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文章对加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 网络道德 失范
  [作者简介]王晨晖(1971- ),男,山东日照人,山东交通学院,副研究员。(山东济南25002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01-02
  
  网络道德是对网络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络道德正强烈冲击和影响着传统道德,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不容忽视。如何认识网络道德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探索与研究新时期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乃至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一、高校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
  
  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不健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不断向传统道德进行挑战。传统道德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传统道德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学会并做到与他人和谐相处,要服从社会、集体、家庭或国家的需要。网络生活中,有悖于传统道德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
  1.网络信息内容的多元性,导致“西化”“分化”的意识形态冲击着传统社会道德标准的主导地位。目前互联网上5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汉语仅为0.5%。网络内容及信息的发布呈多元性和非控制性,因此,网络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侵蚀,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流毒、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游戏赌博等大量耗财敛财的白色诱惑、庸俗化的灰色资料以及“黑客”的侵扰,使传统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2.网络信息沟通的虚拟性,导致“麻木”“无奈”的道德意志冲击着传统社会道德基础的行为方式。调查显示,40%左右的大学生曾利用网络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80%以上的网民承认存在发布虚假信息和言论,网络诚信意识淡薄。“人机”交流,使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出现隔阂,痴迷“网恋”使现实人际交往疏远,人际情感缺损甚至“畸形”。个体行为麻木不仁,意志消沉;个体心理紧张、孤僻,严重的便形成网络“成瘾症”“疏离症”。
  3.网络信息占有的开放性,导致“自由”“解放”的自我意识空前膨胀,社会责任感缺失。虚拟社会的独特环境为网络道德主体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展示的隐蔽个性得以淋漓体现。网络“虚拟实在”的特性,使部分网民的现实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迷失,有近2/3的学生认为“黑客”是电脑创新人才。在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理与控制后,部分网民便制造病毒和黄色垃圾,网络成为他们宣泄的舞台。作为校园网中最活跃的网上空间,BBS以及聊天室中不健康的内容和黄色段子屡见不鲜。大学校园里置校规校纪于不顾,昼伏夜出的“网虫”大有人在,一度贪恋网络而丢弃学业或违法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高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年大学生群体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
  1.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以几何级数迅猛增长,高校大学生成为主要“触网”群体。据调查,我国在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已经接近70%,在上海等地重点高校大学生中经常使用网络的平均达到90%以上,大学校园正成为我国Intrenet用户最密集的区域。
  2.网络道德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大学生经常使用网络的比例在60%以上,其中有网络成瘾倾向的达6.4%。另据报载,某高校试读和转学的学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电脑娱乐和网络聊天、游戏。当前,发生在网吧的悲剧及由于网恋诱发的犯罪、网上骗局等举不胜举,网络对高校学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教育界高度重视。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对青年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预防和消除网络道德失范
  
