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课堂:教师引导拒绝先入为主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先入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1.对儿童的误读
  儿童是什么?小语界先入为主派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行动确认儿童就是一张白纸。儿童天生应该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问题理应由老师先来发问。那么,儿童真的是一张白纸吗?
  了解儿童,也才能真正了解教育。意大利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 Malaguzzi)的《其实有一百》,可以帮助我们对儿童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也无需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
  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其实,儿童天生会学习,儿童的学习力几乎与生俱来。可是,对儿童的误读使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
  2.对应试教育的盲从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教学以应试为本而并非以人为本。对应试而言,先入为主的发问与讲解的确可以第一时间占据孩子的记忆与头脑,这样的教法简便易行。孩子通过机械记忆或有限的思考,就能在一张考卷上博得理想分数,分数到手,所谓教育即大功告成。应试教育还使教学的概念被极度窄化,教师只要将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播给学生,便可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课堂先入为主式的引导变得理所当然。当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蜕变成应试,一切只为应试服务,忘记教育其实应该是一种对学习者的服务,当教育不再以人的生长为目的、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己任,人们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便做出了本能和“务实”的选择:那就是对短视的教学模式采取完全盲从的态度,即使面对反教育的行为也见怪不怪。
  3.对教育规律的漠视
  20世纪30年代苏联凯洛夫建立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对于“扫盲”和应试,这是一种近乎理想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是把教师定位成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把学生定位成外界刺激下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但因为对应试教育下时学生取得知识的功效显著,因而造成广大教师对其余教学法则的疏离。短期内要把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扭转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十分困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定式与教学范式的两相夹击,使教师变小,小到失去了教学的选择权,也客观上造成对教育规律的无视。事实上,当前一线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狠抓教学质量,所谓教学质量分析就是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当功利在前,人们对所谓的教育规律视而不见则自不待言。
  4.对传统教材的无奈
  孟国泰认为,真正的教育只为人提供土壤、阳光、空气、水分,从不异化人、置换人、羁绊人、操纵人。但在现实中这是绝对理想化的,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独立自由的王国,它总会被告或多或少地烙上时代的特殊印记。就旧有的教材而言,先入为主现象普遍存在。
  二、先入为主式课堂有哪些真正的不利因素
  1.学习者主体地位的丧失
  丧失主体地位的学习者整日迷茫在“一头雾水中”,“一堂课,一头雾水;一分钟,一份痛苦”,对学习的目标与前景不明所以,为学习而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习惯指使学生,学生只知道要听老师的话,做个乖孩子,令孩子们在学习中少有幸福感。一部分学生试图取悦教师,另外一部分则陷入“恐惧感”之中。孩子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幸福,反过来教师在课堂上也常常表现出紧张、惶恐与焦虑,因为严密的预设摆在那里,达不成,压力会很大。如此云里雾里的课堂对于学习者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2.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丧失
  学习者因无法把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紧密联系起来,常不知为何而学,久而久之,便失去学习的动力,包括最初所拥有的好奇。一个好奇心再强的孩子,天长日久心性也消磨殆尽,对老师的讲授逐渐“淡定”,最终不理不睬,完全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3.学习者自我发现的机缘丧失
  比尔·盖茨说过:“在最感兴趣的事物中,必定藏着你生命的秘密。”然而,当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已荡然无存,所谓发现“生命的秘密”更无从谈起,先入为主式课堂令学生痛失所有在课堂上发现自我的宝贵机会。学校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这样,学生在学校发现自我、成长自我的概率就变得很小,大量成长机会被浪费的结果是,学生成熟为社会人的周期被无限期推迟。
  4.学习者“独思”能力的丧失
  教师引导先入为主式的课堂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用多费脑筋,语文学习的一切任务,诸如文章内容、写法、特色、语言等的学习自有老师统一安排,该学哪里、不该学哪里根本无需操心。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无法形成自己的独思创见。对于语文教育,运用语文知识重构生活依靠的主要手段就是“独思”,这种能力如果丧失,学习者损失巨大。一个突出表现是,从这样的小语课堂中走出的孩子一旦走进真实的阅读环境中,就会糟糕地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所构造的种种阅读环节现实中基本不存在,也根本不符己之所需,想要使阅读有效进行下去,唯有重新创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而这本应是在学校课堂上就直接、充分地习得的。
  三、改进型课堂的优势在哪里,应如何作为
  1.因需设教,最大地满足学习者
  改进型课堂拒绝教师引导先入为主,要求教师有更充分的学前预设,充分考虑课程、教材、教者、学习者的需要以及之间的关联。课堂上教无痕迹是指设法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去实践,自然而然地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教学“普罗米修斯”,教师不直接发问“你感到普罗米修斯身上有哪些品质?”而是在课文研读中由孩子发现并提出,发自孩子的内心重构的需要,课堂上做到不轻易解题,不轻易范读。教师不先说,不是不说,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因学生需要而定,因学情而定,因内容而定,唯独不由教师预先决定。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目的是要让学生拥有读书权、活动权、思考权、选择权、实践权,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能最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新课改以来,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强调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已成为当前教学的主流方向,但不是最高境界。因需设教,才可能最大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愿望与实际需求。   2.以人为本,最大地解放学习者
