出在书法课上“欣赏领先原则”。有了理论的支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可以针对不同课型有所侧重。
培养教师学会评价,也是成为一名合格书法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不要小看评价,它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书法也是一种艺术,书法教师也要具备一双艺术家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赞美。书法之花才能在學生心中永久盛开,多角度的欣赏,多样化的评价,不局限,不拘泥。
总之,要培养出合格的书法教师,不单单是提高书法教师的书法素养,更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书法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换创新的理念,不断积淀厚重的文化,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厚积而薄发,打造高效课堂,营造墨香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