  网络社会说到底还是人的社会,信息时代需要人们的智慧和理性,更需要人们的道德风尚。预防和消除网络道德失范,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环境,是网络社会赖以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一)规范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预防和消除网络道德失范的切入点
  1.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网络道德建设。美国计算机协会就一般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作了规定: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避免伤害他人;要诚实可靠;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行为;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的财产权;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隐私;保守秘密。
  美国华盛顿“计算机伦理道德研究所”推出了“电脑道德伦理十戒”: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不应该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做出了补偿;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对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2.国内网络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规范建设。根据我国国情、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现状,需要制定以下网络道德原则和规范。
  网络道德原则是:(1)全民利益原则。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网络社会新局面和网络运行方式必须以服务于社会一切成员为最终目的。(2)平等互利原则。网络社会中人人平等,网络行为主体既为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自律原则。要求自己的网络行为自由必须在网络道德规则的范围内实现。
  网络道德规范是:珍惜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智慧;不散发反动的、迷信的、淫秽的内容,不散布谣言,不搞人身攻击;要自尊自爱,提倡网络文明用语,要注意网络语言美,不谈论庸俗话题,不使用粗俗的语言;利用计算机技术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弘扬民族文化,与不道德的行为作坚决的抗争;培育知识产权意识,不盗用或抄袭他人的程序,不使用盗版软件等等。
  (二)加强网络日常道德教育引导是预防和消除网络道德失范的立足点
  网络道德的行为主体是使用网络的有思想意识的人而非机器本身。高校应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势,把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纳入学生管理规定之中,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和网络道德教育,努力做好网络道德教育“四进”工作。
  1.进课堂。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公德教育,把网络道德、网络法规专题列入学生必修的“思想品德”课程,有些高校已经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2.进头脑。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3.进社团。高校应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倡导网络文明,号召广大同学从自身做起,严格自律,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周围同学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网上信息,以正面引导的方式,形成网上道德和文明上网的风气。
  4.进舆论。高校要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倡导褒扬善举德行,谴责鞭挞不道德行为,从而使整个高校的网络环境形成良好的道德动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消除网络道德失范的制高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注重网上正面引导,主动占领网络道德教育的空间。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有关要求融入网络道德教育之中,增强师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增强抵制反动、色情、暴力和种族歧视等信息垃圾入侵的能力。
  1.加强网络科学管理。首先是制度管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管理体制,强化网络法制教育。建立适应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通过纪律处分和利益机制的调控,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保驾护航。其次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在学校的网络信息平台中设置信息“过滤器”,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在网页浏览器中内置不良信息过滤软件,以保证网上信息的文明、健康。
  2.依托校园网,建设特色网站。要结合高校学生特点,创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网络平台,占领网上道德教育阵地,增加吸引力,提高感染力。目前,各高校多数建立了各种网站,但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有材料显示,在经常上网的大学生当中只有10%的人数经常访问校内的网站。因此,要依托校园网,把握时代脉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上牢牢把握导向,唱响主旋律。加强网络服务功能,结合形势,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在网上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栏目,要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要立足于精神生活的高雅情趣,寓教于乐,增进学生对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思想内容的认同,争取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要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探索建设一些学生参与性强的网站,建设“红色网页”,以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设计上要图文并茂,尽力做到科学、合理、艺术、巧妙,提高吸引力,强化交互功能,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络,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使校园网真正成为服务大学生、凝聚大学生的重要阵地。
  3.开展网上道德教育。要加强网络互动交流。利用网络的互动特点,利用BBS,E-mail,OICQ,MSN,Chart-room等功能,建立网上道德教育平台,及时获得各种咨询和反馈意见,真正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易为学生接受,更符合“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客观要求,提高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效率。
  (四)建立网络道德教育大系统并形成合力是预防和消除网络道德失范的着力点
  德育工作倾向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的学校道德教育不符合现代道德教育的趋势。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注意校内外协调一致,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整合的道德教育系统。要大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和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德育工作干部队伍,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网络道德教育同传统道德教育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管理、教育、引导结合起来,网上与网下教育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防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挥作用,通过各种形式,树立高尚的网络道德,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志伟,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4]王晨晖.网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1).
其他文献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从小就在接受这样的教育。但是否每个受过恩惠的人都回报过施恩的人呢?从已有的事实来看,很难给这个问题一个完全肯定的答案。    据媒体报道,山东青岛市慈善总会连续5年在全市范围内资助了1200名贫困大学生,但这些大学生在受资助后却很少有与资助人联系的,毕业后与慈善总会联系、汇报自己的情况的大学生仅有10多人。上述例子并非个案,上学时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就失踪的更大
教练针对当代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个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诱导激发学生练好网球的兴趣,努力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观,切实提高训练教学的效果。
在直吹式制粉系统中,锅炉运行负荷与磨煤机出力有直接关系,使得整个制粉系统往往不能在最经济的工况下运行。鉴于此,在分析中速磨煤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基于云计算的外语数字教育资源库实践的方法和蓑略进行了剖析,一方面根据云的概念以及第一期资源库
每年高考之后,如何填报志愿便成了考生的头等大事。现行的招生制度对学生的志愿填报有较大的限制:在同一批次中不同高校不能同步录取,多数高校对于同批次学生的第二志愿不予考虑。由于信息不完整、不对称,从而使填报志愿成为一门精深的学问,甚至带有很大的“赌博”性。许多成绩优秀的考生,由于志愿填报不当而遗恨终生。  显而易见,这一制度是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人性的。它凸显了一向被忽视的招生制度弊端。与教育资源极
1927年,中华职教社与镇江地方人士冷遹合办了镇江女子职业学校,距今己有80年,其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具体措施,至今仍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迪。
[摘要]深入认识和谐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用和谐校园文化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赵春华(1975- ),女,河北乐亭人,唐山师范学院宣传部干事,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风格奏鸣曲》是李斯特最优秀的钢琴作品之一,但是其艰深的技巧和复杂的音乐组成以及深刻的音乐寓意一直令很多演奏者望而却步。本篇文章通过对李斯
[摘要]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素质较高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新的时代背景出发,从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出发,阐明了高校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能力及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张雪妮(1969- )
侗戏是侗族人民的文学、音乐、舞蹈的综合艺术,是侗族人民的文化产物、是侗族人民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侗族风格。侗戏也是我国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种,侗族人民非常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