  最大限度地给予学习者学习的自由,学习者的思想才能被彻底解放,内心学习的情氛才会得到张扬。“子非鱼,安知鱼之思”,不先入为主的教育才是立足生本的。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还体现在教学要契合学生,立足生长。教学的目的首先不是学会,也不是会学,而是乐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快乐的时候最放松,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乐学之后,会学的概率成倍增加;而会学之后,学会则成为可能。有意义的语文还是能够使学生获得生长的语文,这样的生长无不依赖孩子对学习内容的主动重构,幸福的语文课堂即可看到孩子语言的积极成长,这种成长实质是语言的内核亦即思维的成长。一切言语包括遣词造句、构段立篇等都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发轫于强劲的思维。反之,课堂上一旦收起学生的学习自由,取而代之以教师先入为主的表演,情形则完全不同。于永正老师教“祖父的园子”,问:“进入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什么?”台下无人应声。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坦思鲍姆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这个问题:“从是否启迪思想这一点来看,那些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别有用意的。”“老师带着教学材料来到班上,实际上是把学生当作工具,老师掌握情况,一步步引出自己认为学生应当学习的材料的中心内容。”——孩子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他们不言不语是因为知道老师问的不是自己想的园中景。如果放开学生的思维,情形则会完全不同。
  改进型课堂主张无限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认为学习本是去赴一场知识的盛宴,宴会全程要学习者自行准备才会充满乐趣。一个疑问便是一瓶窖藏的红酒,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好比一瓶“碧加露”,好的课堂里师生可以随时开瓶畅饮思维的佳酿。
  3.自我导行,最大地成就学习者
  青少年未来的“三大核心能力”之一是自我导行能力,改进型语文课堂更利于这种能力的发展。自我导行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学会疑问开始,疑问几乎是每个人的天性,有着天然的课堂基础。如果一堂课能以“疑”贯穿始终,课堂就不会落空;如果有一个孩子的疑问可以吸引全班来探究,那么其问题一定比知识本身更具价值,学习者的价值也同时凸显,且能最大获得成就感。对于语文学习,未知世界里的探索也同样最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青春派名师王君的课堂便“生性多疑”。在她的课堂上学生能将“我的叔叔于勒”与“麦琪的礼物”进行比较,发现菲利普夫妇除却拜金之外,其实并不可恶,以其身世反而值得同情,这也是对“学则需疑,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实证。从学生需求出发,激疑谈话,再进入问题实质,最终落实自我导行的课堂才会真正具有生命活性。
  汉语文的学习主要依靠学习者自身实践,他人经验不可替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凭借学习者自身建构得到,不是通过他人传授而得到。从生理学角度看,大脑皮层上的痕迹有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之分,先学知识对后学知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教师引导如果先入为主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滞学习者进步,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应审慎而行。教师角色实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即“提着水壶浇树的人”,根据需要给予帮助就好比给置身沙漠里的人递过去一杯水,可称作慈善,而先入为主,则有可能发生人已落水,仍上去使劲浇水的“谋杀”。
  小语课堂教师引导能否拒绝先入为主,还关乎孩子未来有没有幸福。王三阳老师《我的幸福教育观》指出,“追溯教育的产生历史和发展足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是以人的生活为目的,探寻人类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发展轨迹;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由此,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指导人们过幸福的生活。”小语课堂放弃先入为主的引导,就是缔造一种幸福。
  (作者单位:浙江海宁市长安镇盐仓学校)
其他文献
用络合-沉淀法制备了卤化银含量30g/L,粒子大小20nm以一的AgBr/I纳米粒子乳剂,研究发现:AgBr/I纳米粒子表现出较大的表面活性,并由此导致了其乳剂具有比常规乳剂低得多的感光度和高得多的灰雾,乳剂的最佳
2009年4月8日上午,由天津市机械工业协会、天津市工商联机械设备业商会共同主办的天津重大工业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出席发布会的领导有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介绍了日本学者地吡啶盐在造核感染显影体系中作用的研究,通过模拟肼效应快速显影体系的试验,证实了这些吡啶盐可以产生与酰肼类化合物相媲美的高反差特性,并讨论了产生高反差显
乐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由于传统音乐教学对于乐谱的忽视,因而虽然我们的学生都会唱学过的歌曲,但是真正识谱并能根据乐谱演唱的却没有几个,即使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音乐呢?以下是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  一、运用歌唱形式,激发识谱兴趣  俗话说得好,成
信息时代的背景让互动交流工具也开始渗入了高中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工具对协作学习与学习积极性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受限于交流工具自身的功能水准与各个学科的专业特殊性,互动交流工具在应用的实际效能与效率上差强人意。以高中生物为例,互动交流工具目前在生物教学中面临多方面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更适合高中生物学习的交流工具势在必行。  一、互动交流工具应用于高中生物学习的问题  1.互动形式单
正如布鲁纳所指出的:“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参与到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动”中感受乐趣与探究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据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优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
今天中午,刚从现场返回办公室,又累又渴,正想坐下来歇息歇息,手机响了,少卿从裤兜里掏出手机一看,是一个陌生电话号码。“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到您?”但他还是按照职场礼仪接听
在江西省上高县的员山行政村,有一座带有厚重史感的全木质"三朝侍御"牌楼.它是明末崇祯皇帝朱由俭旌表为曾在明朝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当过侍御的员山马湖人曹汝兰而下旨修建
复习是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英语的复习效果呢?  一、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出击  通过分析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不扎实,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较差,词汇拼写、时态、语态犯错率高;书面表达中语言表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