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排斥感非常明显,一方面的原因是课堂教学枯燥,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不愿意主动深入探究数学问题。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目前,众多科目的教学都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智趣课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出的,其目的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数学教师应以自己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采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化教学的有形为无形,构建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趣味性课堂。
一、小学数学“智趣课堂”的特征
(一)趣味性
“智趣课堂”构建的首要特征必然是其趣味性,所以在构建“智趣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趣味性的强度,让小学生不再抵触课堂。
(二)实用性
“智趣课堂”不仅要有丰富的趣味性,实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智”与“趣”的结合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感到欢乐的同时学习知识与技能。数学科目更讲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构建小学数学“智趣课堂”,应让学生在玩耍时思考,这才是“智趣课堂”的实用性所在。
(三)参与性
参与性即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度,但是并非学生单纯地坐在教室中即算参与课堂,而是应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创造性
创造性是由学生自身产生的创造能力催生而来的特征,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强大,只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过窄,使得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无法发挥。在“智趣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小学生发挥出自己潜藏的创造性,在学习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差异性
小学生彼此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这种差异视而不见。小学数学“智趣课堂”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智趣课堂”视角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方法
(一)用情境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当前,小学各科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在构建“智趣课堂”的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情境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最简单的方法。不仅如此,学生在沉浸情境学习时,可以有效触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从深入探究的角度提升学生的智力。
我在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一课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教材中军营、军队等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多数小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内容,这使得位置与方向的教学难以推进。五年级的小学生喜欢探险、寻宝的内容,我通过这一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险小队在山中寻宝的情境:探险小队手拿着一张地图,宝藏的位置在林中小屋的西方、湖泊的南方、探险小队的北方。我利用多媒体将地图和3D情境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他们对探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非常成功,学生从参照物、方向和距离等方面一点一点研究3D情境中小队探险的路程,学生的思维被有趣的场景紧紧抓住,既学会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二)用游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毋庸置疑是最能抓住学生目光,也是最体现寓教于乐的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做游戏能够瞬间让学生的情绪高涨,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就将教学内容牢牢记住,符合构建“智趣课堂”的所有特征。
我在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的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我让班中所有学生都站出来,随机挑了26名学生,9名学生作为除数,9名学生作为商,8名学生作为余数,然后我为其余学生编了号码作为被除数。我随机说出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涉及自己的学生需要蹲下。如:对于16÷5这个算式,编号为前16的学生(被除数)、编号为前5的学生(除数)、编号为前3的学生(商)及编号为1的学生(余数)需要快速蹲下。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并且计算算式,不仅紧张刺激,还可以达到练习的目的,展现了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能力。
(三)用动手合作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强,他们擅长剪纸,也喜欢废物利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自己玩自己的,总归不够欢乐,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要加入合作的环节,这样既让学生在动手中理解数学问题,又可以在合作中锻炼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我在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了另一个金牌榜,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统计和制作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分工明确,有的统计数据,有的制作表格,有的计算百分比,共同学习的气氛非常好,学生也在动手的过程中,边看教材上的解释边学会了统计知识。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所提升,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之智”。
(四)用问题探究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对学生而言,想要有探究的欲望,最重要的是生疑。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所以他们自己产生的疑问可能并不足以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师的有效提问就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提问趣味化,从而让学生想要回答疑问,进而自主探究。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深入,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
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我出示了题目:王奶奶养了一群小鸡和小兔子,我知道小鸡和小兔子的头共15个,脚共40只,可是我不知道小鸡和小兔子各多少只。学生都不知道答案,为了打破学生面面相觑的尴尬,我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學生探究解题思路。第一个问题是:王奶奶第一次扫地,小鸡和小兔子都抬起了一只脚,落在地上的脚有多少呢?学生很快算出是25只。第二个问题是:王奶奶又一次扫地,小鸡害怕得都飞了起来,而小兔子又抬起了一只脚,那么现在落在地上的还有多少只脚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告诉我还剩10只脚,所以兔子有5只,小鸡有10只。充满童趣的追问让学生乐于思考解题思路,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魅力。
(五)用数学文化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文化是当前多数数学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学生通过了解数学文化可以有效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先辈坚持不懈探究的品质等。没有数学文化的数学研究是形式化的。数学文化较为抽象,在构建“智趣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普及有趣的数学家故事、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达到让学生理解数学文化、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的目的。
我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述了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小故事。当时的国王想要打造一顶漂亮的纯金王冠,于是工匠昼夜不停终于打造出了一顶精美的王冠。但是国王怀疑工匠们掺杂了其他的金属,就请阿基米德帮忙鉴定。阿基米德想了好几天,未果。有一天,阿基米德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刚进入浴缸,看见溢出浴缸的水,他突然明白了如何计算体积的原理,兴奋地跑了出去,可是他还光着身子呢!学生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受到了数学家为了数学坚韧不拔的精神,领略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智趣课堂”视角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首先应明白“智趣课堂”应当有哪些特征,然后从特征入手,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提升智力。
