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完善和课改的进一步落实,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追求。那么,怎么做才能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依靠真实的、有效的课堂;要使课堂有高效的收益且充满灵动,就必须围绕2011版新课标,灵活选择科学、适用、游戏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持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导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数学学习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规律来改进和组合最优化的导学方案,启引学生积极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数学的基础性学习。为此,笔者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做说用”谈谈自己的做法。
在情境体验中“学数学”
体验学习,需要教师激活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感知和学习,启发和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思索、再创造,通过实践获得真知。要想学好数学,学生就不能离开自我的体验。对此,导学前,应全方位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与新知间的差距;导学时,应实实在在的搭建平台,创设逼真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嫁接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其变得可视、可闻,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让他们在熟知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发现、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规律。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富裕、丰腴,吸引学生。
如教学“几和第几”前,笔者提前说:“今天回家先预习‘几和第几’,再在家里请祖父母、父母、叔婶和你自己排排队,并把每次的情况记录下来。第二天课中进行汇报。”当学生汇报后,笔者选择了较为典型的情况记录,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演示,这样就将抽象的基数、序数概念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熟知的生活中,便于他们感悟和运用。
在主动探索中“做数学”
大量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数学知识,要努力让求知者看到、触及到他们不会的地方,这样疑问才能出现。如果教师真正做到这一点,导学必将事半功倍。学生是自我发展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宽容他们,允许其有出乎意料的想象甚至犯学习错误,但是教师要促使学生自我纠错、自主探索。
如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笔者出了一道题:“把一根自来水管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2分钟,锯完用了几分钟?”学生一接触到题目,立刻回答“10分钟”。此时,笔者没有训斥他们,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引导他们动手去验证。于是,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拿出手工剪刀、硬纸管进行模拟实验,要他们便操作边观察、思考。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锯的次数=锯成段数-1,锯成段数=锯的次数 1,所以这题的答案应是用8分钟。这时,笔者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并获得正确结果而带头鼓掌,学生也自豪地说:“老师,再来两道。”面对此情此景,笔者认为,只要教师们诚心地给学生制造“麻烦”、创造条件,让学生历经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就一定能使学生在“逆境”中有所斩获而开心。所以,当学生在求知的征途中遇到艰难险阻时,绝不能给现成答案,那样只会钝化学生的思考与探索。
在合作交流中“说数学”
数学教学中只有充满“互动”,才能使课堂及时闪现“灵感”,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才能使所有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自由平等的对话平台,促进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这就是“说数学”。如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教材,80%以上的知识点都是情境图展现给学生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它,有序有列地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启发和诱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数学语言讲出图中的事情,找出图中已知哪些数学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等。所有这些都是让学生很好的表述和倾听的过程。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时,笔者出示了下面一组题:4÷2= ,40÷20= ,400÷200= ,4000÷2000= 。要求学生口算结果后,引导他们按照顺序观察、思考:“从左到右看,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化?商呢?”“从右到左看,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化?商呢?”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并展开辩论;汇报时,集体完善和修正,达成学习目标。
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从数学角度出发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单元后,笔者组织开展数学活动课:先在班级设立区域角,摆设大小、色彩不同和价格各异的地板砖,以及不同价格的涂料等。接着,展现情境:“学校总务处在今年暑假要给我们教室进行装修,现请你帮他们进行一些测算。”然后,出示问题:“如果你选用地板砖,选哪种?需要多少块?总价是多少?怎么做最节约?”“如果给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涂上涂料,需要粉刷的面积有多大?若每平米用涂料0.08千克,共需多少千克?总价是多少元?”上述问题都是学生可见可感的,笔者鼓励他们“一定要相信自己,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自己解决”。于是,学生们分小组动手测量、计算面积、选用地板砖(涂料),最后折算经费。这样,既给学生营造了乐学的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使用数学的意识。
对于2011版新课标的理念,只有认真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去探索与体验、交流与感悟、自主与合作,从而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学做说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后港小学)
在情境体验中“学数学”
体验学习,需要教师激活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感知和学习,启发和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思索、再创造,通过实践获得真知。要想学好数学,学生就不能离开自我的体验。对此,导学前,应全方位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与新知间的差距;导学时,应实实在在的搭建平台,创设逼真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嫁接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其变得可视、可闻,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让他们在熟知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发现、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规律。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富裕、丰腴,吸引学生。
如教学“几和第几”前,笔者提前说:“今天回家先预习‘几和第几’,再在家里请祖父母、父母、叔婶和你自己排排队,并把每次的情况记录下来。第二天课中进行汇报。”当学生汇报后,笔者选择了较为典型的情况记录,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演示,这样就将抽象的基数、序数概念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熟知的生活中,便于他们感悟和运用。
在主动探索中“做数学”
大量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数学知识,要努力让求知者看到、触及到他们不会的地方,这样疑问才能出现。如果教师真正做到这一点,导学必将事半功倍。学生是自我发展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宽容他们,允许其有出乎意料的想象甚至犯学习错误,但是教师要促使学生自我纠错、自主探索。
如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笔者出了一道题:“把一根自来水管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2分钟,锯完用了几分钟?”学生一接触到题目,立刻回答“10分钟”。此时,笔者没有训斥他们,也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引导他们动手去验证。于是,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拿出手工剪刀、硬纸管进行模拟实验,要他们便操作边观察、思考。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锯的次数=锯成段数-1,锯成段数=锯的次数 1,所以这题的答案应是用8分钟。这时,笔者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并获得正确结果而带头鼓掌,学生也自豪地说:“老师,再来两道。”面对此情此景,笔者认为,只要教师们诚心地给学生制造“麻烦”、创造条件,让学生历经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就一定能使学生在“逆境”中有所斩获而开心。所以,当学生在求知的征途中遇到艰难险阻时,绝不能给现成答案,那样只会钝化学生的思考与探索。
在合作交流中“说数学”
数学教学中只有充满“互动”,才能使课堂及时闪现“灵感”,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才能使所有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自由平等的对话平台,促进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这就是“说数学”。如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教材,80%以上的知识点都是情境图展现给学生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它,有序有列地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启发和诱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数学语言讲出图中的事情,找出图中已知哪些数学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等。所有这些都是让学生很好的表述和倾听的过程。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时,笔者出示了下面一组题:4÷2= ,40÷20= ,400÷200= ,4000÷2000= 。要求学生口算结果后,引导他们按照顺序观察、思考:“从左到右看,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化?商呢?”“从右到左看,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化?商呢?”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并展开辩论;汇报时,集体完善和修正,达成学习目标。
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从数学角度出发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单元后,笔者组织开展数学活动课:先在班级设立区域角,摆设大小、色彩不同和价格各异的地板砖,以及不同价格的涂料等。接着,展现情境:“学校总务处在今年暑假要给我们教室进行装修,现请你帮他们进行一些测算。”然后,出示问题:“如果你选用地板砖,选哪种?需要多少块?总价是多少?怎么做最节约?”“如果给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涂上涂料,需要粉刷的面积有多大?若每平米用涂料0.08千克,共需多少千克?总价是多少元?”上述问题都是学生可见可感的,笔者鼓励他们“一定要相信自己,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自己解决”。于是,学生们分小组动手测量、计算面积、选用地板砖(涂料),最后折算经费。这样,既给学生营造了乐学的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使用数学的意识。
对于2011版新课标的理念,只有认真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去探索与体验、交流与感悟、自主与合作,从而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学做说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后港小学)