目前,众多科目的教学都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智趣课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出的,其目的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数学教师应以自己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采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化教学的有形为无形,构建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趣味性课堂。
一、小学数学“智趣课堂”的特征
(一)趣味性
“智趣课堂”构建的首要特征必然是其趣味性,所以在构建“智趣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趣味性的强度,让小学生不再抵触课堂。
(二)实用性
“智趣课堂”不仅要有丰富的趣味性,实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智”与“趣”的结合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感到欢乐的同时学习知识与技能。数学科目更讲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构建小学数学“智趣课堂”,应让学生在玩耍时思考,这才是“智趣课堂”的实用性所在。
(三)参与性
参与性即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度,但是并非学生单纯地坐在教室中即算参与课堂,而是应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创造性
创造性是由学生自身产生的创造能力催生而来的特征,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强大,只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过窄,使得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无法发挥。在“智趣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小学生发挥出自己潜藏的创造性,在学习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差异性
小学生彼此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这种差异视而不见。小学数学“智趣课堂”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智趣课堂”视角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方法
(一)用情境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当前,小学各科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在构建“智趣课堂”的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情境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最简单的方法。不仅如此,学生在沉浸情境学习时,可以有效触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从深入探究的角度提升学生的智力。
我在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一课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教材中军营、军队等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多数小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内容,这使得位置与方向的教学难以推进。五年级的小学生喜欢探险、寻宝的内容,我通过这一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险小队在山中寻宝的情境:探险小队手拿着一张地图,宝藏的位置在林中小屋的西方、湖泊的南方、探险小队的北方。我利用多媒体将地图和3D情境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他们对探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非常成功,学生从参照物、方向和距离等方面一点一点研究3D情境中小队探险的路程,学生的思维被有趣的场景紧紧抓住,既学会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二)用游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毋庸置疑是最能抓住学生目光,也是最体现寓教于乐的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做游戏能够瞬间让学生的情绪高涨,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就将教学内容牢牢记住,符合构建“智趣课堂”的所有特征。
我在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的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我让班中所有学生都站出来,随机挑了26名学生,9名学生作为除数,9名学生作为商,8名学生作为余数,然后我为其余学生编了号码作为被除数。我随机说出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涉及自己的学生需要蹲下。如:对于16÷5这个算式,编号为前16的学生(被除数)、编号为前5的学生(除数)、编号为前3的学生(商)及编号为1的学生(余数)需要快速蹲下。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并且计算算式,不仅紧张刺激,还可以达到练习的目的,展现了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能力。
(三)用动手合作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强,他们擅长剪纸,也喜欢废物利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自己玩自己的,总归不够欢乐,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要加入合作的环节,这样既让学生在动手中理解数学问题,又可以在合作中锻炼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我在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了另一个金牌榜,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统计和制作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分工明确,有的统计数据,有的制作表格,有的计算百分比,共同学习的气氛非常好,学生也在动手的过程中,边看教材上的解释边学会了统计知识。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所提升,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之智”。
(四)用问题探究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对学生而言,想要有探究的欲望,最重要的是生疑。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所以他们自己产生的疑问可能并不足以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师的有效提问就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提问趣味化,从而让学生想要回答疑问,进而自主探究。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深入,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
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我出示了题目:王奶奶养了一群小鸡和小兔子,我知道小鸡和小兔子的头共15个,脚共40只,可是我不知道小鸡和小兔子各多少只。学生都不知道答案,为了打破学生面面相觑的尴尬,我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學生探究解题思路。第一个问题是:王奶奶第一次扫地,小鸡和小兔子都抬起了一只脚,落在地上的脚有多少呢?学生很快算出是25只。第二个问题是:王奶奶又一次扫地,小鸡害怕得都飞了起来,而小兔子又抬起了一只脚,那么现在落在地上的还有多少只脚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告诉我还剩10只脚,所以兔子有5只,小鸡有10只。充满童趣的追问让学生乐于思考解题思路,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魅力。
(五)用数学文化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文化是当前多数数学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学生通过了解数学文化可以有效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先辈坚持不懈探究的品质等。没有数学文化的数学研究是形式化的。数学文化较为抽象,在构建“智趣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普及有趣的数学家故事、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达到让学生理解数学文化、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的目的。
我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述了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小故事。当时的国王想要打造一顶漂亮的纯金王冠,于是工匠昼夜不停终于打造出了一顶精美的王冠。但是国王怀疑工匠们掺杂了其他的金属,就请阿基米德帮忙鉴定。阿基米德想了好几天,未果。有一天,阿基米德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刚进入浴缸,看见溢出浴缸的水,他突然明白了如何计算体积的原理,兴奋地跑了出去,可是他还光着身子呢!学生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受到了数学家为了数学坚韧不拔的精神,领略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智趣课堂”视角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首先应明白“智趣课堂”应当有哪些特征,然后从特征入手,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提升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